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劳动教育表面化倾向的厘正

时间:2024-05-09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新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再次重申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是并列发展的关系,在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劳动成为推动自然、社会进步以及提高人的精神道德境界的一个重要媒介,教育教学趋于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所以劳动教育越来越成为人类全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将学生的劳动素养与一般发展相结合也成了现实需求。甚至在某些时刻,劳动教育是其他四育的发展前提、手段、基础和综合。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劳动教育仍然存在着泛泛而谈、趋于表面等问题。为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达到育人目标,劳动教育的表面化倾向亟待厘正。

一、劳动教育表面化的表现

劳动教育在“五育”中仍是短板。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要为了孩子的一切,然而在我国的教育历史长河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有些学校、教师将学生片面地看作是学习的机器、考试的机器。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将升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社会在选拔人才时,评判依据偏重于学生的在校成绩排名、毕业院校的好坏等;家长则过于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变化,将分数作为孩子成长表现的判断准则,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

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劳动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个教育过程。所谓过程,即指教育不止是有头有尾,更要关注教育的中间环节。然而,有的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忽视了劳动教育的中间环节。劳动教育需要系统、全面地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出来,劳动教育的开展绝不能是阶段性、即时性的。目前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缺乏持续性,且活动间的衔接性不够,造成学生所接受的劳动教育是间歇性、零碎的。

劳动活动的体验感有待加强。在很多学校里,劳动教育课程设计较为浅显,甚至被值日等简单劳动代替,劳动教育课被随意挤占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参加劳动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快速摆脱劳动,而不是通过劳动体验到自豪感和自尊感,自然也不能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

劳动教育目的的外生性。长期以来,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时普遍更倾向于将劳动教育简单化为体力劳动或直接的生产劳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在走出校门后更好地生存、适应社会,这固然是劳动教育的应有目的,但与劳动教育的总目标相比,还远远不够。劳动教育重在对学生精神的培育,所以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发展的内在需求而非外在需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二、劳动教育表面化倾向的厘正措施

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时代趋势、符合劳动的特点以及人的创造天性。学校在设计与学习交叉进行的体力劳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能品质,所以学校在开设劳动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体力与精神的统一。对于幼儿或低年级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在设计劳动形式时应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保留一些游戏化的元素来增加趣味性,以使他们顺利获得劳动的初步体验。对于高年级学生,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劳动中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学校应努力营造一种智慧型劳动的环境,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且有情感和意志的投入。

提供充分的选择。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同一种劳动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感兴趣。这就要求学校组织多种多样的劳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体验到脑体结合的快乐,拥有成就感、价值感。

集体劳动与单独劳动相结合。学校在开设劳动教育时要注重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集体劳动不是指分工协作和个人任务定额分配,而是朝向目标一致、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愿景,这才是集体劳动的真正价值。在这样的集体劳动中,学生不仅能发展个性,同时也踏入了社会化的进程。然而,在集体劳动中总会存在个别学生偷懒的现象,为了使劳动教育面向每一个人,学校还应配以适当的个人单独劳动。在劳动教育的组织中可以设置一定的难度,找出学生在劳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突破自我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超越。

将“劳动”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为确保劳动教育的效果和育人质量,学校应该制订一套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确立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多元化评价和综合考察。首先,可以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构建完备的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结合评价标准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情况进行测评。其次,将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与平时表现以及学习成绩等综合评价区别开来,给学生的劳动表现及对劳动的认识状况打分,记入档案,作为学生日后评优、升学的重要参考数据。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即时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实施主体多元化。劳动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除了学校以外,政府、家庭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等也应厘清职责,落实到位,避免出现在政策中有、在实践中却形同虚设的情形。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长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简单的社区服务能力,配合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相关企事业单位也要发挥作用,利用资源优势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总之,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打造政府、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共重、共管、资源融合的机制,把儿童、青少年领上自食其力、以劳动为荣、以劳动报国报民的幸福大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