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余生且学苏东坡

时间:2024-05-09

沧州市教育局 刘 涛

近期读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方知原来在东坡词中了解的不过是只鳞片甲。从这本书,了解苏东坡的为官、为人、为文,全面审视其跌宕起伏、光辉灿烂的一生,不知不觉中,一个原来我仰视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样样精通的文艺大家鲜活起来,变得可亲可敬、可感可叹。

谁人能在官场中纤尘不染?为官不易。时至今日,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因为一个人在官场中,不属于自己,属于政权,属于组织。这种属性便决定了一个人为官不可能信马由缰、特立独行,难以保持自我。比如,在错误和偏见面前,有时说真话很难,说真话往往要付出较大代价,这导致许多人往往选择明哲保身。

东坡在神宗时代,新旧党争的风口浪尖,却选择了横刀立马,坚持己见。起初因新法过快推行,带来巨大动荡,他上书反对,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哲宗时代,旧党执政后,东坡对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来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东坡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委身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然而,在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中,东坡从未随波逐流,他没有迷失自己,依旧保持着自己纤尘不染的灵魂。

东坡在黄州时,写下了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自比孤鸿,虽然寒冷,但是不肯栖,依旧保持着冰清傲骨。

谁人能在情场中情有独钟?人居高位,往往面临着酒色利禄的诸多诱惑。红粉佳人、氤氲香风、裙裾飘飘,谁能自持?许多达官贵人往往沉迷于温柔乡,不能自拔。

东坡年少成名,青年即身居高位,身边自然不缺女色佳人,他也曾经在红粉中流连。人有悲欢离合,文人尤为多情。东坡被贬谪密州时,春游时曾写下: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但东坡从未滥情。东坡所写的悼念发妻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被称为千古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至今读起来可谓字字滴血,声声垂泪。感情十年还未曾割舍,几人能做到?

谁人能在苦难中甘之如饴?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们在苦难的环境中,往往如坐针毡、寝食不安,选择迅速逃离。于是乎,奴颜婢膝者有之,趋炎附势者有之,自我了断者有之,均为后人所不齿。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但又有几人能够坦然接受苦难、乐观面对,甚至让苦难的生活生机盎然?

东坡便是其中一个。他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行止传颂了千年。从乌台诗案开始,东坡的仕途急转直下,一贬再贬,直至蛮荒。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即便离开京城越来越远,贬谪之地人迹罕至,深入不毛,但东坡从未沉沦。他微笑着面对这一切,衣食短缺,他甚至可以弯腰荷锄,东坡开荒。

食材短缺,谁曾想却因此诞生了一位美食家。1080年,东坡谪居黄冈,当地猪多肉贱,无人愿食,东坡吃不起当时人们爱吃的牛肉,便研究猪肉的吃法。他还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此,东坡肉名满天下。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 坡 墨 鲤”“东 坡 饼”“东 坡酥”“东坡豆花”等。把苦难无趣的日子演绎成美食人生,谁可堪敌?

谁人能在沉浮中赞声一路?王侯将相,未必名垂青史;卑微小民,未必史册无名。历史是人民书写的。把人民骑在头上的,人民把他打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东坡人在庙堂衙斋,从未忘记百姓群众。徙知徐州,洪水围城,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东坡搭建小草屋住在城墙上,路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别堵塞缺口以守护城墙,保全了徐州城。调为湖州知州,他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二任杭州,为防止钱塘江潮水进入杭州城内,他下令疏浚河道,把挖出来的淤泥堆积在西湖中,南北长三十里,修筑成长堤以方便来往行人。长堤筑成,在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望去好像图画,杭州人以感恩之心把长堤命名为苏堤。

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首造了海南本地人获“进士及第”的佳话。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就连当地语言中都有一种“东坡话”。东坡一路落魄,一路蜚声,谁又能料得到?

曾国藩有云: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学苏东坡。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读《苏东坡传》,我感受了立体多元的东坡先生。为官造福一方,做人正道直行,做事秉持初心。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困境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达观,“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自娱自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每个人都希望此生心想事成,但诸事顺遂往往不过一场美梦。想想自己已过天命之年,半生乏善可陈。身为小小公务员,往往因功名利禄自寻烦恼。人处灯红酒绿,也曾乐不思归。偶有挫折困苦,往往怨天尤人。究其原因,也许是对生活的残酷准备不足,还没有认清生活的真相,还不能像东坡那样进退自如;也许是因为心中的杂念太多,还没有把污泥浊水涤荡一空,还缺乏东坡一样诗趣横生的灵魂。

漂亮的皮囊多得是,有趣的灵魂却少之又少。余生且学苏东坡。权以我写下的一首诗,与东坡隔空对话。《读到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远离庙堂有何妨?蛮荒正宜做故乡。兴至欢聚醉山色,醒来自适颂词章。孰人失意亦风流,谁可困厄仍慧光?朱门史书多落墨,莫如东坡几诗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