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石家庄高新区教育研究室 李素娟
疫情期间,许多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然而,由此引发的亲子冲突却频频上演。那么,家长该如何与孩子沟通,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亲子冲突呢?
亲子冲突大部分是由情绪引起的。要想化解亲子矛盾,不妨从情绪入手,学会觉察、接纳彼此的情绪,合理表达情绪。
有这样一个场景:妈妈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几次心平气和地督促无效后,终于忍不住吼了起来:“你就不能好好写作业吗?”
孩子不服气,小声嘟囔了几句,却犹如火上浇油,妈妈的嗓门儿更大了。孩子的情绪终于爆发,一场亲子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表面上看,妈妈表达的情绪是生气,而背后真正想表达的也许是焦虑,是对孩子不能自主学习、担心孩子落后的焦虑。对孩子来说,表面上看表达的是烦躁情绪或者玩世不恭,而背后真正的情绪可能也是焦虑,是渴望被理解,或者想好好学习却无法专心投入的焦虑。但是,双方都没有觉察对方和自己真正的情绪,只有焦躁的家长用暴力对付激动的孩子,一场亲子大战自然无法避免。
觉察情绪,倾听是关键。但做到真正的倾听却不容易,只有能听明白对方的语言以及语言背后的含义,觉察对方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渴望和需求,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化解亲子冲突。
居家学习,课堂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身边少了老师和同学的督促与陪伴,有的孩子可能会心怀偷懒的窃喜,也会产生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的焦虑……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父母如果不能理解、接纳这些情绪,只是一味唠叨、指责,会使孩子原本的焦虑、不安化为愤怒,继而可能会在行动上顶撞父母,导致亲子冲突。
如果父母能够换位思考,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先给予孩子情感的认可和支持,认同孩子的情绪,让他感觉父母真的了解自己、关心自己,这时再给出建议,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合理表达情绪,简单说就是好好说话,也可以说是非暴力沟通。而要做到好好说话,保持情绪平和很重要。不吼不叫,语气平和地和孩子说话,用理解架起心灵之桥、沟通之桥,亲子关系自然会更融洽。
好好说话,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别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家长们常这样说:“写作业不要磨磨蹭蹭。”“不要总是丢三落四。”“不能总玩手机。”上述否定句式的表达方式,就像让人不要去想一头粉色的大象一样,结果往往是相反的。此时,我们不妨换个说法试试,比如:“我发现你现在写作业的效率一天比一天高。”“看到你把学习用品收拾得这么整齐、有序,妈妈真高兴。”“你现在越来越能控制看手机的时间了。”……
疫情对亲子关系提出了新的考验,也为增进亲子关系提供了宝贵机会。只要我们能够用心觉察、真心接纳、真诚表达情绪,亲子沟通之路会越来越顺畅,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