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公开课中的反德育现象探析

时间:2024-05-09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张慧思 吴洪成

公开课中的反德育现象探析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张慧思 吴洪成

公开课是由学校或教研部门组织的、面向特定人群的、开放性的课程讲授活动。它作为教研活动形式由来已久,但时至今日,部分公开课沦为“假、大、空”的“表演”,偏离了教育本质。然而,有些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违反德育原则的教学活动,人们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因此,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以期矫枉匡正。

一、公开课的反德育现象

很多中小学公开课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精彩的现场教学效果,而其携带的负能量则潜藏在水面以下。

(一)华而不实的表演

公开课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特例,随着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教学成果展示的需要,逐渐成为了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然而,正因如此,部分教师将太多的功利性因素附加给公开课,公开课变成了一场表演、作秀:课前教师再三叮嘱、不厌其烦的排练,指定好学生背提问的答案,全班集体预习或“炒冷饭”,更有甚者将学生选优拼班,为达成教学效果不遗余力。教师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出浑身解数,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几乎将课堂变成了戏剧舞台:有的如影视表演,有的则如小品相声,有的恰似访谈节目,无论从知识技能传授、道德情操熏陶,还是助力学生个体心性健康发展的目标而言,均现出华而不实的弊病,难以取得实效。

(二)教师失信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情感因素发挥作用的依托,以此为基础所产生的师生协调互动及教师言传身教都影响教育效果。从施教者的角度看,爱护、关怀学生,期待其成长是教师应有的品性,也是教育艺术的内涵之一。但许多科任教师却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阴晴不定,态度失常。在上公开课时,教师笑语盈盈,亲切而有耐心,但课下却经常声色俱厉,暴躁易怒。比起作风上的粗暴,让学生更反感的是教师的两面性。《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人格表率是一种无声的德育力量。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表里不一,欺世盗名,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学生又怎能信任教师?

(三)冷落差生

公开课作为教学活动的集中反映,教师应平等对待同班学生,给所有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但部分教师在公开课上却刻意回避“差生”,不给这一群体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机会。更有甚者,择优组班,“差生”免进。“差生”在课堂上一次次举手,老师异常和善的目光却总是一掠而过,这是多么悲哀的场景啊。这种差别性的对待方式会在一些学生的心中留下很深的阴影,让学生失去向上的动力,阻碍其健康成长,甚至会造成他们人格的扭曲。

二、公开课反德育现象的成因

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的异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以失德的代价换取公开课的漂亮“门面”,其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某个学校或教师,应从整体加以归因分析。

(一)功利性导向的后果

公开课是教师锻炼、成长的重要平台,能上公开课,意味着教师借此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得到更专业的引领、帮助,进而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成长。一节公开课受到好评,等于为今后的晋级、升迁铺了一段路。这种考评体系,使得部分教师在个人利益满足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权衡上发生了倾斜,导致公开课真正的目的与功能被忽略。公开课变成了表演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能热烈,不能冷场。教师过度看重评课的结果,使公开课变了味。

(二)教师自身德育意识匮乏

公开课中出现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还与教师自身德育意识薄弱有着密切关系。受传统片面教学观的影响,教师的心思大都放在如何进行课内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上,而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思想认识状况积极主动地渗透道德教育的意识有所欠缺,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公开课的价值追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公开课中传递出来的教师的情感、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其结果是在学生心中埋下了反道德的种子。教师上公开课过程中为了自身荣誉及学校的面子,利用学生一起“演戏”,这种做法等于告诉学生:为了获取荣誉,采取一些欺骗的手段是合理的。这种潜意识滋生后,学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出反道德的事。

三、公开课反道德现象的解决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到现有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危害,为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课堂上获得成长,公开课应当从神坛上走下来,“还俗”到踏踏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来。

(一)正确看待及评价公开课

公开课是比平日的课堂教学更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平台。教师只有将公开课定位于“课”的时候,才不会失去“课”的本色价值。而每一节课,不外乎两个任务:传授知识技能和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看待公开课的意义和功能时,第一个考虑的应该是学生,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授课的道具。受时间、精力、资源所限,日常的课难以上得那么出彩。而公开课受到学校、教研组的支持,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准备时间方面也有保障,因而可以更高效、流畅,学生参与度更高,学生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享受。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讨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公开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确实有帮助,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一定必须通过公开课来获得。因而,必须给公开课“卸载”,降低其在教师评优、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只有卸下学校和教师身上的压力,公开课才能更接地气,真正获得学生的认可。

(二)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权威,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道德影响。所以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仅仅看作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它必须还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过程。教师课堂行为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道德的影响,甚至会超过刻意安排的各种德育活动。因为,在课堂上,教师道德能量的释放是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通过教师的语言、眼神、肢体动作,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一点一滴浸入了学生的内心。道德教育本质上讲就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化,外在的语言规劝和专门化的、刻意安排的活动都只能产生短期效应。真正的德育要从日常做起,关注细微之处,无痕而教。因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为学生做出了表率,是否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意识是教师能力和道德修养程度的一种体现。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提升公开课教育效果的必经之路,反过来,成功的公开课,也会促使教师升华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

公开课的反德育现象不是偶然的,它的存在是学校德育境况的一种写照,值得我们总结、反省。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教师必须及时梳理、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