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郗文倩
出行宜忌
○郗文倩
出行是大事,所以要选良辰吉日,这在古代直到近世仍是民间十分普及的风习。如何选择良辰吉日?过去用黄历(一作皇历),里面明确规定某日“宜出行”,某日“忌出行”。现在人们所用的日历,但凡内容详尽些的,除了标明阴阳历,也大都同时标注上述内容,只是各地习俗讲究不同,黄历里面的说法也不尽一样。比如我手头有本今年印行的《香港谦和正宗通胜皇历》,略查了一下,按照农历(阴历),去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只有7 7天“宜出行”,有5 5天“忌远行”;今年正月(一月)则有2525天注明“宜出行”,只有正月初十和正月二十二“忌出行”。所以,阿弥陀佛,幸好正月有那么多天可以出行,否则怎么串亲戚旅游呢?
看黄历再决定是否可以出行,今天看来,已经近乎玩笑了。可在神秘主义信仰的时代,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有各种约束和禁忌,按照黄历行事却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湖南云梦曾出土秦代《日书》,就类似我们今天的黄历,里面有关行忌的内容有十四种,全年“不可以行”的行忌达165165日,将占全年日数的一半。假如严格按照书本行止,难免要畏首畏脚的。《汉书·游侠传》就曾记载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说西汉末年王莽败亡时,兵祸频仍,乱兵所到之处,大家纷纷避走。有个叫张竦的人本来事先已经得知家里会遭兵祸,按理应当赶紧跟大家一起逃离,然而,恰逢那天是“反支日”,是当时人们忌讳出行的日子,于是执意不走,最终死于乱兵刀下。史载张竦曾为京兆史,且博学通达,可见,出行宜忌对人们生活影响之深,也并不是只有文化水平低的普通老百姓才会“迷信”的。
假如恰逢良辰吉日,适合出行,古人也要做一番功课,那就是祭祀“路神”,祈求获得福佑,这种仪式被称作“祖”,也叫“祖道”。祖道作为一种出行礼仪,非常古老,《诗经·大雅》中就有两首诗记载了这一活动,《烝民》:“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从后来的各种史料看,祖道仪式全程如下:先堆土台像山形,树草木为神主,叫做軷(音拔),之后,用萧草牲脂等祭品来献神,待路神享用过之后,再以车骑碾过軷坛,被称为“犯軷”,以示一路无险难。所祈求的神灵也是有名有姓的。一种说法是黄帝之子,名累祖,因好远游,死于道路,故祀以为道神;还有一种说法是共工之子,名修,也是好远游,相传此人极好旅游,只要“舟车所至,足迹所达,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
从心理学角度看,仪式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其气氛庄严、程式规范、意蕴丰富,能够产生心理暗示,可以对心灵产生慰藉作用,因此,祖道仪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出行的紧张心理。祖道时以美酒饮食奉献神灵是祈求神灵福佑,而以车骑碾过軷坛的“犯軷”行为似乎又有一定威慑的意思,民间信仰对待神鬼常常持这种恩威并施的态度,既有请求和报谢,亦时有命令和威胁,因此,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系列祝辞咒语。
祖道仪式是古人对未知世界的干预活动。在古代特殊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对仪式规矩格外重视。仪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严肃形式,它对未知提供某种权威解释,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们对出行的犹疑或畏厌情绪。当人类对自然、对人自身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相对低下的阶段,来自自然的威慑和人们心理、情感上的变化都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仪式便有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