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09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彭贤智

浅议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彭贤智

教育是由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组成的,而真正有效的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认为,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岁,就教给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目标也在发生相应的调整,强调学生要通过自我教育获得成长,自我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人们越来越认为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得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能进行有效监控,其教育目的是不能实现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形成元认知能力,才有助于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所谓元认知的能力,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当一个学生具有元认知能力时,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用一定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方式,能监控自己的行为方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方式。一般的人都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心理体验,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

对自己的知识、思想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要通过自己在完成各种任务、遇到事情时所表现出的言行状态、完成状况,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做出判断来完成。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过程和思考分析,才能逐渐对自己有比较正确、稳定的认识。

个体对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即道德情感。教师要注意通过创设道德情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检测自己的道德情感。

自我监控是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学生心理成熟的标志。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言行进行监控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时,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通过情境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命令、自我检查的能力。

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一是在教学中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或某一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述;二是组织自我评判活动,如在班会中,让学生对照有关道德标准,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三是组织自我鉴定活动,组织学生自我评述、自我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鉴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今后该努力的地方。

二、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制度

目前,家庭和学校的管教方式,大都是“他主型”的管理。中小学生大多以老师的要求为自我要求,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自己的评价,以“他律”为主导。学校应让学生从“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一个有力的手段是通过制度约束,让学生向自我管理过渡。

1.建立一日生活制度,养成自我控制能力。让学生的日常生活制度化。让学生过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战胜自己,时时感到成长与进步。

2.建立学生写日记的制度。通过制度引导学生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解剖自己、善于学习别人、善于自我批评的习惯。

3.建立日行一善制度。要求学生每天为学校、班级、宿舍、他人等做一件有益的事,哪怕很小。以此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4.建立学生合作小组制度,促使其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小组在上课时,一起相互交流学习问题,互相帮助;下课时,在一起游玩,需要做出道德行为选择时,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5.建立民主生活会制度。班级要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让学生认真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班级和评价同学,在相互评价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6.建立学校和家长月汇报制度。交流学生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表现,商议改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建立系列的、综合的自我管理制度,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教育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二)创设各种自我教育的平台

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教育管理中。学校要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并自我践行。

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管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担任管理职务,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有归属感、责任感。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要设立更多的岗位,除了常设的班委机构外,还可以在班里设置纪律检查小组、文明礼仪小组、体育活动小组、科技活动小组、宣传出版小组、环保卫生小组、宿舍管理小组、学习小组等,每个小组设组长及若干名“干事”。各小组要按岗位职责负起自己的责任。例如,纪律小组负责检查班级纪律情况,督促班级成员遵守纪律。学习小组负责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促使大家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等等。组内“干事”都要担负一定的工作。每位小组长在上岗前最好都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交老师或班委会审查。

(三)要求或倡导学生写“道德日记”

让学生养成写“道德日记”的习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它融合了语言能力训练、思想情感净化和升华、道德品质提升、审美情趣开发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写道德日记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是道德意识自觉的过程,是潜在道德品质被唤醒的过程。

1.道德日记的内容与形式。

学生起初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习惯或是提出具体要求。

写观察道德日记。即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后所作的记录、反思,比如对一件事、一个场景的感想。通过观察思考,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写信息道德日记。就是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度。

写学习道德日记。把看到或读到的名人语录、格言、座右铭记录下来,并与某些现实经历相联系,写出自己的触动、体会。

写活动道德日记。记录参观见学活动或学校、少先队、班级组织的某一活动,抓住道德要点,点评、反思。

2.用好道德日记。

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不管生活节奏如何紧张,都不中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定期让学生把道德日记在班里“晒一晒”。如利用每周班会时间,小组内、班内交流一下,学生互读、互评。教师也给予评价指导。需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可泄露学生隐私。

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不放过每一篇道德日记中的亮点,用充满期待的评价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鼓励,从而提高写道德日记的兴趣,增强向上、向善的动力。

让每个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念贯彻、制度引导、方法促进缺一不可。学校及教师必须把让学生获得自我教育能力做为德育的基本目标,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平台,时刻注意对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引导,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