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体育贡献于德育

时间:2024-05-09

○王锐敏

让体育贡献于德育

○王锐敏

高层对校园足球的重视,使得足球运动在各地各校得以强势普及。足球运动本身蕴涵的趣味性、观赏性、团队对抗的多元性,是其发展为世界第一大运动的“基因”优势。从这方面考量,让亿万孩子爱上足球,对他们的身心成长裨益良多。

然而,要想在一段时间之后摘取校园足球的硕果,首先要有正确的校园足球发展观。要认识到:发展校园足球是一个健身的事,更是一个育心的事,后者的意义甚至大过前者。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德育是第一位的工作。但德育是无法与其他教育活动相剥离的工作。也就是说,德育的效果要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获取。在课堂教学、集会说教、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种种校园活动中,体育活动对德育的意义常常被忽视,而其实它的德育功能非常强大。

在2015年搜狐网举办的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上,清华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主编鲁白引述中国一所著名高校的领导所说的话:体育不等于锻炼身体,我们现在大学的校长、领导,很多不知道体育是什么,体育是无法在课堂上讲的,你必须要参与其中才可以知道。体育之中是有体育精神的,包括团队精神,永不气馁、顽强拼搏的作风,按规则来玩、公平竞争的理念,输赢的风度,等等。

与参观见学,集会励志、感恩等德育活动相比,体育活动的综合成本相对较低,只要有时间、场地,爱好者们可以自发开展,勿需专门组织,勿需请专家、“大咖”们来激情互动。而就在这自发性的、日常性的体育活动中,自我德育在悄然进行着。一旦体育运动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德育也就与他相依相伴。

伟人毛泽东在论述体育的意义时说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个中道理,勿需多言。而今,宜乘推广校园足球之东风,让校园足球火起来,让校园体育活动火起来,向体育要体魄,向体育要品德,向体育要精神,向体育要文化。

●北京市中小学因雾霾停课期间,一篇名为《雾霾停课期间写给我学生的话》引爆了微信朋友圈。文章的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的高三语文老师何杰。文中写道:我们喜欢蓝天,但是我们要理解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对我们的意义。我们主张权利,但是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群体的利益要保障。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独立判断,怀疑并审视任何信息与观念。不自做悲情,更不被人煽动。

(《京华时报》)

●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44.2%的青少年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怕影响学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7%的受访者认为中小学生不运动是因为课业负担太重。

(《中国青年报》)

●东莞市厚街中心小学老师刘健堂设计了一张“从士兵到司令”的晋级表,希望促进学生在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氛围。该做法已通过厚街镇微课题申请。很多受访的老师和家长都肯定了刘老师的初心和努力。但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在制定奖励措施时得考虑到部分后进生,“将军永远是将军,士兵永远是士兵”或不利于孩子成长。

(《羊城晚报》)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接受搜狐网采访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要给青少年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每一个学生在未来社会当中,他们所掌握的社会财富,所居的社会地位肯定都是有差别的。但他们所要共同具备的,应该是一种永远积极的生命状态。

(搜狐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