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追寻心灵的足迹——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活动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05-09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曹 冉

追寻心灵的足迹
——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活动的实践探索

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曹 冉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没有量化的教学内容和效果评价标准,学生对心理活动课往往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调查发现,学生对心理活动课形式的关注多于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学生通常会问老师:“这节课我们做游戏吗,做什么游戏?”而很少有人关心“这节课我们分享的主题是什么”。这与心理活动课的设计初衷有较大差异——心理活动课不仅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情景氛围,更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认知、感悟和技能给予辅导。因此,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环节不容忽视。

一、影响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的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心理活动课主题的选定。初中心理活动课的主题涉及环境适应、学习技能与技巧、人际交往技能与技巧、自我认识、情绪疏导与管理、应对挫折、青春期辅导等多个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同一话题的认识程度、兴趣程度、感受程度和需求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心理活动课的主题设计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从多个角度推敲选定主题。

2.心理活动课环节的设计。心理活动课中的游戏只是载体,认知和技能的辅导才是核心。心理活动课的活动环节可以安排在上课初期,用以调动气氛、引入主题,或者安排在课程中间,用以承上启下、感受提升。在环节的设计上,应防止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注意力仍停留在活动中,具体表现为:情绪兴奋,交头接耳,注意力分散,对活动后的分享、认知提升环节则漠不关心。

3.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定位。

学生上心理活动课的目的大多是愉悦、放松,在心理放松的同时很容易引发行为上的放松,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提升与感悟意识,这样就不容易实现课程的预设目标。教师需要改变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认知,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与思考。

4.学生的个性及心理特点。心理课是善于表达、敢于表达的学生的“天堂”,默默无闻的学生难以引起教师及同学的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我是配角”的角色定位。回答问题多的学生经常得到教师的鼓励,更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少的学生,担心与顾虑会越来越多,从而失去被关注与被认可的机会。

5.课堂效果的及时反馈。心理活动课以学生的课堂分享、体验、感悟为主要形式,效果没有量化的标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只能通过授课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期末学生评价等渠道获得,具有局限性与滞后性。课堂效果的及时反馈,对于改进课程环节设计、更换主题等是十分必要的。

二、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的信息特点

课堂感想与感悟,是学生真实思想、情绪、情感的反映,能准确反映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学生可以针对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思考与认识”“不同活动环节的感想、感受”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与教师、同学的对话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认知,提升感悟。课堂反馈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直接体验的内容和加工体验的内容。直接体验的内容多为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的知识、同学的精彩发言、活动中的分享与自我展示;加工体验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听课、活动、分享主题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内心感受、感悟提升等。本文以心理课《记忆有方》一课中的学生反馈为例进行分析:

1.情绪情感类。这是一种初级感悟。学生主要描述本节课的心情、感受。

学生反馈1:今天的心理课上做了“记忆卡片上的单词”的游戏。我利用分类记忆法写出14个词,很高兴。这节课我还学会了很多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学习。

评价:这类学生大多关注自己当下的情绪,常常以“这节课很快乐,很短暂”等进行简单表述,少数学生会详细表述自己拥有的情绪体验及想法。

2.知识扩充类。这是学生表述最多的反馈类型,内容多为解读、汇总本节课所学的心理知识、技能。

学生反馈2:我们在记忆的时候会遗忘一些内容,但遗忘是有规律的,可以有很多解决办法,比如及时复习、分类记忆、联想记忆、分散记忆、多感官协同记忆等。

评价:知识扩充类感悟体现了学生在知识类学科教学中的课堂互动模式,即紧跟教学内容、挖掘知识点、课下加深理解等。但是,这样的感悟或思考局限于教师讲授的内容,缺少对表象背后的内涵的拓展与延伸。

3.思想碰撞类。与前两种反馈相比,思想碰撞类反馈有了创新,是相对高级的感悟反馈。

学生反馈3:记忆是美好的,高效率的记忆方法是一种高境界的享受。我们不能太看重记忆,但也不能看轻记忆而不去努力,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评价:这类感悟,除了教师讲述的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联想与思考。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4.自我提升类。自我提升类反馈是相对高级的感悟。学生能将课堂所学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在听讲、分享、活动中发现自身的兴趣点,完善自身的薄弱点。

学生反馈4:记忆效率低是我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不少记忆方法。其实,记忆并不是一种负担,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记忆,尝试多种记忆方法。

学生反馈5:在学习过程中,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联想记忆法和及时复习法比较适合我,所以我会经常使用这两类方法。

评价:这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学以致用,及时将课上所学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三、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活动的实施

为促进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活动的高效开展,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过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制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心理活动课,学期初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内容涉及课前准备、课上实施、感悟与分享资料的回收等方面。

2.方法指导。在心理活动课初期,很多学生课上不知道应该听什么、学什么、想什么、悟什么,所以收获很少。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思考等,然后再渐渐放手。这样,学生反馈的内容才能从千篇一律变为各具特色,真正反映出不同学生的认知或需求。

3.及时点评。课前可以对上节课的学生感悟与分享进行点评,对完成反馈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将受表扬的学生名单转交给班主任。对学生而言,这种表扬是双份的,会激励更多的学生思考活动课的主题。

4.搭建平台。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对学生而言,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一个展示自己、自由表达的平台。学生围绕活动课主题的感悟与分享的内容越丰富,表明活动课给学生提供的平台越宽阔。

5.总结表彰。学期末,各班可以将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情况进行评比。班级奖项包括:心悟奖、心慧奖、心悦奖;学生奖项包括:全优之星、坚毅之星、希望之星。这些奖项代表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的收获与感悟,是对自己参加心理活动课的历程的肯定与再认识。

四、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活动的效果

1.提升学生课堂效率。在课堂反馈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关注点由“今天玩儿什么”转变为“今天我们要学什么、想什么”。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得到提升,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有体验、会分享、有感悟,进一步提升了心理课的实效性。

2.给予学生展示空间。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课上发言的机会或勇气,当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想与心情时,可以鼓励他们用笔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为学生创造表达、宣泄、展示的空间。有的学生会写出对课堂中某一问题的看法或疑惑,便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指导教师完善课程。通过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所思、所学、所获。当学生的反馈没有达到课程预期目标时,就需要教师从学生需求、课堂内容、课堂形式、课堂环节等多方面进行反思、改善、提升,进一步完善课程。

总之,心理活动课效果反馈活动可以督促心理教师关注学生每节课的收获,验证预期教学目标,增强实效性,为心理教师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