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田 源
“艺术沟通与写作”是由四川美术学院通识学院2018年开设的一门针对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它根植本土艺术文化生态圈,以真实、生动、经典的艺术案例为切入点,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信息整合、语言表达以及文字书写等应用技能。艺术院校学生在创作与阐释之间缺乏对等性,他们往往沉浸于创作氛围,却忽视对作品的延伸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解开这一普遍存在的症结,综合训练艺术生在各类艺术场景里的基本素养。
本课程两大关键词——“沟通”“写作”,并非彼此独立的两个模块,它们之间协同互补,相互促进,沟通需要写作的支撑,写作保障沟通的效率。艺术写作教学通过发掘沟通意愿、对象、方式,选择恰当的话语样态,采用对应的文本表达沟通意识,达成创作者与接受者双向交互效应,实现艺术家从艺术创作到艺术写作的成果转化。
艺术家不是封闭的创作者,更需要将图像转变为让人们理解的文字,介绍与分享创作理念,在集体认同的历程中建立自身的艺术价值,满足自我存在的社会属性。此外,艺术写作教学应凸显读者在传播领域的中心地位。艺术作品的意义在于读者的阐释,成千上万的读者在观看视角、审美品位、价值立场等方面的考量也大相径庭,优秀的艺术写作评判标准,就在于“新的读者总是带着极富个性内涵的新的需要去与作者进行新的交流,从而赋予作品新的理解”①於可训、乔以钢主编:《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页。。因此,阅读经验的传递与交流应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
艺术写作借助文字形成同读者磋商的媒介,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的敞开,揭示了意义阐释的多样化特征。教学从写作动机层面就应当树立读者观念,文字表述力量即是把艺术家“深思熟虑的感触告诉读者,引起他们的兴趣”①[美]希文·巴内特:《艺术写作简明指南》,张坚等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读者喜怒哀惧的面部表情和喜恶犹疑的褒贬评判,实际上在写作之前就应被纳入考虑范畴。基于日常、职场和学术的三大教学板块,艺术写作的沟通意识与交互效应在教学场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特征。
日常单元的艺术写作教学蕴含广博的沟通意识,关乎学生的逻辑思维、人际交往、叙事想象等多重能力的塑造。人文精神既是统筹培养目标的核心理论,指导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也是写作主体的精神范式,驱动向上向善的灵魂能量。人文精神借助规整文字树立行为准则,播撒人性的火种,普照伦理的曙光,形成多元和谐的联动效应。
人文精神(Humanism)以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及人道主义渗透西方历史文化的变迁历程。无论是文艺复兴的历史思潮,还是现象学、存在主义等现代哲学与心理学的建构框架,抑或是由法国大革命衍生出的社会体制,无不立足于人的精神,坚守人的尊严,塑造人的价值,体恤人的命运。
人文精神奠定西方现代社会雏形,其思想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我主体的人性关怀;第二,剥离神性的理性意识;第三,灵肉和谐的现世理念。基督教的上帝或许是人文精神的信仰本源,但人性与理性构筑的人文张力,为现世的自我超越打下坚实地基,也提供雄厚保障,二者合力走向人文精神的自由意志。
艺术写作教学更应张扬人文精神,遵循以人文为本的核心原则。美国成人教育专家卡耐基曾说:“试着使你自己真诚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②[美]卡耐基:《卡耐基沟通的艺术》,刘祜编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艺术写作即是换位思考的沟通模式,其严谨批判的撰写态度决定了自我表达与人际交往过程中优雅从容的风范。
日常教学单元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我校张杰教授的油画个展,展览的具体时间紧衔教学周期,契合艺术写作的热点话题。张杰教授个展的标题叫做“自·在·观”,Nature·Existence·Reflection是对应的英文信息,中文标题和英文标题分属展览海报左右两侧,三幅油画作品截图从上、中、下三层构图匹配三大主题,图像依次为白雪皑皑的群山、城市森林的脚手架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张杰教授在个展宣传前写下一段导语:“我的创作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个人心灵更纯洁的体会、个人审美更单纯的体验、个人语言更纯粹的体现以及个人表达更强烈的过度。”③张杰:《创作感言》,雅昌新闻网,网址:http://Noews.artron.net/20150722/n762774.html,发表日期:2015 年 7 月 22 日。画家对自我的极致追求正是人文精神的艺术观照,更纯更强的净化、审视与锤炼代表着永无止境的艺术探索。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重点分析张杰教授的“自然”创作主题,这一主题是两组使用古典诗词作为标题为自然注入人文关怀的风景画。《念天地之悠悠》俯视雪山簇拥的白云,沧海一粟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伟岸迷离的自然场景在《只是当时已惘然》里再度浮现,云雾缭绕的峻山峭岭与阡陌交错的农田屋舍形成视觉冲击,令人在驻足观赏的同时回味逝去的流年。张杰教授的风景画吸收中国山水的意境,传递古典文化的气息,在阴与阳、刚与柔、虚与实的逍遥世界彰显“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情景交融的自然“象征着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④张杰:《自在自观自语》,《艺术评论》2019年第3期。。
围绕这个案例,笔者为所有学生布置了一项写作作业:结合课堂讲授的张杰教授“自·在·观”个展案例,谈谈艺术沟通与写作中的人文精神,不低于300字。面对开放式命题,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给予了不同的答案。
2017级油画系的田梦晓首先分析了三大主题间的关系:“第一部分聚焦于自然,第二部分着眼于客观存在,第三部分则回归于人本身。而每一层的描绘又绝非只是停留在表面,它们层层递进,在矛盾中隐藏着引人回味的内核。”该学生逻辑条理十分清晰,以宏观理性的思维把握创造脉络。在此基础上,她重点分析了第三部分:
张杰的创作选取的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西部城市生活状态,一类是老龄化严重的大背景之下的老年人,一类则是奋斗于城市的农民工。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群体显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城市化背景下的种种,正是每个人都在经历着的。
作业里的“观众”“共鸣”“每个人”“经历”等关键词,凸显该生从接受的角度对张杰教授绘画的客观评判,抓住“城市化”的社会属性与发展趋势,揭示了大众普遍存在的生活境遇。该生运用艺术写作,激发了绘画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沟通意愿,建立起的价值认同发挥了艺术感染的互动效应。
同样是对第三部分的解读,2017级影视动画专业的余欣祝用散文般的唯美文字编写“城市化”的动态剧本:
瘦癯的老人与沉寂的乡镇,拥挤的少壮与窄窄的马路;人的面孔,都随波逐流汇成一条无岸无涯的大河。河怎么流,人就怎么流,愉快、愤怒等七情六欲也怎么流,从古流到今,从西流到东,从所有的街路流向所有的门户。无休无止,无声无息。
该生的文字驾驭能力较强,诗意的文笔契合所学专业的三维成像特质,感性的文采浇灌读者的情感体验,人物描绘与场景延伸极富画面感,奔腾的河流成为人流、欲望、时空的隐喻,永无消停的潮水在画家与观众的脑海里,卷起难以遏制的波涛。从写作学的角度来讲,它所营造的“深邃意境,能让读者阅读时通过联想和想象犹如亲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陶冶和感染”①尹均生主编:《写作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页。。
学生作业以张杰教授个展为切入点,从画家作品的生存土壤与历史语境发表人文精神的艺术观点,写作思路符合艺术演变的逻辑判断,正如丹纳所言:“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②[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页。艺术写作的功能恰恰指向“时代”“风俗”等“设想”,印证了人文精神的社会属性。
写作是情思分享和展现的有效途径,书面文字好似口头语言的潜意识,根据不同的物质环境生成特有的形体姿态和行为方式。若把写作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它包括艺术感知、构思、创作、接受、批评和传播等诸多领域,内在的沟通意识让人文精神成为艺术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日常单元另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写出自己的艺术故事,它把人文精神落实到个人经验的范畴。讲故事是古老的互动娱乐方式,在表达的过程中唤起听众的兴趣与思绪,故事以含蓄隽永、寓意深沉、趣味充沛等特点,成为人际沟通交流的必要手段。因此,艺术写作的故事教学目标是用故事推广自己、影响他人。
故事通常由七种元素——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依次组装而成。从主人公的意图假定起,作者就预设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克服险阻的阶段性结果到反转结果的真正结尾,通过人物、场景、对话、性格等小说要素的叙事,制造一波三折的故事桥段,打破读者既有的认知和想象,调动受众的类比思维与好奇心理,从而实现自我观念的传播与建构。
写作的叙事技巧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开场需具备引人入胜的代入感,它能瞬间转移读者视线,虚构的想象力支配遨游的神思,进入特定语境;其次,结构需具备“矛盾”与“两难”的张力,二者作为叙事核心策略,在故事冲突中编织戏剧效果,在急促节奏里揉进小说悬念;最后,情节需具备谜团云集的留白特性。好比绘画中留出的一片空白以供观看者想象,精彩的故事情节不只依靠跌宕起伏的线索,更考验讲述者制造谜团的功力,读者掀开层层迷障的过程,亦即故事展开的过程。
艺术写作故事教学的作业是以“我的艺术道路”为话题,写出带有自己艺术经历的故事。学生们大多回顾了自身的艺术历程,分别叙述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艺术活动是普遍的写作思路,困惑—排斥—犹疑—钟爱是泛化的情感态度,鲜有让读者眼前一亮或意犹未尽的艺术点滴的展露和剖析。
优秀的作业从两个方面实践人文精神——家庭伦理的温情脉脉和自我认知的深度反思。2017级环境设计专业的张雨朦在开篇写道:“我的艺术道路与我的母亲息息相关……我相信她是将希望寄于我的。”这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的教育理念,她在结尾部分却出现了意外转折:
母亲劝我不要学这个专业了,太累了,熬坏了身体,她还一次次在电话中问我,自己做错了吗,她总是眼含泪水,我会说:“妈妈你没有错,我的选择我永远要自己负责。”
故事的结局和开场截然对立,道出曲折坎坷的艺术经历。面对母亲的关心和自责,该生用安慰和坚强宣告了大多数艺术生成长的心声,用担当与无畏发出了独立自强的呐喊,唤起读者的价值认同。
亲人的足迹也烙印在2017级新媒体艺术系学生周璐的艺术道路上。她在结尾处带有某种顺从,却依然源自独立的思考:
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我逐渐发现我的专业也并非那么难以接受。父亲说每个男人都有摄影的梦,如果说画画是妈妈儿时的遗憾,那我的专业就是在弥补爸爸的遗憾。
周璐在“通宵剪片”的艺术道路上找到存在的意义,倾注了女儿对父母的深情。她的作业实际上是和父母沟通的一个潜在文本,也许在某个场合,当她不自觉地向父母说出这番话,父母定会深受感动,读者的内心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自我认知或许比家庭伦理更加珍贵,因为那是作者和另一个“我”的交谈,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2017级美术教育专业的宋舒玥在《我的“一波三折”求画路》一文开篇设置悬念:“说起学画的经历,也许我比一些同学学习得都要长,但说起功力扎实程度,我可能会比许多同学逊色不少。可能你会好奇,为何我学的时间比其他人多,却仍旧画得不如他人?”作者在和同辈的比较中向读者发出的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思索其中的缘由,是自谦还是另有隐情?故事从开篇便和读者建立起互动的潜在机制。该生在结尾部分写道:
虽然我在这条路上曾经放弃,并为之迟到了五年,但是最终,我不算辜负自己最初的那颗喜爱绘画的热忱之心。……梦想,应该永远不会被辜负。或许我在路上披荆斩棘,但我一定不会迟到缺席。
不忘初心的艺术梦在作者憧憬未来的道路上闪闪发光,保持低调和谦逊的姿态,即便落后也要迎头赶上。这股奋发向上的冲劲儿能够鼓舞那些在苦恼中苦苦挣扎的人们,通过对自我过往的梳理,激发人们内心的决心和毅力。
类似的自我审视,2017级油画系的谢佳航在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后,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感觉自己“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从各位大师那里“疯狂地摄取知识,锤炼技艺”,他由此感慨道:
我不得不说在认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后十分沮丧,但是这并不能阻拦我继续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因为当初的决定已化为我前进路上坚定不移的动力。
正是卑微平凡的自我,才可能迎来不平凡的蜕变。该生以艺术大师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的短板,让个人技法变得日趋成熟,这也是大多数人在成才路上的必经阶段。作者运用娴熟的语言传递出即便渺小也绝不屈服的斗志,唤起了每位读者恒久不变的信念。
故事充盈人文精神的力量,它的魅力非情节和结构所能赋予。读者的阐释令故事意义层层叠加,视线、经验、感悟的差异丝毫不会影响优秀故事的感染力,正如南辕北辙的艺术道路,那一个又一个关于艺术的独特的“故事就像读者的梦境,而他们读书时一定要能做梦”①[美]詹姆斯·斯科特·贝尔:《这样写出好故事》,苏雅薇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6页。。
如果说人文精神是对艺术写作的整体观照,艺术故事就好似人文精神的微型小说,散播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艺术作品又恰似艺术故事的结晶,将碎片化的艺术信息汇聚整合为创作理念,从构思酝酿到打磨成型再到市场推广,历经个人方案与广告文案,以写实与虚构的写作风格,建立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沟通模式,实现单向与网状的互动效应。
个人方案是艺术家撰写的一份呈给专业艺术人士的书面材料,它详细介绍创作理念、主题、材料、过程、经费等要素,囊括了四个方面:“预算的草图或模型”“项目描述或建议的陈述”“预算”“进度表”②[美]玛格丽特.R.拉泽瑞:《新生代艺术家职业手册》,陈玥蕾、何惠阳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其中的“项目描述”是最为核心的写作版块,艺术家亲自撰写,旨在陈述自我的创作,目的在于用文字弥补图像模型不能表达的要点。开篇是两三句话的简要概述,阐明作品的基本主题,接下来的段落从不同的维度展示主题的呈现方式,例如:创作意图、观众反应、横向比较、艺术风格、展览关联、意象原型等。艺术家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呈现清晰严谨的逻辑架构。
个人方案的沟通与交互大多是点对点的信息流动,阅读者主要是画廊老板、评论家、策展人、专业教师。作品陈述文字是彼此沟通的媒介,可能成为读者理解和评判的唯一材料。艺术家或许没有给专业人士口头阐释的机会,甚至没有丝毫辩解的权力和空间。因此,个人方案的观点表述和材料论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站在受众角度思考个人方案的写作策略和话语形式,沟通意识的正向传递与基本认同将会得以释放,初步实现潜在合作意向的交互效应,比如:一次展出的机会、一笔赞助的资金、一个访学的承诺等。关于艺术作品的写作是打开艺术职场的钥匙。
学生的个人方案写作呈现出设计和造型专业的不同艺术风格,前者追求实用效果,而后者理念深邃。2017级产品设计专业的楼梦媛从“产品介绍”“产品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使用说明”“设计尺寸”“成本预算”五个方面推广自己的设计,她在开篇的介绍部分写道:
这是一款模拟针灸理疗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技术将物理医学与传统针灸理念相结合,解决传统针灸使用场合的局限性问题,打造更加个性化的全新针灸体验低频波电子医疗类产品。
该生的写作起点紧密围绕产品属性和用户体验展开,从产品功能到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思维逻辑,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贯穿文章的各个方面。2017级油画系郑春萍的个人方案写作更倾向个人创作理念的表达,褪去工业化、产业化的程式,她从“材料”“过程”“作品概念”“花费预算”四个方面推介在八卦空间舞动的行为艺术,主题阐释颇具后现代的哲理:
人类面对用线条组成的八卦框架瑟瑟发抖,既被规定的命运和纹理困阻,还拒绝联想。人类真的需要通过演变来预知宇宙的天数吗?人类应追求感性本质。或许是唯心主义。舞者便是人类感性的存在,它赤裸、真诚,有生机与气息。
浸润儒道传统文化,思索天人合一的运行轨迹,该生利用舞动精灵消解二元结构。由心而发的艺术本性不全是存在主义的虚无表现,也不全是西方话语的符号表征。原型情绪的炽烈燃烧中蕴藏分寸边界的理性思索,正如该生文章标题所写:《无极——虚化理性边界》。
从写作学的角度看个人方案的作品陈述,主要是描述的修辞技法。设计专业的个人方案实则是偏重叙述的产品报告,平实质朴的说明文字更贴近用户的试用心理;造型专业的个人方案也有关于作品制作的记叙,但还有更多形象化演绎的色彩,类似中国画的白描手法,寥寥几笔营造出的艺术世界“使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的感觉”①徐中玉主编:《新编大学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基于个人方案的自我陈述,广告文案通过适度包装将艺术作品推向市场,让大众了解、熟悉、认同、喜爱,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广告文案的写作策略以营销为准则,用充满新意的标题和脑洞大开的软文吸引读者眼球,利用新媒体写作的形式践行创意写作的宗旨。
2017级建筑艺术系王琦的广告文案标题是《栖息你的山水酒家》,作者希望用该题目唤起大众探索桃源的欲望,回归具有土家风情的中益乡,品味古朴的酿酒工艺和厚重的饮酒文化。软文部分写道:
忙碌了一周,放下手机,关掉电脑,到中益乡来,到酒家来,和友人一起,对青山绿水,小酌一杯,白天在栈道临水喝酒,夜晚在户外烧烤畅饮,人间还有如此幸事吗?从前的时间慢,车、马都慢,一把钥匙只开一个门,此刻来山水间,饮土家酒。
该生文案的目标群体显然是城市的上班一族,这些年轻人很需要宣泄和过滤工作压力,消除种种焦虑的负能量,亲近自然的品酒模式是一种新路径,唯美的画面勾勒出内心的渴望场景,邀请的口吻和惬意的畅想拉近彼此距离,文案反复出现的“体验”一词把多重人际沟通的可能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广告文案写作还有一类小清新的浪漫风格。2017级美术教育专业的陈艺烜的广告文案标题为《蓝色狂想——赴一场与渡渡鸟的蓝色之约》,迅速带着读者进入梦幻的艺术空间。该生在软文中用诗歌语言衬托这件精细堂皇的泥塑摆件:
无意间闯入
来自渡渡鸟的蓝色梦境,
那里有纷扬的羽毛,
有可爱的涟漪,
与和煦的阳光一起,
映照在你明净的心底。
极具文艺色彩的诗句呼唤着大众萌动的好奇心,广告文案里弥漫的审美创意借助诗意的文字“让受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愉悦中形成对相关商品、品牌、公司、理念的认知,生成用户粘性”②葛红兵、许道军主编:《创意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191页。。广告文案的创意写作融合作品推介和产品营销,成为快速消费时代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综合个人方案与广告文案的精华,形成作品推介的沟通文本。四川美术学院通识学院在教学结束前夕举行“艺语惊人”说作品大赛,它是“艺术沟通与写作”的课程延伸,更是写作—沟通双向转化的实训平台。日常、职场和学术的不同场景有机融入作品推介的比赛现场,参赛选手需要从思路、立意、材料、创作、成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和推广。实战环节的口头表述离不开文字积累的演说文本写作,主体部分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2017级服装设计专业的普金平荣获大赛二等奖,她的作品的题目是《古法工艺改造——蓝染新生》。她将在云南大理完成设计实验的十五行程切割细说,凸显繁复的工艺流程和前卫的色彩搭配,开篇创作思路写道:
像扎染、唐卡一类民族风格太突出的工艺品,势必要迎来改造甚至更新迭代,想要将其转化成为实用产品,得将作品融入现代设计中去,色彩太过于花哨和浓重的话会过于突兀。消费者很难接受,因为不能与日常风格搭配。
当代艺术的技术话语日趋主流,甚至成为本体论层面的艺术符号,技术至上的观点也被许多人接受,诚如黄宗贤教授所言:“我们承认艺术与美并不存在天然的姻缘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艺术是用技术重新构造的世界。”①黄宗贤:《当代艺术不应缺失技术含量》,《美术报》2011年2月26日第10版。宣讲艺术工艺能让大众清晰了解制作流程和作品价值,成为支撑作品内涵的写作主题。
技术固然重要,但是艺术写作的文学渲染更具策略。2017级建筑艺术系的范梓萱夺得大赛一等奖,她的作品推介从个人文案到广告方案都围绕深夜食堂的模拟设计展开,其写作文本并未拘泥于建筑设计的技术,而是将文学性语言融入作品制作流程,为冰冷的建筑物注入人间的温情。作品推介引言:“路途遥远,愿你的每个深夜不再孤单。”该生细致描摹学子深夜奋战的疲惫精神状态,以诗意的语言生动诠释目标群体的核心诉求:
白天的人们匆匆赶路,
食物是用来裹腹的。
但到了晚上,
就全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食物是用来唤醒热气腾腾的灵魂的。
舌尖上的美味唤起乡土记忆的同时,抚慰疲乏倦态,滋润干涸灵魂,神奇的魔力在寂静的夜晚随着深夜食堂的出现不断蔓延。范梓萱在作品技术层面的完整讲述之后的结语再次回归文学的诗意画面:
我们是金庸笔下一千年前赶路的旅人,
在风雪中的风陵渡口,
那家茅草小店,
寻一壶酒,切二两肉,
等着雪停,
明天各自上路。
置身混沌的江湖,漂泊的心灵旅程令人略感苍凉,深夜食堂仿佛是温暖驿站,缓解沉重身心,憧憬光明未来,味蕾绽放的适时快感正是作品最具温情的人文价值和设计理念。
综上所述,作品推介集个人方案与广告文案于一体,它是创作的延续性写作。技艺的摹写是一种核心的写作形态,然而,文艺+技艺的模式或许更为高明,它不止于技术说明,也绝非情感泛滥,两者相互渗透,有序整合,向读者展示作品的清晰轮廓,附加的商业属性亦不会令人反感。作品推介文字浇筑的“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因为爱意味着付出、真诚、温暖、珍惜”,借助文字和话语的感染力,让彼此交流的人们“得到思想净化和情感升华”①董小玉主编:《语言表达与交流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60页。。
艺术写作是个性化经验的再现,具有丰富的沟通意识和多样的交互效应,并指向终极的人文关怀。以自由精神为归宿的艺术写作教学“必须由每个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和思考,也需要他们结合个人的人生观察和体会,在尽可能广泛的知识范围内,多角度地反思”②徐贲:《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4-25页。。无论是艺术事件的感悟,艺术故事的编排,还是艺术作品的赓续,都离不开由人性与理性构筑的人文精神。
基于沟通与交互的人文因素,艺术写作教学不是单纯的文学形式规范,而是对学生逻辑结构的训练。思维—效果构成教学设计的内核,批判性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审视既定的知识谱系,挑战和破除固化观念,创造新成果。学生在写故事和作品过程中的归纳推理实则是思维的飞跃,其沟通交互的合理性在于“能使有文化、有同情心,但持有怀疑态度的读者相信它”③[美]赫德森、莫里西:《如何撰写艺术类文章》,潘耀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与此匹配的写作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内容样式,而是因人而异的精彩篇章。品质—用户组成教学实训的两翼,全媒体视域下的艺术写作不能片面追求语句文采,质量保障是生产消费者的用户心理。雕章琢句的技巧固然重要,审时度势的对象认知乃是更高境界。
艺术写作的教学反思以学生作业为蓝本,这些文本是课程反馈评价的依据,也诠释出艺术写作对沟通交互的反哺功能。我们应该走出写作是沟通附属的教学误区,用写作促进阅读、理解等多项素质的提升,将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和艺术融为一炉,让“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丰富高雅的情趣,尽可能克服高等教育专业化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④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精准践行四川美术学院通识学院倡导的“浸博雅、授之渔、塑艺品、育艺才”的教育理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