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陈雪娇 刘彩霞
[摘 要] 在利用广大群众助推文教事业向前发展的政策指引下,中央苏区图书馆(室)①开创了参考咨询“众包”服务事业,不断丰富和扩展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其“众包”理念的产生、工作体现、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探讨,为当今图书馆的服务思路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图书馆(室) 俱乐部 参考咨询 众包
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创办的形式不拘一格,主要以俱乐部和列宁室内设的图书室作为服务的网点。图书馆(室)作为文化教育的中心,承担着宣传革命政治思想、提高工农兵群众科学文化知识等繁重任务,管理员兼任战斗员、读报员、咨询员[1]p53。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图书馆(室)在实践中探索出“众包”理念,即号召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员参与到图书馆(室)的工作,提高参考咨询的工作效率,扩大参考咨询的服务范围。图书馆(室)领导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功能,鼓励动员经过改造的旧知识分子、苏区教育的新生力量承担墙报、读报、宣讲、解答咨询、导读等一系列的工作[2]p1631-1635,为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服务顺利开展准备了强大的后备军,使参考咨询成为图书馆(室)的一大亮点。
一、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理念的产生
1931年,在赣南、闽西两苏区打通的基础上,中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为了稳固革命政权,宣传苏维埃的新文化,党和苏维埃政府加大了文化建设。在当时的中央苏区,90%的工农兵群众都是文盲,甚至有一些领导干部文化水平也不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党和苏维埃政府强调开办学员培训班,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再将这些新生力量分配到文化建设的各个单位。随着文化建设大规模开展的需要,旧的知识分子合理使用问题引起了较大重视,中央人民委员会第17号训令和《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传大纲》强调,“除了加紧培养大批的工农分子的教育工作干部以外,必须利用一部分愿意积极的为苏维埃服务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专家来参加教育工作”[3]p63。“为了造就革命的知识分子,为了发展文化教育,利用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为苏维埃服务,这也是苏维埃文化政策中不能忽视的一点”[3]p83。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图书馆(室)参考咨询服务获得了新生,大胆使用新学员、经改造过的旧知识分子参与到宣讲、读报、扫盲、墙报、图片展览、专题报道等一系列工作中,开启了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模式。
二、“众包”理念在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服务中的体现
第一,在墙报制作方面的体现。为了宣传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项政策,图书馆(室)成立了墙报制作组。墙报制作组的投稿人来自爱好文学、喜爱写作的广大群众,这些群众都经过了一定的知识培训,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是图书馆(室)的主要外来力量。墙报既反映一般的政治问题,也主张联系地方的政治情形,征集文艺作品(包括山歌、故事之类)。墙报还开辟“新闻栏”,不仅刊登论文,还系统性地记载地方新闻(例如当地的春耕或粮食收集、扩大红军等工作发展的事实),一切稿件的文句,要求浅显简短通俗[2]p1634。因为墙报制作标准根据当时中央苏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层次,准入门槛低,激发了广大群众投稿的积极性,为墙报制作工作带来了繁荣景象。
第二,在对外宣讲方面的体现。中央苏区图书馆(室)的管理员需要随时收集中共和各级苏维埃政府、军队机构、学校、群众团体以及广大工农兵大众等在革命建设方面的情报信息,组织宣讲团对外进行传播推广。随着革命战争形势以及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央苏区图书馆(室)需要不断地壮大宣讲团队伍,为此需要对外聘请宣讲员以及加强对新生力量的培训。在1934年4月发布的《俱乐部纲要》中对宣讲工作作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俱乐部主任按照每月的工作日程,规定演讲的次数和题目,聘请演讲员,事先广泛地通知群众到会,同时组织部员(群众)的演讲练习和演讲比赛[2]p1632。
第三,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体现。为了让广大的工农兵大众,包括党政军中的干部享受文化知识的福利,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加入到苏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中,开设识字班。在文化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图书馆(室)识字班的教员广泛吸收在夜校学习的学生或识字的人,以充实图书馆(室)的教员队伍。识字班的教法灵活多样,3-10个人可组成一个班,在图书馆(室)、俱乐部、列宁室,也可在群众家里,起初以地当纸,细木棍当笔,随后利用识字片,规定几天或一个星期上交书写作业[2]p1630。除此之外,图书馆(室)根据自身的功能职责,开展义务读报、讲报工作。《俱乐部纲要》规定:图书馆(室)组织招聘的部员读报组负责宣传当地群众读报,不能读的人,读报组负责定期召集他们到一定地点,最好是图书馆(室),宣传各种报纸,讲解给他们听,甚至逐字逐句的解释[2]p1633。
第四,在专题报告方面的体现。针对当时紧张的革命战斗形势以及广大工农兵群众文化水平低下的情况,图书馆(室)成立专门图画组、歌谣编写组,摈弃之前空洞单调的标语、传单、小册子等宣传形式,代以轻松愉快的漫画、歌谣等形式,让群众很快领悟宣传的内容和精髓。图画组、歌谣编写组的成员都是群众自发组织,边学边干,不断地摸索经验[4]p23。在中央苏区开展的移风易俗、卫生防疫、扩大红军等运动中,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图画组在管理员带领下制作直观易懂的图片,到集镇去展览,帮助劳动人民提高认识[1];歌谣编写组利用当地山歌、东河戏、采茶戏等旧调子,编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新歌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宣传作用[5]p32。
三、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服务的历史贡献
第一,它有力支持革命建设。中央苏区图书馆(室)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在知识分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发布训令、制定大纲,强调必须抛弃芥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出身地主、富农的旧知识分子,以及曾经犯过错误的愿意为社会主义前途奋斗的知识分子),为苏维埃革命建设事业不断争取人才储备军[7]p63。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分子,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让他们在图画组、墙报组、参考咨询等工作中大显身手;同时,通过他们大力培养发展苏区的新生力量,在这种“滚雪球”式的“众包”理念下,中央苏区图书馆(室)的文化教育宣传工作办得有声有色,前来借阅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7]p46,极大地支持了苏区的革命建设事业。
第二,它激励广大工农兵群众学习的积极性。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一号——目前的教育任务》指出:文化运动完全是广大群众的,要发动群众自己来干,政府领导下的俱乐部、识字运动、夜学、小学的干部,都要从劳动群众中挑选出来,在教育工作中既不妨碍生产,那么就更能吸收广大群众来工作来学习[8]p687。在这项训令的引领下,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同样也大量启用新生的群众力量,加入到识字班、墙报组、图画组、宣讲团、读报组、山歌编写组等参考咨询服务中去,激发了广大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深化了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内容,丰富了其服务形式,让该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第三,开创了党领导下的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服务事业。参考咨询的本质在于参考馆员与用户的交互,寻求对用户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解决[9]p6。参考咨询工作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参考工具(即图书馆资源)和用户。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理念的开端,就是发动广大群众征集文献资源,包括白区收藏的文献。毛泽东等领导人曾强调在战争中获取的书籍要护送到文化部,不可随意处置[1]。中共和苏维埃领导人的实际行动为图书馆(室)文献资源的收集工作带来了生机。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理念的发展,就是中共和苏维埃领导人号召一切积极的力量加入到文化教育事业中去,壮大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的服务队伍,开创了党领导下的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理念的繁荣景象。
四、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理念的现实启示
第一,它为当今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力资源紧张寻找出路。当今社会,信息资源呈几何式增长,参考咨询作为图书馆情报资源提供机构,其作用和意义更加凸显。随着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紧张问题出现。为了解决人力资源这个难题,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工作采取“众包”服务理念,发动广大的群众一起加入参考咨询服务,边学边干,出墙报、画漫画、作演讲等,尤其是利用白区俘虏过来的专业人士以及当地的旧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不断扩大参考咨询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规模,使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的理念和做法为当今的参考咨询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可利用互联网将一部分参考咨询工作发布到相关主页上,利用广大网络用户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激励大众参与到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中来[10]。
第二,它根据读者的文化层次合理分配工作。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服务,按照广大群众的文化层次分配相应的工作。对于知识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例如墙报策划设计、读报讲报工作、参考书目编制等,分配给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对于一些普通性的工作,例如识字班扫盲、宣讲团的演讲、图画组的漫画等,分配给中央苏区积极的新生力量,充分发挥群众各自的专长,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指导,激发广大群众的潜力。当今图书馆参考咨询的“众包”工作同样需要根据广大读者的知识能力进行分配,并对提供的答案进行质量评价。例如,图书馆既可以通过“众包”在网络上招聘咨询员从事一些简单的咨询工作,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也可以招聘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员担任学科馆员,实现读者与教师的一对一服务,切实落实学科馆员制度。同时,建立一个好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做好“众包”的基础[10]。总之,中央苏区图书馆(室)参考咨询“众包”服务理念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内涵和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总结。
注释:
①为了表达上简洁明了,本文将中央苏区图书馆(室)、俱乐部和列宁室内设的图书室统称为图书馆(室)。
参考文献:
[1]徐凌志.略论中央苏区的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经验[J].江西社会科学,2001(zl).
[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选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4]林道福编.中央苏区美术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5]黄文.中央苏区群众文化活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6]论苏维埃政权的文化教育[A].张闻天文集(一)[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7]徐凌志.中央苏区的图书馆建设经验及启示[J].江西图书馆学刊,1998(3).
[8]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9]初景利.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
[10]薛红.众包在高校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的运用[J].图书馆杂志,2012(1).
责任编辑 彭月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