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 沈亚南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思维在课堂上处于活跃状态,已成为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
有的语文课堂组织混乱,教师只顾自己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有多个。有的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备课不充分,在课堂上边想边教,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对教材的讲解上,生怕出现差错,导致缺乏精力关注学生,造成教学管理难以跟上。可见,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多么重要!有的教师文化积淀不够,对课堂上学生脑中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缺乏敏感性,有时不仅带来尴尬的局面,而且错失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所以,教师应当不断吸收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此外,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提高管理能力呢?首先要学习管理学常识,特别是有关教学管理的知识。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综上,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教师应在把握课堂节奏与维持课堂秩序上动足脑筋。笔者在带新一届学生时,会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是学习的向导。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课堂上,笔者常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你的想法如此与众不同”“你真会动脑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提上来了。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知学、乐学、善学。
教学技巧有很多,如:目光注视法、声音控制法、行为控制法、情感暗示法、表现形式变换法、设疑吸引法、竞赛刺激法、电教手段等。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笔者在教授《河中石兽》一文时,发现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老河兵河中寻石兽的道理和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难点,笔者必须使学生懂得水流、泥沙、石兽三者的关系。因此,笔者制作了石兽因水流反激之力一步步逆流而上的动画,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动态图像,无须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石兽逆流而上的缘由。可见,在课堂上,学生难以掌握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利用教学技巧,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只要从教者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成为师生共同演绎的充满乐趣与收获的天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