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文胡立成
“不能只讲风度忘记温度,要穿厚实一些。”句中的温度是作为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微观上讲,它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那么,古时如何测量温度呢?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古人就开始以最简单易得的水作为介质制成温度计,并称其为“冰瓶”。它是通过水的结冰和融化来判断气温的。到了商周时,古人又开始观察“火候”,借燃烧时火焰的变化推测温度的高低,并把目测火候的方法运用于青铜器的冶炼。先秦时成书的《考工记·栗氏》,就记载了观察火候的方法和过程,不同火焰和烟色的变化代表不同的温度。如青铜冶炼时出现白色烟雾,表明温度大约为907℃,锌开始挥发;当炉火纯青的时候,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锌完全挥发;全是铜的青焰时,表明此时可以浇铸了。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目测火候法相当准确,而且在现代冶炼、制瓷等多种行业中仍在运用。
随着西方科技的强盛发展,以及对地质的深入研究,测量古时候的温度成为可能。科学家告诉我们,如能找到地质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留下的痕迹,就能知道当时的温度。于是,人们从地球化学的氧同位素着手,终于找到了另一种测量古时候温度的可靠方法。氧元素是个大家族,包括氧16、氧17、氧18。其中,氧18的核反应能力大大超过了氧16和氧17,可它的数量特别稀少。据统计,在自然界中,每形成500个氧16,才会产生一个氧18。氧同位素的比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生物体活着的时候,它们体内氧同位素的比值,同所生存的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当这些生物体死去,它们体内的这种同位素比值就不再变化了。亿万年后,这些生物体的遗骸成了化石,人们只要用化学方法从化石中提取氧,再测出氧16和氧18的比值,就能知道当时这些生物生活环境的温度了。你看,氧同位素的比值真可称得上是一支灵敏的温度计。
另外,在观察海洋岩芯时,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对冷暖变化特别敏感的圆辐虫,计算它的数量与有孔虫总数的比率,就可以推算出当时的海洋温度。
探测古时候的温度所得到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资料,可以为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预测依据,也可以为解释当今气候环境变化的原因提供有效的科学思路。
(选自2018年第13期《读者·校园版》,本刊有删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