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文 蔡 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国际学校)
对于等号(“=”)与不等号(“>”“<”),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使用了。你知道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些符号的吗?它们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在15、16世纪的数学公式中,人们用词语或单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表示“相等”相对还好办,表示“不等”就困难多了,因为不等关系的种类很多。在数学符号用文字叙述的阶段,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人们一般都得写成长篇“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数学的交流、传播和推广。
对于同一个数学概念,有多少位数学家,就会有多少种表示方法。比如大数学家笛卡尔喜欢使用“∝”表示“相等”。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有创见性地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把“=”叫作等号。用“=”替换了文字叙述是数学的一个进步。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列科尔德的“=”并没有马上为大家所用。直到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各种场合大力倡导使用“=”,由于他在数学界颇负盛名,“=”渐渐被世人所认同。
为了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方法,数学家们也是绞尽了脑汁。
1629年,法国数学家日腊尔在《代数教程》中,用象征符号“ff”表示“大于”,用“§”表示“小于”。1634年,法国数学家厄里贡在《数学教程》里,用“3|2”表示“大于”,用“2|3”表示“小于”。这些表示方法是象征意义的表示,书写起来十分繁琐,很快就被淘汰了。
相传“>”“<”符号是英国数学家托马斯·哈里奥特创立的。托马斯·哈里奥特在《使用分析学》一书中首先使用了“>”和“<”符号,但是直到他去世10年后的1631年,这本书才正式出版,所以一般认为“>”和“<”符号是1631年才开始使用的。但当时,这两个符号并未被数学界认可,直至多年后才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与等号、不等号的演变类似,数学符号的发展一般都经历了文字叙述、简化缩写、符号表示阶段。正因为数学符号的发展,才使得数学的思维过程和表达交流变得更加简捷,才使得数学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