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严丁华
教研成果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笔者认为,这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建构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下面笔者就以统编教材“尊重他人”一节为例,从教材内容的联结、主题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组织三个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对“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进行核心观点、核心价值、核心素养方面的逐层建构。
教师在梳理统编教材的内容体系时,往往会按照梳理旧教材的方法,围绕某一知识点,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以一种短平快的方式,将教材内容简单直白地剖析出来。而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教材梳理,则是围绕核心观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联结,不仅要梳理清楚教材原本“合理”的逻辑体系,而且要建立从学生视角出发的“合情”的内容体系。
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是从讲授的立场出发,按照从上至下的视角进行;而学生视角的教材内容体系的建构是自下而上的,是以学生的自身经验和内心感悟为核心,对教材进行内容联结和观点提炼。例如,在“尊重他人”一节中,“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在交往开始时的内心自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体验到的尊重对于个人的意义;“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学生感知到的尊重对社会的影响。这三部分内容的联结,总结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这一观点。“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这四部分内容是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尊重他人的理念、途径、方法进行联结,融汇出“尊重从我做起”的观点。以上两大观点的总结提炼,建构了本课的学科大概念——“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它以核心观点的形式对教材内容实现了统摄性的联结,为“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主题情境的创设需要遵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价值——立德树人。笔者以“最温暖的图书馆”——杭州图书馆为例,谈谈在“尊重他人”一课中的主题情境的创设。
情境一:在《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一张图片中,一位老者衣衫褴褛,身边放着一根竹竿和几个装满废品的袋子,正安静地坐在图书馆阅读大厅看书。《人民日报》发微博为杭州图书馆的温暖举动点赞。转载量1.1万,点赞人数8.2万。
创设“温暖之源”。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和流浪人员入馆读书,这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根据这一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并教育学生多去图书馆,多读书。
情境二:曾有读者对拾荒者、乞讨者身上散发出来的异味感到不满。他们找到馆长,说这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答复道:“如觉不便,您可更换座位;我没有权力去让另一位读者离开,何况他们并没有干扰他人。”
创设“温暖之言”。馆长力排众议,努力保障每一位读者的阅读权利,积极传递“平等对待他人”的现代社会理念。据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懂得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情境三:在馆长的爱护下,面对一些读者的不满,老人有自己的坚守与秉持。老人每次并不直接走进阅读室,而是先到盥洗室,将外套脱下,翻过来包在蛇皮袋上盖住气味,再用洗手液仔细洗了手之后,才进入阅读室看书。
创设“温暖之行”。老人的一连串动作,折射出他作为一名阅读者,内心存在的“尊重他人”与“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复杂情感。根据这一情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自尊自爱。
情境四:青年农民工夏启东觉得“图书馆对我们很重要”。来杭州打工之前,他上过初中,但到了这里后,发现自己学历低,也没有一技之长。之前,他在工地当建筑工人,现在跟着一个老乡,辗转在几个小区收破烂。“看着书,我觉得自己有未来有希望……”夏启东说。
创设“温暖之情”。通过夏启东的自述,学生可以感受到图书馆对民众的重要性。根据这一情境,教师要再次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且通过对夏启东“阳光品质”的赞扬,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以上情境以“温暖”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主题情境的创设与核心价值的表达相结合,较为圆满地达到了“心境相融,建构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的目标。
陈友芳教授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维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笔者认为,要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探究活动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主题情境,顺势而动。在“尊重他人”的教学中,笔者以“最温暖的图书馆”这一主题情境为例,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杭州图书馆能够赢得这么多人的点赞,是源于它的“温度”。说说你感受到的它的“温度”。
杭州图书馆对待拾荒者和流浪人员的态度,彰显着它的“温度”,感染着学生的情绪。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主题情境中的“温暖之源”,学会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通过“积极关注,重视他人”的方式给予他人帮助。
探究活动二:网络上流传着两种馆长答复。1.如觉不便,您可更换座位;我没有权力去让另一位读者离开,何况他们并没有干扰他人。2.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请大家分别选择读者和馆长的角色,进行扮演,并说说哪种答复能体现出馆长对所有读者的温暖用心。
馆长对所有读者的“温暖之言”,触碰到了学生的柔软内心。学生在角色代入与心理体验的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找出两种答复之间的微妙区别,体会到该如何“平等对待他人”,学会在社会交往中妥善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三:老人的哪些温暖举动打动了你?
在“温暖之行”的情境中,学生被老人“脱去外衣包住蛇皮袋的气味”“用洗手液仔细洗手”的温暖之举所打动。在探究中,学生袒露心扉,“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了要在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赢得他人尊重。
探究活动四:我们从青年农民工夏启东身上感受到了哪些“阳光品质”?
学生感动于夏启东面对生活的不易时,所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的“阳光品质”,在“学会欣赏他人”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他人的优秀品质。
探究活动五:1.回忆过去你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有失尊重的一些细节(言行方面)。2.与同学沟通,写下你想跟同学说的话——可以现场送出,也可以课后送出;可以分享给大家,也可以自己珍藏……
通过探究活动,学以致用。学生综合运用主题情境中的所学所悟,把善心、暖意通过恰当的言行传递给他人,从而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