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点为“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叙事的需要,适度运用不同类型的细节描写表情达意。具体分三步走:创设情境,由“单一细节”引出“叠加细节”,把叠加细节分为“同境叠加”和“异时叠加”;打磨课前习作中的细节,适当叠加;现场写作训练,展示点评。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课前,我们已经远程交流过了。大家以“我读懂了……”为题,写了一篇亲情题材的记叙文,运用了细节描写。周末,你们杨老师把电子稿发给我,我逐一拜读了。我非常纠结:同学们写得这么好,我还有必要来镇江上这节课吗?后来又想:是不是老师或家长帮你们加工的?所以,我来了。我得来看看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小孩子能写得这么好啊!这节课上你们要证明给我看。你们的作品中,有不少故事打动了老师。先请几位同学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屏显42号作品《我读懂了富有》、11号作品《我读懂了父亲的沉默》、6号作品《我读懂了那淡漠》)
(学生讲述自己习作中的故事)
师:这些故事的选材有什么特点?
生:选材都很独特,是自己家的小事、真事。
师:是的,素材的“私人订制”很重要,它是能写出真情的基础。有这样一篇文章,写父亲是个普通的工人,为了方便照顾爷爷奶奶,他顶着房价压力在家的附近给爷爷奶奶买了房,并利用工作之余自己装修。打动我的,除了这个素材之外,还有小作者善于把故事“细细地说”的本领。
(屏显5号作品片段)
师:这位小作家,你在哪里?请你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
生:环境细节,用装修现场的脏乱突出父亲工作的艰难。
生:肖像细节,突出父亲的生活压力大。
生:物品细节,一双脏鞋,侧面表现父亲的劳苦。
生:“我”的心理细节,侧面烘托出父亲形象的感人。
生:语言细节,表现父亲的坚韧。
(屏显5号作品全文)
师:同学们看全文,面对着奶奶的担心、爷爷的忧虑、母亲的纠结和“我”的心疼时,父亲始终只说5个字……
生:没事,我能行!
师:这样一个细节贯穿全文,更能突显什么?
生:更能突出父亲的坚韧。
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单一细节”。短短的5个字,展现的却是一个大男人的家庭担当!潘伟豪(注:5号作品小作者),你要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而感到自豪!我们班的男同学将来都要做这样的有家庭责任感、有担当的大男人!(板书:单一细节,以小见大)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皆见精神。我们先来试着描写“单一细节”。这是摄影师焦波《俺爹俺娘》中的一幅作品。注意:情境是娘生病了,爹忧心忡忡。请你用一句话,形象地描述爹的表情。
(屏显图片:娘生病了,爹在给她测体温。)
师:比如爹紧紧地盯着娘,不敢合眼。一个“盯”字表现出爹的紧张,生怕眨眨眼娘就会没了。
生:爹的眉,紧蹙着。
生:爹的脸上,笼着愁云。
师:一个细微的表情,让满心的焦灼跃然纸上。那么,爹在给娘测体温前,还可能做出什么举动?我们还是用“单一细节”来描述,请4个组长记一下同学们的发言。
生:爹背着手,在屋子里踱过来踱过去。
生:爹蹲在墙角抽闷烟。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
生:爹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去。
生:爹不停地给娘额头上换湿毛巾,给她降温。
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很好地表现出爹的忧愁。请组长们把刚才大家讲的连起来,再推选一位代表说一说。
生:爹先是背着手,在屋子里踱过来踱过去。他又蹲在墙角,抽着闷烟。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他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去。他不停地给娘额头上换湿毛巾,给她降温。
师:一组细节合在一起,有什么效果?
生:更能突显爹对娘病情的担心和对娘的爱。
师:这就是叠加细节的魅力。(板书:叠加细节)我们齐读一下——
(屏显:“叠加细节,就是把朝着同一‘方向’的一些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细小的环节、细小的事件等,一句一句地累加、堆叠起来,同时发力,集中突破,提升表达效果。”)
(生齐读)
师:我们刚才叠加的是人物在同一个情境中的细节,可称其为“同境叠加”。(板书:同境叠加)娘病重,也许会起不来。爹此刻的心情非常复杂。他可能会想到往日的什么呢?这样,我们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内容说一说。
(拟屏显一组爹娘的照片,结果因电脑故障未能正常播放。)
师:哦,这台电脑一定是认为我们班的同学写作能力非常强,不需要借助图片,一样能描述得很好。那好吧,不用电脑。老师听,你们来说。还是请各位组长记录一下。
生:爹想到和娘一起下地劳作。
师:再细一点。
生:爹想到和娘一起下地劳作,每次娘都抢着干重活儿。
生:爹想到自己曾经和娘赌气,每次都是娘先服软。
生:爹想到和娘一起爬泰山,和年轻人一样秀恩爱。
师:把你们联想到的这些细节叠加在一起的话,有什么效果?
(一名组长读)
生:能突显爹对娘的珍爱、怜惜、愧疚,不想失去她。
师:这样写,能够突出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发生在不同时间的细节叠加称为“异时叠加”。(板书:异时叠加)叠加细节,会使我们的文字更加细腻,更具感染力!下面是黄老师用“叠加细节”写的一个段落——
[屏显:“为什么父亲这么渴望回到老家呢?因为在故乡,他是自由的。他可以到田野里吼几嗓子乡村小调(细节1),可以蹲在墙角和田家老哥谈论农事(细节2),可以提上竹竿去村头河边钓鱼(细节3),晚上还可以呼上左邻右舍嘬两盅小酒(细节4)。因为在故乡,他是清净的。他的耳朵里只有清风和虫鸣,再也不用灌进那暴躁的摇滚和粗鲁的汽车鸣笛(细节5)。最重要的是,因为在故乡,他是骄傲的。他精心伺候的庄稼总是长势最旺的(细节6)……对于父亲来说,故乡的泥土,才是他的根。”]
师:这是哪一种叠加?
生:异时叠加。
师:叠加这些表现“父亲在故乡自由、清净与骄傲”的细节,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父亲渴望回老家的心愿之强烈。
师:黄老师不擅长画思维导图,就写了这样一段说明——
叠加细节法(一个段落的写法)
1.段落提引语:提引出人物性格的某个方面或提引出本段文字的中心。
2.叠加细节:细节(1)——画面一;细节(2)——画面二;细节(3)——画面三;细节(4)——画面四。
3.段落小结语:用富有感情色彩且概括力强的语言作结。
师:用叠加细节写段落,细节能否再多一些呢?
生:不能。细节多了,段落会太臃肿。
师:是的,太多反而又会削弱表现力,让形象没那么鲜明,情感没那么突出了。请同学们再次欣赏5号习作。
[屏显:“灰色的斑驳墙面上,各色管道纵横交错。到处都是灰,人稍一走动,屋子里就会尘土飞扬。我掩着鼻子,小心地跨过杂乱的装修材料。(场景细节)昏暗的灯光照着角落里的工具箱——那是父亲的。各种工具无序地堆放着。(物品细节)边上还有双脏兮兮的鞋。鞋上满是灰尘——那也是父亲的。他每天就是穿着这双鞋在新家里做着装修。(物品细节)父亲眼中似乎又多了一些血丝,两鬓的白发让他看起来有些憔悴。(肖像细节)看着这样的父亲,我呆住了。我鼻子一酸:‘爸,我来帮你吧!’(他人的感受细节)父亲很轻松似的,(神态细节)更肯定地答道:‘没事,我能行!’(语言细节)”]
师:潘伟豪同学的细节描写,用的是哪一种叠加呢?
生:同境叠加。
师:这些细节都指向什么?
生:所有细节都指向父亲工作的糟糕环境,突出表现父亲的辛苦,彰显出他的坚韧。
师:“单一细节”能够以小见大,但前提是要“精”。作家杜鹏程说,要在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才能传神。当我们想要鲜明地、集中地强调某一种情感,或者表达某种复杂的情感时,就可以细细地“叠加”。
师:好的,同学们,请在你们的习作中,根据需要,添改单一细节或叠加细节,让故事更具感染力。
(生修改段落并部分展示)
师:我们再来专题练一练“叠加细节”。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终日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儿子。这一天,母亲终于抽出身来……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中表现母亲的几处细节,选择其中一处细节,运用“同境叠加”或者“异时叠加”的方法,写一小段文字。我们看看,咱们班哪些同学具有当导演的才华。注意:视频情节简单明了,不要多说,重点描摹细节。
(拟播放《哪吒之魔童降世》视频的19分56秒至21分35秒,结果电脑再出故障,视频播放不出来。)
师:在等待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注意观察黄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的表情、动作细节。实在放不出来,咱们就用细节写现场,如何?
生:可是,我还是更喜欢观察视频。
生:我们愿意等。
(再次调试视频并播放成功,生写作)
师:好的,我们来听听小导演们的精彩讲述。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片段)
师:句句都是慈母心。同学们,你们将来可以创作电视剧的剧本了!
师:细节描写的方法不胜枚举,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探究。其实,不只是叙写亲情,凡是深深的情,我们都要细细地说。当你心怀悲悯,细细地打量生活中的一切时,你会发现——
(屏显:“任何生活中都包含着深意和深情,任何生活中都孕育着好作品,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能生长出好作家——深深的情,要细细地说。”)
(生齐读)
师:课后,请同学们全面升格自己的习作,完善细节描写,试着在某处添改、叠加细节。下课!
【教后反思】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作文教学相比于阅读教学的难,在于其“无既定文本和程式”。以“细节描写”为例,我根据细节的体量和功能,先把它分为“单一细节(一个独立存在的,以小见大的细节)”和“叠加细节(由一组细节叠加而成的,能表达强烈或复杂情感的细节)”,再根据细节生发的特质,把“叠加细节”又分为“同境叠加(发生在此时此地的细节)”和“异时叠加(发生在彼时此地或同地的细节)”。虽然新的分类、新的命名也许会招来不一样的声音,但我认为,这样的探讨,应当比四平八稳的叙说更有助于拓展作文教学的新空间。
生活中,我们永远不知道惊吓和惊喜谁会先来。课前,我将课件一张张试好,但在课堂进行到大约三分之一时,电脑突然“矫情”不动了,一组提示学生描述“异时叠加”的图片播放不出来。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和台下听课者的躁动,于是临时起意:“这台电脑一定是认为我们班的同学写作能力非常强,不需要借助图片,一样能描述得很好。那好吧,不用电脑。老师听,你们来说。”不要低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一个个真的描述得有模有样。
当课堂进行到后三分之一时,电脑再次“任性”,视频播放不出来,而下面是一个要求学生现场进行细节描写的练笔环节。我的头脑中迅速闪过两个方案:一是继续尝试打开课件,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细节;二是果断关闭课件,观察和描述现场情境中生发的细节。选择方案一的理由是:这个视频中,有3处较好的小细节,是我选定的训练“同境叠加”和“异时叠加”的优质方案。选择方案二的理由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可遇不可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群像,通过描述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种种细节,营造出现场紧张而又令人焦虑的氛围;可以让学生观察个体,通过观察上课老师(我)的神态、动作,叠加细节,写出一个或处变不惊,或慌乱不已的老师形象;还可以要求学生想象一组细节,即想象自己或他人面对危机时的应急场景,来表达中心。
很显然,方案二要优于方案一,因为它能让写作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那么我为什么又弃二选一,坚持在现场想办法打开了视频呢?因为,当我说出“在等待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注意观察黄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的表情、动作细节。实在放不出来,咱们就用细节写现场”时,有学生小声嘀咕“可是,我还是更喜欢观察视频”“我们愿意等”。好吧,课堂是学生的,即便我想要逾矩挥洒,前提也必须是“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感谢镇江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比如第三部分“打磨课前习作中的细节,适当叠加”就有些走过场。从教学实际出发,这部分应该砍掉,把时间让给后面的“现场写作训练,展示点评”。课堂上,我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讨论一下有几个值得写的细节,哪个细节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写。先说充分,然后写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