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整本书阅读:关注主人公形象刻画的技法——以《骆驼祥子》为例

时间:2024-05-09

■王行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里的整本书阅读不是惯常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需要课堂教学支持的阅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知晓阅读路径与方法,最终实现自我知识生成,自我阅读建构。统编语文教材在“名著导读”章节指定了12部课内必读文学名著,其中大部分是小说。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形象,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眼光投注到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笔者以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为例,探析其对“祥子”形象的刻画技法。

一、多元交织的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主人公祥子是一个言语极少的一个人。为了塑造这个不善言谈的主人公形象,作者借助大量的心理描写对他进行刻画,特别是通过深刻细腻的心理独白来呈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作者写到祥子终于用三年时间攒的积蓄购买了一辆新车,将它从车厂拉出后的内心活动。祥子心里是这样想的: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这是祥子拥有新车后的内心独白,作者写得非常细腻,刻画了祥子对车的珍爱:他不光把车看成营生的工具,也把车看成自己的未来,视车为自己的另一生命——购车之日就是自己的生日。这既写出了祥子购买新车后幸福激动的心理,也从侧面写出他勤劳能干、俭省节约的美德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心理描写中还提到祥子的封建迷信——“绝对不能是个女的”,这是渗透在祥子骨髓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加之他遇上黑暗的时代,小说为祥子的悲剧命运定准了调子。

大量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个重要特色。老舍对处于不同境况的祥子均进行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借助这个手法,成功塑造了祥子不善言语的人力车夫形象。

二、鲜明精准的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祥子一生奋斗的目标就是独立拥有车,他对车的爱惜程度无以复加——“车是他的命,他知道怎样的小心”。自虎妞死后,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有时候无心中的被别个车夫给碰伤了一块,他决不急里蹦跳的和人家吵闹”。祥子对车态度的转变,就是对人生态度的转变。这样的对比,韵味十足,我们很容易想象出祥子厌倦生活的“油皮”形象。

祥子准备买第二辆车时,他俭省节约,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当他看到老马晕倒在店外,被人们救醒后感觉到饿时,他是“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可是后来,祥子却“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他竟学会了欺骗,人性里多了贪婪和刁钻。通过这样的对比,品行恶劣、善于欺骗的城市流氓者形象就呈现在读者眼前。

三、传神细腻的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祥子被抓去做壮丁,侥幸逃出并进入安全地带时,作者是这样描写四周的景物的:“四外由一致的漆黑,渐渐能分出深浅,虽然还辨不出颜色,可是田亩远树已都在普遍的灰暗中有了形状。星星渐稀,天上罩着一层似云又似雾的灰气,暗淡,可是比以前高起许多去。”环境由“漆黑”到“灰暗中有了形状”,预示着祥子已经走出危险境地,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灾难来临时,祥子懂得如何去逃生,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努力地去争取,这样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祥子胜利者的形象。

虎妞怀孕并得知继承父亲车厂的想法成泡影时,为了多攒些钱,就逼着祥子出车。这时作者对酷暑的六月天进行了精准的描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这处景物描写,既是在写天气,又是在写人。柳树因被曝晒而病了,祥子不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也病了吗?但为了生活,为了即将出生的小生命,祥子没有找阴凉地休息,而是继续揽活,生活的困窘磨炼了他坚忍的性格。这里展现了祥子能吃苦,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形象。

四、生动活泼的语言运用,刻画人物形象

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俗白而隽永,醇厚而清新,他通过纯正的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京味”俚语,给作品增添了艺术气息,也增添了生活气息。如祥子刚进城时,被称之为“乡下老儿”,这写出了祥子农民小伙的形象。当祥子买上新车载客时,被顾客称呼为“大个子”,这写出了祥子身材的魁梧、健壮。祥子在杨宅拉包月,被杨二太太称之为“花瓜”,这写出了祥子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形象。祥子的种种形象,作者都是通过诙谐质朴,“京味”十足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只要读过《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便会被读者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这应归功于老舍运用各种技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基于此,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将眼光投注到主人公形象刻画的技法上。学生这样读名著,自然就懂得如何在写作中去塑造人物形象。这样的深度阅读,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终达成通过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根本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