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09

■许 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交际,在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因而学习者必须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将跨文化的内容渗透其中,提升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跨文化意识就是交际者对异国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是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是对本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的正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习英语国家文化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适当地在课堂教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输入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渐消除学生的文化障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提升教师专业及文化素养

在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意识是基础。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才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对比分析目的语和母语文化,提高交际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英语知识的习得主要依靠教师的传授,所以,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才能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和影响学生。

跨文化意识系统包括全球文化意识,本土文化意识和自我认同意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加强对本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丰厚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增强本国文化认同感,这也属于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把英语国家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基本文化和知识与中国文化作对比,并向学生解释这些差异及成因,使学生在学习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跨文化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

1.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拓展文化知识。

语言知识的学习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语词汇就像搭建楼房的砖块,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常的词汇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记忆词汇的方式大多是死记硬背,很容易导致遗忘,也难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实,词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常用手段,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拓展相应的西方文化知识,就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冲突的产生。比如,在中西方文化中,一些动物意象的象征意义存在差异。在我国,由“狗”字组成的词语多为贬义,如“狗改不了吃屎”“狗仗人势”等;但在西方,“狗”的社会地位较高,“lucky dog”意为“幸运儿”。在我国,由于“蝠”音同“福”,所以蝙蝠被认为是吉祥和好运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蝙蝠一直与巫术、魔法和黑暗世界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邪恶、凶猛和丑陋力量的化身。由此可见,词汇如果脱离了文化便会使人产生误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赋予词汇更多的文化内涵。

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会因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在句型教学中,教师也应设定不同的中西方交际情境,让学生体会交际功能的异同。比如,“Would you please do something?”虽然带有疑问的性质,却同样是向对方提出的较为礼貌的请求,是英语国家人民表示请求时最为常用的句式。而如果对话双方关系发生变化,如长辈与晚辈或是熟人之间,则可直接使用祈使句。如果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恰当地使用交际用语,便能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从而在跨文化交流中和对方的思维保持在同一轨道,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2.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比中西方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学活动设计便显得十分重要。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主题丰富,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基本礼仪等知识。因此,教师在阅读活动设计中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很好地渗透跨文化意识。

例如,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7A Unit 5 Let’s celebrate!一课中,Reading部分介绍万圣节,Task部分介绍春节,教师便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其一,由学生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节日名称、时间和习俗导入,了解中国文化中庆祝节日的方式,再通过阅读以万圣节为例的文章,了解西方人庆祝节日的习俗和节日食物。基于此,学生能自发地将中西方关于饮食习惯和节日文化上的不同进行对比,在丰富的节日信息输入的基础上,对“My favourite festival”这一话题也能有更多样化的输出。教师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的同时,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其二,在读后环节中,教师可根据文章主题设计小组合作的思考题,如: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tter?The Spring Festival or Halloween?Why?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结合教师的逐步引导,将主题升华到中西方文化差异上,得出我们要“热爱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尊重和包容西方多样文化”的结论。由此,学生能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久而久之便能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其三,教师在课后活动中也可以渗透这一理念,应利用好课后活动这一学生拓展能力、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如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以“My favourite Chinese/Western festival”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制作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设立“英语角”等,在互相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同时增强跨文化意识。

(三)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优势辅助教学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知识的传播方式已经从金字塔模式转变为网状模式,课堂之外的“非正式”学习也成为学生获取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传统课堂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进行完美结合。

如果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学生便可通过微课或者翻转课堂获取中西方文化的基本信息,并在课堂上组织语言,发表观点,更深层次地进行思维的碰撞与探索;课后通过搜索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和浏览英美文化图片及文献资料、报道等,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安排英语话剧、经典电影欣赏等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接受文化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差异。

同时,“英语流利说”“英语趣配音”“薄荷阅读”“有道精品课”等新兴英语学习资源的出现也给学生获取跨文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这样一个交互更智能,分享更便捷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做的便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尝试利用新资源辅助课堂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并不意味着忽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需要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这就对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够自我革新,才能够影响学生;学生只有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才有可能达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应通过提升自身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尝试利用新兴资源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推荐书目

【书名】教学点津:跨文化交际教学实用方法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布朗(H.Douglas Brown)主编,[美]温特格斯特(Ann C.Wintergerst),[美]麦克威(Joe McVeigh)编著

本书为英语教师介绍了如何建立跨文化理解的实用方法,将传授文化的具体技巧与当代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起来,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参考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本书涵盖的主题包括语言,非语言沟通,身份标志,文化冲击,跨文化调整,传授文化的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及社会责任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