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 蓓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引导学生迁移已学的知识和方法,从课内正向迁移到课外,从课外逆向迁移到课内,实现发散阅读、高效阅读,培养学生会读书、爱读书、爱思考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转向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深度阅读。
迁移是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经验应用在新情境中,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具备迁移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教师依据文本,引导学生感受那个在百草园中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思考文字背后拿笔写作的“大鲁迅”,分析“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的。为了得到答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圈点勾画有深刻印象的场景、人物、语言等;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并写读后感;巧妙运用精读、略读与跳读的方法读整本书并完成阅读任务单;体悟在简练朴实的文字下渗透着的作者的真挚情感及深长韵味。整本书阅读应鼓励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由阅读,书写感受,讨论交流,不以教师的解析来限制或者替代学生的认知与见解。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量剧增,教师应迁移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的信息获取与筛选,如纸质文本、电子书籍、影视作品、相关地点的参观游览等,从而提升学生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例如,教师迁移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西游记》,在这一过程中,可借助影视阅读、网络阅读获得信息,也可以参观考察具体场地,从而对《西游记》的信息进行补充。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中的精彩表现,在班级及时开展每日分享,召开读书报告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让读得好、读得透的同学交流阅读收获。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多角度建构思维导图,抓住小说主要内容,厘清人物关系,欣赏精彩场面,研究作品文学价值。
阅读是一种心智锻炼。但当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数量少,时间少,质量差,浅阅读盛行,结构不合理,学习收效有限,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基于这种现实,教师更须补入思辨性阅读。统编本语文教材选入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等佳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触类旁通地阅读。这样的阅读不只是量的累加,更是质的飞越与突破,其中的筛选、剔除需要思辨,需要有眼力、有见识。无论是披文入情,还是由情入理,都需要加入生命的体验与观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对敬畏生命、理性原则、质疑探究、悲悯情怀的深度认知。
一次成功的阅读教学就是一次真诚的生命相遇。教师在迁移引导中要切实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聚焦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努力促成学生精彩的“生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点拨、引领和方法指导,让学生不断攀登,高效地提升阅读质量,注意“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真正走进人人爱读书的精神场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