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江苏省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 葛冠韬 孟 颖
毛泽东同志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发表了“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的论述,把体育和国家的存亡发展相结合,倡导融合民族复兴使命的“大育”。在此理念指导下,延安时期,党走出了自力更生的体育新路子,从“战斗篮球队”到八一体工大队;革命战争时期,党形成了把革命斗争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红色体育发展模式,并将如火把一般的红色体育精神传递至今。
红色体育精神经历时间的洗礼,在新时代仍然焕发着动人的魅力。红色体育展现出的卓绝意志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青少年成长、增强文化自信的绝佳助推力。
“红·篮球”,“红”指的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是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篮球”指的是校园篮球运动,与自发篮球运动不同,是经过有意识的组合、统整的学生篮球运动。
红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运动教学、训练、竞赛和条件保障体系,全面推动校园篮球运动普及。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全员篮球运动。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一所篮球特色学校,学校人人都有篮球,班班都有篮球队,周周都有篮球课,且正在开展篮球浸润课程基地建设。
笔者思考后发现,红色精神与篮球精神有相通之处,将红色文化融入篮球运动之中,使红色文化与学生热爱的体育运动紧密结合,内中互见,从而整合教育资源,更高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笔者探索通过“六大工程”的打造,实现将红色文化贯穿篮球运动的方方面面。(如图1)
图1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谱系的重要因子。
篮球精神的内涵也很丰富,如团队精神、纪律意识、顽强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分秒必争精神……这些,都能在红色文化中得到支持。
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结合篮球运动,提炼“红·篮球”目标关键词,通过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多方面、有特色地解读,丰富建设内涵。
1.名称有内涵
教师将班级篮球队建设与红色中队建设同步进行,在名称的选择上,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英雄、了解事迹”的主题活动。学生在广泛了解英烈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讨论,自主确定要学习的英雄榜样,命名所在的集体。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此名称在学生心中不只是名称,而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有力量的文字。这文字能在篮球队员刻苦训练、赛场冲锋时鼓舞他们,在啦啦队员奋力呐喊、加油助威时支持他们,也能在候补队员严阵以待、蓄势待发时勉励他们。
2.徽章丰内涵
教师通过同伴交流、展示评议等方式,结合英雄事迹,融入篮球精神,提炼出篮球队学习关键词,并开展“徽章设计大赛”活动,让学生深化对英雄的理解,创建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印到内心的“红·篮球”徽章,将徽章印制在每一个班级的展板、篮球队服上,以此传递丰富的、独具特色的“红·篮球”文化。
3.旗帜展内涵
旗帜是神圣的,获得旗帜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革命时期的红色体育精神,讲述英雄事迹,树立创建目标,制订计划。学生在信念的引领下,为获得“红·篮球”旗帜共同努力。在创建达标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隆重的授旗仪式,给学生烙下终生难忘的红色印记。此后的篮球活动中,“红·篮球”旗帜将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潜移默化地将红色文化浸润在学生心中。
4.手册拓内涵
学生成功创建“红·篮球”队集体自行编制的个性化活动手册,活动手册展现相关创建历程,以及未来开展活动的记录。活动记录会引导学生反思、提炼、升华活动中的所悟所得,深化对“红·篮球”的理解。
为了让红色文化与篮球精神更好地融合,教师可以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打造“赛·研”一体的特色研学模式,让学生跟随外出开展篮球赛活动等,进行篮球技术学习、切磋的同时,开展红色寻访,通过“沉浸式体验”和“跨时空对话”,重温峥嵘岁月,内化红色精神;另一方面,提炼红色资源,通过如定制“红·篮球”的励志贴纸、头饰、助威手牌、呐喊旗等,在篮球用品中注入红色元素,让红色文化影响篮球运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物也具有非常大的育人价值。教师可以设计“2+X”红色场域,构建物型课程。“2”指的是红色篮球场和红色教室,“X”指的是拓展的育人场域。
1.红色篮球场
教师通过在篮球场注入红色元素、打造“战斗篮球场”等形式,让学生在篮球场地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熏陶。
2.红色教室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舞台,也是班级篮球队的根据地。教室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莫大的。教师为每个教室制作个性班牌,呈现红色元素,并通过班级展板、黑板报、篮球角建设,打造“红·篮球”主题教室。
3.拓育人场域
学校在校内公共区域建设“红·篮球”主题墙、主题角等,并充分考虑学校地处环境,与相应的社区、街道共同建设“红·篮球”教育活动基地,让物型课程诉说“红·篮球”故事。
教师要坚持将篮球活动与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整合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通过“红·篮球”活动为“双减”赋能助力。
1.天天有“戏”
教师将篮球游戏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设计开发如“过关斩将”(过人技巧赛)、“神投手”(三分远投、定点投篮)、“搭桥渡河”(单手侧传球)等红色篮球游戏,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周周有“课”
在构建“红·篮球”课程期间,创设红色教育情境。如教师可以将篮球训练中需要攻克的难题与革命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联系到一起,将跑、投、跳等基础性篮球训练项目与红色故事相结合,以红色精神鼓舞学生,以篮球训练活动强化红色教育的真实感和体验性,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与篮球活动的相互促进作用。
3.月月有“赛”
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战斗篮球队”篮球赛,夺得冠军的球队就会获得“战斗篮球队”称号。同时,教师可以将篮球比赛中情况的瞬息万变与革命时期面对的一些情境相联系,让学生在篮球竞赛中感受竞争与合作、坚持与拼搏,更好地感悟勇于拼搏、不怕困难的红色精神。
4.季季有“研”
学校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红色专题研讨会,以“联席研讨”的形式,组织班主任、篮球教练、体育教师共同针对“红·篮球”的不同部分进行研讨,用集中研讨的方式解决实践中的困难,创新活动方式。
5.年年有“展”
每年,学校以篮球俱乐部为单位举行一次主题大型展,如“红·篮球”主题绘画展、摄影展、书法展、歌咏展、技能展等。学生在画、摄、写、唱、跳、说、演中展示自己对“红·篮球”的理解。
学校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切实融合篮球运动与品德提升,整合资源,探索“红·篮球”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篮球运动的外显型、实践性来解决品德教育效果评价难的问题,将篮球传统评价的六个方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术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与品德要素相结合,制订评价标准。在此评价标准上,教师综合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将表现记录卡、活动报告、成长记录袋等方式相结合,通过篮球活动、赛场、课堂上学生外显的行为,来评价学生的团结精神、吃苦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等,实施学生“红·篮球”成长积分,以评价促成长。
1.优化育人方式
学校积极探索学科融合的综合化教学,注重加强“红·篮球”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在篮球课程、篮球比赛、篮球项目研究等实践中渗透德育内容。
例如,学校采取“联席教学”方式,通过多学科教师对交叉概念的研讨,以同堂授课的形式践行综合化教学;结合“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社团活动,开发“红·篮球”微课、“红·篮球”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进一步优化教育形式。
2.丰富成长方式
传统的学习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红·篮球”教育不仅要进课堂、进赛场,还要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要以丰富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引导学生以篮球小组的形式,不只进行篮球游戏与篮球比赛,还要共同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去研究,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培塑品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