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项目化学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计量单位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09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朱燕红 华旦玲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培养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计量单位的学习就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知识点及其联系,还要灵活地运用计量单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计量单位进行单元项目化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更好地建立量感。下面结合“升和毫升”单元教学设计,谈一谈在培养学生量感方面的实施方案。

“升和毫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内容简单。但由于这类概念性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的感性经验比较匮乏,抽象思维能力还在起步阶段,所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方法不当

教师重知识轻体验,学生对1升的认识只限于标准件,换了容器,液体会流动,感知就偏差了很多。

2.概念混淆

部分学生混淆升和千克的概念,把质量单位和容量单位这两个知识体系混为一谈。

3.观察不细

教师和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大部分学生也缺乏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的意识,积累的关于计量单位的感性经验比较少。

因此,要想学透计量单位,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项目化学习,帮助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理解并掌握知识。

一、项目化学习的优点

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不可分的项目来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最优的学习资源,在体验实践、合作交流、辨析内化、概括创新等活动中获得较为完整且深刻的知识,发展相应的学习技能。

(一)联系真实生活

项目化学习特别强调学习者、知识与情境的交互作用,提倡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其对知识内在价值的认同感,使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凸显多元目标

开展项目化学习不光要理解并掌握知识体系,而且要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世界的相关问题,指向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关键技能和核心素养,培养其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彰显主体地位

不管是学习项目的选择,还是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方式、学习结束时的自评和互评,时时刻刻都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合作者和促进者。

(四)提取综合知识

项目化学习以项目为中心驱动学生学习,学生要自主提取学科中或者学科间的相关知识,整理并融合相关综合知识。

(五)注重全面评价

项目化学习不仅注重评价学习成果,还注重评价学习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单、板报、视频等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不光要多形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度、同伴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方式等。

二、计量单位项目化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

(一)课前渗透,以纲引领——项目化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教师的引领,学习单就是很好的法宝。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旧知的联想,摸清自己的薄弱点,对新知提出疑问和想法,教师也可根据学习单的反馈来指导课堂教学。

升和毫升虽然是常见的计量单位,但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升与毫升”的表象,课前教师就布置了有趣的实践活动“我来看一看”,并让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单(见图1)。有了学习单的引领,学生自己去寻找、调查、比较,探索升和毫升的奥秘,尝试着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以自己的理解去感悟新知,也为教师的新课教学厘清了学生的易错点,为课堂教学点亮明灯。

(二)课中体验,以生为主——项目化学习的必要环节

感悟和体验计量单位,树立计量单位的实际观念是这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把自己在课前对新知的感悟、理解和疑虑在课堂中展示出来,通过直观演示、合作交流、操作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从而树立正确的计量单位观念。

不同的计量单位要设定不同的目标定位。一部分计量单位是可以通过感知直接感受它的大小的(如时间单位,重量单位千克、克等),教师要紧扣体验,通过多角度、多方法使学生感悟丰富的表象,获得直观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计量单位的观念。另外,对于那些比较大的计量单位(如千米、吨),则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如想象、倍比等),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或间接体验,从而获得大概的表象经验。

升和毫升是基础的容量单位,教师在课堂中应紧扣体验,借助多种素材,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动手操作,初建“标准量”

出示两个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在理解容器和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提问:“哪个容器的容量大?”接着出示3个高低、大小均不同的杯子,提问:“几号杯子的容量最大?几号杯子的容量最小?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吗?”学生通过交流和演示,在对比中理解比较多个容器容量大小的一般方法。

重点是树立1升的实际观念。先让学生认识量杯中的1升水有多少,通过比画直观感知1升的大小。接着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再比画,初步感知1升的标准量的大小。学生闭眼想象后再次比画,并用标准件进行验证,强化1升标准量的表象。

认识毫升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规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数一数1毫升水大约有多少滴,并看一看、记一记。再尝试在手中倒出1毫升水,并用吸管验证。在这样的多次操作反馈中,初步感知1毫升的大小。

2.多元表征,巩固“标准量”

学生已经建立了1升的标准量的表象,但是液体具有流动性,放入不同容器中,1升的形状也会随之改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三个层次来巩固1升的表象。首先引导学生交流带来的1升的物品,使其在交流验证中感知虽然容器的形状不同,但里面的液体都是1升,并理解了净含量的概念。接着把1升的液体分别倒入大小、形状不同的容器中,从多角度观察来巩固1升的容量观念。最后组内活动,自选一种容器,试着在这种容器中倒入1升水,并用1升的量杯进行验证。在多次尝试中,学生逐步树立1升的容量观念。

3.估测活动,从1到几

以1升为标准量,通过估测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量感。把1升的水分别倒入电水壶、大小不同的脸盆等容器中,以“标准量”为基础拓展多个“参照量”,以此为参照物进行估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容器积累了一些直观的经验。然后,交流另外一些常见的用升做单位的物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深化对升的认识。

交流带来的一些常见的用毫升做单位的物品,从几毫升到几百毫升,在观察对比中积累活动经验。接着出示一些物品:眼药水、牛奶、墨水等,让学生估一估。

从“1”拓展到几,标准量的累积,从量变到质变,在估测和验证中不断更正,而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树立越来越清晰的计量单位观念,从而培养量感。

(三)课后实践,以丰促思——项目化学习的提升环节

除了保障课中体验,要想更好地感悟升和毫升,课后的实践必不可少。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来发挥学生在某方面的优势,帮助其积累获得成功的体验,多方面感悟知识,多角度培养量感。

下面结合“升和毫升”,谈一谈单元结束后布置的拓展作业。备课组内商讨,确定实践作业方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或几种完成并上交。

1.我是小画家

通过课前寻找、课中体验、课后实践,大家对“升和毫升”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了,把它们画出来吧!

2.我是品尝家

估一估,自己喝一口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选择一种饮料或水,先看一看它的容量,再喝一喝(尽量每口喝得都差不多),数一数喝了几口,算一算,看看自己估得准不准。

3.我是设计师

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动手做一个1升的量器。

学生还做出了表示八分之一升、十分之一升的量器。还有的学生把制作过程记录了下来。

4.我是调音师

制作神奇的“水杯琴”。玻璃杯中的水量不同,敲击时就会产生不同的音高。准备5~7个水杯,先往第一个水杯中倒水,分几次加入不同的水量,每次都用同样的力量轻轻敲击,直到5个水杯都慢慢加入水,调试出五个音高。敢于挑战的学生,还可以利用7个杯子调试出音阶。

5.我是小主播

当一回小主播,可以把自己的实践过程、生活中的发现或者研究的结果,录制成一段小视频。

开展计量单位项目化学习要遵循课前以学习单为引领渗透知识、课中以学生为主多元体验知识、课后以实践为主内化知识的一般步骤。项目化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时空结合,多学科辅助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并巩固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