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江苏省无锡市东绛第二实验学校 张 闵
复习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单元整合复习是指将具有关联话题的多个单元放在一起复习。然而,当前小学英语复习课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内容碎片化、缺乏主题语境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单元整合复习课同样具有上述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应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应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渐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开展以活动为原则的英语教学,旨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单元整合复习课中,教师不仅要整合关联单元间的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还要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引下的单元整合复习中,教师应围绕复习话题,重设教学目标,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创设主题情境,在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及迁移创新类活动的推动下,实现对复习主题的深层次发掘,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综合语言运用技能的掌握。
本文以一节展示课为例,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合复习课的活动设计。
本节展示课的内容是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和Unit 3Asking the way的整合复习。两个单元的主题有所联系,都属于“人与社会”范畴。基于此,教师将两个单元的六要素进行梳理与概括,整合两者之间的关联内容。(见表1)
表1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和Unit 3 Asking the way 的单元六要素
梳理归纳后,教师确定以“On the Way”为主题,通过讨论家庭住址、出行方式及路径表达等环节完成对两个单元语言知识点的复习和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罗列两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来厘清其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见表2)
表2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和Unit 3 Asking the way 的教学目标
单元整合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两个单元各自的教学目标的简单叠加,还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要整体确定教学目标;二是要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三是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体现难度的螺旋上升。基于上述认识,教师统整了两个单元的复习目标:
(1)掌握交通工具类和建筑类单词,并正确表达出行方式;
(2)正确表达地址及到达路径;
(3)具备阅读地图的技能;
(4)联系个人生活,为寻求帮助的人指路。
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符合实际,同时贴近生活的主题语境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教师在整合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无锡马拉松比赛,创设了马拉松招募志愿者的情境(见表3)。学生在完成一项项的招募要求的教学明线中实现对词、句、篇的语用能力的教学暗线的推进。
教师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指引下,设计分层活动,在教学活动推进中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
1.学习理解类活动:以旧导新,引出话题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指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和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通过铺垫必要的语言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导入要讨论的话题。
(1)感知与注意
课堂伊始,教师以Know about you 为由,向学生了解关于家庭住址及出行方式的信息。师生问答如下:
T: Where do you live?
S: I live in / on ... It is near / far from ...
T: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S: I come to school by / on....
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迅速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关注语言知识点。问题围绕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助于激发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获取与梳理
紧接着,教师由Know about me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出行方式,以及选择交通工具的依据:“I live on Lixin Road. It is near our school.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on foot.But I sometimes come by bike.”在教师的陈述下,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教师通过自己上班的出行方式,继而引入自己旅行的出行方式:“I like travelling very much. I go to Shanghai by car. I go to Xi’an by train. I go to Seoul by ship. I go to Australia by plane.” 教师根据不同城市或国家的距离及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让学生感知选择出行工具的基本依据。同时,教师的介绍涵盖了本次复习课的全部交通工具,学生在教师阐述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点的梳理。
(3)概括与整合
教师做完以上陈述后,由Know about me 导入Know more about me,随即引出my friend Jack。在Know about Jack的环节,教师给出关键词live(London)、work(on foot)、Wuxi(by plane),通过同桌问答活动,引导学生概括与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自主陈述Jack的相关信息,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
2.应用实践类活动:聚焦语境,内化知识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所形成的结构化知识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应用等多种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意涵的理解,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师根据“Jack走路上班”这一信息,引出Jack 喜欢运动,并且要来无锡参加马拉松比赛,在向学生介绍马拉松时引出赛事志愿者,呼吁学生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教师以学生完成所有招募要求从而成为志愿者的情境为教学明线,以环环相扣、难度螺旋上升的活动为教学暗线,两线并进,在聚焦主题语境中实现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内化,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1)复习旧知
招募要求第一条:I have a healthy body. 教师利用right和left编写了朗朗上口的歌谣:
Body exercise
Left, left, right, right.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go, go.
并配以简单的动作和合适的音乐,设计了符合学生特点的韵律操。欢快的韵律操,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基础知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招募要求第二条:I can speak English. 教师根据本节复习课的重点词汇、词组及句型设计了“Look and say”活动,带领学生进一步复习了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点。
(2)巩固语言
招募要求第三条:I know Wuxi well. 教师结合城市热门地标,以自身居住情况为例,利用基本句型示范表达:I live on Lixin Road. It is near Coastal City. I go to Coastal City on foot. 学生随即利用其他地标进行陈述,进一步巩固语言知识。学生在独立表达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又了解了城市的文化,进一步加深了对主题语境的认识。
(3)训练技能
招募要求第四条:I can read the map. 教师通过听、读、思的多元方式,完成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根据学生语言技能的不同基础,设计了难度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听录音,找出超市的位置;阅读文本,找出电影院的位置;思考交流,找出到达动物园有几种方式。学生通过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实现了对语言知识的内化、语言技能的训练,也锻炼了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迁移创新类活动:回应主题,提升素养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观中最高层次的表现,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创设与生活相关的语言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在完成上述招募要求后即成为无锡马拉松的一名志愿者。教师创设岗前培训情境,截取赛道中学生熟悉的一段,模拟赛时引导。该情境将语言知识、语用技能、生活经验等融为一体,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夯实语言基础,又能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同时,该情境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有利于学生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彰显了英语学科工具性的作用。
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单元整合复习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创设合理情境,发掘潜在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一步发展语言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