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的熏陶 “爱”的教育——“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下美术教育生态美育的活动设计与思考

时间:2024-05-09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心小学 孔生骏

生态美育,即生态审美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态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理念相融合,从生态美学这一理论形态出发,教育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使其逐渐形成生态审美素养。

一、建构面向人与自然的生态美育体系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涵盖16项具体的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框架中学习任务3和学习任务4:营造环境方面主要引导学生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原则,运用环境设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传承传统工艺方面主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学习制作或创作工艺品,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态教育的深入开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好转,但单纯的生态教育、知识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新的时代正呼唤更高层次的生态教育。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状,多维考量,学校建构了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育体系,即三维生态美育体系——时间维度生态美育、空间维度生态美育、形式维度生态美育,着力于学生“自主个性”及“美术能力”的培养。

二、建构指向学生生长的生态美育课程

基于儿童视角,我们以“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为项目载体,秉持“生态美育”的教学理念,借助“公益实践活动”,带着“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的学生在“大自然的美学课堂”中亲眼看、亲耳听、亲身体验,以此来调动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情感,激活其内在潜能。学生用原生态的画笔装点城市文明,在“惠及他人,成就自我”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爱”的教育。

工作坊紧紧围绕“我爱美丽中国”“我爱家乡”“我爱生活”三个维度,进行主题大单元下具体课程内容的设计。(见表1)

表1 生态美育课程主题大单元内容设计

将生态美育落实到美术生活学科,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研究策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为了建构和实施“指向儿童生长的生态美育”项目课程,“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应运而生。我们围绕“我爱美丽中国”“我爱家乡”“我爱生活”三个维度,结合美术教育设计项目课程,建构了“我以我手画我心,永怀初心跟党走”“我以我手靓家乡,特色田园美名扬”“我以我手增底色,生态文明我来帮”“我以我手造美景,美丽家乡我来夸”等课程内容。

(一)课程方案一:我以我手画我心,永怀初心跟党走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庆祝党的生日,表达爱党、爱国、爱校的赤子之心,学校组织了“童心向党”的主题体育文化艺术节。“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决定用组合版画的形式再现这一盛况。

1.活动目标

用丙烯画、马赛克墙的形式,将“运动会的精彩瞬间”凝结在母校主席台前的墙面上,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向亲爱的母校献礼。

2.活动组织

组建学生团队:六年级部分学优生和“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全体学员。规划项目预算:本项目需要30厘米×30厘米的瓷砖154块;丙烯画颜料工具若干。

3.课时安排

25课时。

4.活动形式

(1)利用美术课和社团项目课组织学生构思、创作局部版画。(2)局部版画,调整整体版面效果。(3)组装局部图,打造马赛克艺术墙。(4)组织艺术墙揭幕仪式。

5.活动成果

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表达爱党、爱国、爱校的赤子之心,“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的学生用丙烯画、马赛克墙的形式,将“运动会的精彩瞬间”凝结在母校的主席台上,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母校百年校庆献礼。壁画的绘制耗时一个月,其长660厘米、宽210厘米,由154块瓷砖拼接而成。“献礼建党100周年”大型壁画《赤子心,中国梦》线条流畅灵动、色彩鲜明个性、想法真诚生动……从构图设计到绘制,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此次壁画揭幕活动被省市级媒体争相报道,甚至登上了“学习强国”的平台,成了溧阳城市生态文明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课程方案二:我以我手靓家乡,特色田园美名扬

为响应溧阳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号召,“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来到了溧阳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村上黄镇南山后村,用画笔装点家乡,用艺术点亮生活。

1.活动目标

用丙烯画的形式,根据南山后村地理及植被的不同,进行创意绘画,美化环境。

2.活动组织

组建学生团队:“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全体学员。

3.课时安排

8课时。

4.活动形式

现场创作。

5.活动成果

学生的素描、油画等现场即兴作品为这里既有的景点打卡地增添了一抹生动意趣。学生在大自然中找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角和感动,他们最不缺乏的便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他们的笔下,各种美学元素妙趣横生、多姿多彩。此次公益活动让学生找到了自信,收获了成功和幸福感,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充分体现了“艺术服务生活,装点城市文明”的重要意义。

(三)课程方案三:我以我手增底色,生态文明我来帮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绘画、鉴赏及审美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在溧阳市上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大力支持下,“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举办了一次以“树洞里的故事”为主题的公益美术实践游学活动。

1.活动目标

用丙烯画的形式,在树洞中作画,将自然和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学生在原生态的创作中释放天性、锻炼意志、发掘潜能。

2.活动组织

组建学生团队:“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全体学员。

3.课时安排

12课时。

4.活动形式

根据树洞,选择合适的创作场景。

5.活动成果

学生手持画笔与调色盘,一笔一笔认真勾画着轮廓、颜色、背景。经过几个小时的精心创作,大自然焕发出新的生机: 憨态可掬的小浣熊、姿态各异的小鸟、古灵精怪的小松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通过学生的画笔,从树洞中呼之欲出。这一次的美术实践游学活动将学生带出校园,带进惬意舒适的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也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四)课程方案四:我以我手造美景,美丽家乡我来夸

立体彩塑作为一项新颖的美术形式成为“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的一大特色。学生将“心目中的家乡美景”凝结于记忆或想象中的完美一刻,再用双手亲自呈现出来。

1.活动目标

用立体彩塑的形式,将“心目中的家乡美景”在大花瓶上进行呈现,在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活动组织

组建学生团队:“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全体学员。

3.课时安排

12课时。

4.活动形式

将自己想要展示的景点在纸上完成初步设计,然后以彩泥塑形。

5.活动成果

14个大花瓶,对应着14处学生心目中家乡最美的风景。“不限制视角、不限制内容”,当看见学生在工作坊里自由创作时,你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动。不同于一般的美术课堂将“技艺”作为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工作坊更加关注学生的原生视角,让“实践”作为一种手段,学以致用。学生在亲力亲为的手工劳动中,感受爱的温度;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明白环保的意义;在装点家乡的过程中,建立起主人翁意识……本次立体彩塑活动作为溧阳市代表作品参加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小画家们用独特的方式向更多人展现家乡的美。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回归生活、回归自我。

三、建构与实施系列化的公益实践活动

结合生态美育下美术教育创新理念,立足工作坊实践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我们尝试建构“特色田园美名扬”“生态文明我来帮”“美丽家乡我来夸”等系列活动,树立在身处自然中的环保意识、在美化环境中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艺术与教育的融合传承中,让学生自由表达,让教育回归自然,让艺术服务生活。我们构建“自主个性+美术能力”的生态美术评价体系,尝试形成提升学生美学素养的评价手册。自主个性:敢想、敢做、敢挑战。美术能力:观察力、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忍耐力、感受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应变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可以说,“湖畔公益实践工作坊”的活动重视实践,让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体验,以大自然为课堂,以学生的生活为创作元素,激发学生感受美、创作美的能力,通过不断创作实践,使学生逐渐养成生态审美素养,提升感知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在“惠及他人,成就自我”的体悟和感受中受到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