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好红色资源,走近英雄童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的故事群文阅读设计

时间:2024-05-09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海涛分校 张颖哲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个描写小英雄故事的单元。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通过单篇课文,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英雄的所作所为和所感所想。因此,笔者紧扣时代脉搏,有效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引领学生走近英雄的童年,帮助学生了解革命时期同龄人的生活,引导他们继承追求真理、无私奉献、英勇无畏及顽强斗争的革命传统。

一、选择群文阅读材料的缘起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谈到这个故事就不得不说说“红色经典”,从《小兵张嘎》到《铁道游击队》,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闪闪的红星》,那些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故事如今成了“红色经典”。但这段历史和记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过于遥远和陌生,面对教材呈现的《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教师要以何种形式将这些“红色经典”传承下去呢?

笔者选择群文阅读的方式,将这一类的经典故事找出来。这赋予了教师“编者”的身份,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组合一定数量的文本,通过“情境”“任务”“活动”让学生完成新的语文学习任务,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帮助学生梳理这一类英雄人物的形象特点。

本次大单元群文阅读开发文本以《小英雄雨来》为主线,加入《小兵张嘎》《鸡毛信》《王二小》这类作品中的经典部分,文本教学由单一到群文,自成体系。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小英雄”形象就是那些机智勇敢、充满童趣的红色接班人形象。他们身上具备了“小”和“英雄”两个特点,“小”指的是他们年纪小,“英雄”指的是他们精神层面的品质特征。教师可归纳出相似文本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在补充、拓展阅读中探索写作的密码。

二、走近英雄童年教学过程的展开

(一)寻根溯源,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课时是大单元实施的起始课时,主要任务是读通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感知故事大意。而学习任务群的完成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更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对于红色经典故事,学生的了解有多少呢?学生借助资料了解了一些信息:这些小英雄是哪年出生的、都做过什么事……这些信息是零散的,学生了解的写作背景也是浮于表面的。他们没有将这些信息与课文相关联,也无法将重要信息进行有效提炼。为了填补这些空白,笔者重点与学生交流了关于作者管桦的信息:一爱孩子;二爱家乡。因为有这样两个特点,所以小英雄的故事自然产生。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寻到创作的根,找到作品的源,学生由此了解了写作背景。

笔者还通过地图帮助学生理解“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和后勤给养地,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了解了写作历史背景之后,小英雄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显得更为立体了。

(二)以事看人,锁定人物形象

本课时对雨来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接下来的群文阅读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领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雨来做了哪些事?”(有何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结合雨来所做的事进行思考:“雨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文中相关语句旁做批注。”最后,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让学生结合文本,各抒己见,呈现生生交流和深入思考的课堂样貌。如此,学生由具体的故事情节逐渐勾勒、体会人物特点,从而得出小英雄雨来的人物形象特点:勇敢、机智、敏捷、顽皮、爱国……“雨来”的人物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学生通过了解人物做了哪些事,归纳人物的特点。这个思路也是接下来分析群文中其他小英雄人物特点的方法,为下一步将要展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引出群文,展开阅读实践

笔者最终选取了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材料:《雨来夜送鸡毛信》《王二小》《小兵张嘎》《鸡毛信》四个故事文本。在教学本课内容时,笔者希望在课堂上还原学生真实的阅读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笔者在学生阅读群文阅读资料时,引领学生思考每个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同时给出提示:(1)标明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词。(2)及时捕捉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学生带着问题把阅读任务落到实处,对每个故事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实践活动的引领下,进一步开展学习。

(四)寻找共性,描摹英雄群像

小英雄形象作为革命英雄谱系中的特殊群像,为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画卷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群像能让学生对“小英雄”人物有更加深刻、立体、丰满的认知。要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发现小英雄的共性特点及作者创作的一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环节一:探索群文,发现规律

在学生了解了每个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以“故事中的人物分别做了哪些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点”为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先独立阅读群文,圈点勾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卡片。先完成的小组将学习所得展现在黑板上,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随时补充。最终,学生归纳出了每个人物的个性事件。

这样的教学契合单元主题的教学要求,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让学生提取关键词,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通过学习,学生发现,在这类故事中,主人公所做的事大多是放哨、带路、掩护、送信、保密等,少数有正面斗敌的情况,由此归纳出小英雄所为的相似性,教学实现了从个别到一般的转变。接着,教师质疑:“为什么他们主要做这些事?”自然引入人物特点的学习。学生不难发现小英雄表现出两类特点:一类为年龄小、顽皮、淘气、粗心等自然属性;一类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等英雄属性。

2.环节二:统计数据,辨别验证

结合以上发现,学生再次细读文本,师生一起做统计,结合统计表格所呈现出的信息(小英雄年龄的统计表),验证了“小”的特点。

结合卡片,学生再做第二次统计,发现哪些事件及特点出现的频率高,从而归纳总结出小英雄身上共同的英雄属性。

通过这样的统计,学生能进一步验证这类作品的一般规律,教学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概括与总结,且通过列表格,摸索出了人物形象特点,从中寻找规律,感受到了革命年代同龄人的英勇无畏,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英雄们的无限敬仰之情。

3.环节三:归纳总结,感悟提升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小英雄有何为、何为小英雄,从而归纳出小英雄所能做的事,以及之所以能做这些事的原因,构建出一类小英雄的群像,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小英雄框架。

这种群文比较阅读的教学设计,伴随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由传统的理解、感悟、联想,发展到了假设、类比、统整、验证,其指向语文的理解与运用,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指向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指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就是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大量的群文阅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摆脱了传统意义的“用课本教”,不仅使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丰盈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促进了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