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探讨

时间:2024-05-09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曹 洋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繁多,作业负担相对较重,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消减。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所谓“生态课堂”是基于生态学的视角提出的一种课堂理念,强调自然自主,追求整体和谐,倡导师生平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是属于开放生成、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减负、提质、增效等一系列举措,构建一个低负担、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减负:打造低负担生态课堂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首要策略就是“减负”,即减少不必要的课堂教学负担,让学生在低负担的生态课堂中能够轻松、高效地学习。针对传统课堂的减负主要是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从而实现真正低负担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一)减内容:精简课堂教学内容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特别是课外作业负担,因此很多教师为了按要求控制学生课余学习和作业时间,选择将教学内容都安排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一些教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一节课就要讲解很多知识点或安排很多课堂练习。而构建生态课堂必须要精简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为了课后减负而让课内增负。

同时,由于“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有明确规定,因此很多教师把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挪”到课间,挤占了学生课间休闲时间,这并非“双减”的初衷。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要基于“吃得饱,吃得好”的原则,精减教学容量,严格把关选好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

(二)减时间:限制课堂讲授时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满堂灌”依然是普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单向讲解,学生被动听,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视听疲劳,学习效率低下。生态课堂践行生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培育,其本质是教学共融,是师生共处,是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基于此,构建生态课堂就必须要求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限制讲授知识点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时间。

限制课堂讲授时间不是要求教师不讲,而是要求教师要精讲少讲,语言要精练紧凑,要讲关键点和重点,而不是毫无选择地“满堂讲”。教师讲授的时间缩短了,则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体现了生态课堂自主和谐、践行生本的教学理念。

(三)减作业:合理控制作业数量

小学数学作业一般包括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双减”政策要求低年级学生不应有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可布置家庭作业,但应尽量保证学生可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一方面,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科学布置家庭作业,合理控制作业数量,精简作业内容,实现作业个性化选择;另一方面,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要丰富作业形式,精心选择作业内容,合理设计课堂作业,要有重点地布置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避免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比如,“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二课时共有16个练习题,若要求所有学生全部完成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讲解例题为重点,让学生做1到2道与例题类似的习题,以此来减少学生练习作业量与课堂作业量。

二、提质:创建高质量生态课堂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第二个策略就是“提质”,即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高质量的生态课堂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但要求教师必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善于思考并运用多元化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创情境: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适宜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让学生的各个感官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学习水平、认知规律,再结合教学内容等,做到因地制宜地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内容时,就可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创设如下教学情境: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风景画,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给风景画加边框和安玻璃。学生需要测量玻璃框架的长、宽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乐探究:积极开展自主探索

引导学生乐于探究、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生态课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丰富有趣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时,通过设计自主探究活动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设计一个情境问题:“学校要修建两个草坪,两个草坪都是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5米。但学校经费有限,需要先预算资金,现在请同学们先计算草坪的面积。”这个校园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能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善思考:多元策略解决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增强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高质量的生态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多元化的策略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并通过积极思考实现个性化的问题策略。

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策略解决如下数学问题:“学校需要改建一个长60米、宽50米的长方形操场,改建后,操场的宽要比原来的减少5米,长要比原来的增加10米,求改造后操场面积是多少。”该问题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画图、列算式等多元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增效:营造高效率生态课堂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第三个策略就是“增效”,即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应该始终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确保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并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多运用正面评价鼓励学生,落实生本教学理念。

(一)转角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师讲解知识。高效率的生态课堂则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角色,强调师生间关系的平等,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致力于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力争使整体充满温馨之感,必须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具体而言,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生态课堂需要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转变。首先,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营造学生敢想敢说的氛围。其次,应让学生有选择权,比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伙伴、作业练习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最后,还要赋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权,表现为允许学生自主支配学习时间。

(二)激兴趣:重视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高效率的生态课堂是富有趣味性的,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则学习效率高、效果好。相反,如果整个数学课堂索然无味,则必然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必定差强人意,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效果差。“双减”政策下,生态课堂要求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因为兴趣而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要创设富有游戏性、生活味、趣味性的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片面认识,让数学变得既有趣又好玩。其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会,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自信心。例如,在教学“算24点”时,教师可通过设计很多数学游戏来让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教师可在游戏的过程中故意出错并引导学生发现指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信心地进行学习。

(三)多赏识:正面评价激励为主

“贴标签效应”告诉我们:“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对学生的评价同时也是一种标签暗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率的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多给学生以正面评价,少给学生“挑刺”、找问题。在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以表扬和赏识为主,把学生的优点放大,多给予鼓励和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在笔算环节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在3.4-2.65这个算式中,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字可以看作0?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笔者都没有吝啬自己的赞美和鼓励,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赞美与欣赏后,心情舒畅,学习更加主动,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需要从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等各个方面着手,只有通过整合优化生态课堂中的各个生态因子,保持课堂生态系统稳定且充满活力,才能形成一个开放有序、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数学生态课堂。有情有趣的生态课堂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减负、提质、增效”的根本要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