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 史仁忠
本校的“365小幼衔接”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是省级课程基地项目之一。近年来,学校积极进行幼小双向衔接的实验探索,举行多场研讨会,不断实践探索幼小衔接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这是一场镇江市级的幼小科学衔接推进会,学校呈现了三节不同学科的课堂,但这三节课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将“游戏”引入课堂。
情境一:语文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开心农场玩一玩……”上课伊始,丁老师夸张地导入,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闯关游戏,看看哪些小朋友厉害。”丁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欢呼雀跃。
“第一关,动物朋友们来了,你们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丁老师出示了一些动物图片和对应的汉字。
“看来对着图片喊名字,难不住我们班的小朋友。第二关加大难度,去掉图片留下汉字,你们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
“你们太厉害了,还要加大难度。第三关,我把这些词语打乱顺序,你们还能认出来吗?”幻灯片一阵闪烁,动感又炫目,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看来还要加大难度,第四关啦!我把词语变成一个一个字,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快。”丁老师手举卡片,来到学生身边,逐步加快出示卡片的速度,学生依次起立,兴致勃勃。
……
首先,丁老师的这个教学环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图像到抽象,在闯关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图形和汉字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本节课识字这一主要目标。其次,达成这一目标的教学方式是用游戏的方式展开的,由易到难的进阶,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再加上教师有效的组织,夸张的语言助力了游戏的顺利进行,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真正喜欢的。
情境二:数学课
“你们猜一猜,老师今天给大家上什么课?”李老师问。“数学课!”学生们想都没想,就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今天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你们喜欢吗?”李老师笑着拿出游戏道具。
……
“我们先来玩第一个游戏‘摸一摸’。”全班学生高高地举着手,都抢着要玩游戏。李老师先给小组和组内成员编号,接着让编号为“西瓜5”的学生闭上眼睛,用手在袋子里摸出一个积木,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积木。当编号为“西瓜5”的学生报出结果后,再请其他学生说出一个积木的名称,让编号为“西瓜5”学生按要求摸出来。
接着李老师出示第一个游戏“摸一摸”的要求:由“苹果”“梨”“香蕉”“草莓”等7个小组的1号学生组织,2号学生协助,像刚才的游戏那样,每人玩一玩,再说一说。
接下来,第二个游戏“滚一滚”,由每个小组的3号学生组织,在一块用木板做成的斜面上分别滚动4种积木,交流实验的结果,并说说原因。
第三个游戏“堆一堆”,由每个小组的4号学生组织,先思考哪些积木可以堆,再在学具盒中分别取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积木若干,堆一堆,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说一说为什么有的积木可以堆,有的积木却很难堆起来。
第四个游戏“搭一搭”,由每个小组的5号学生组织,用若干个积木来拼搭各种物体的形状。
第五个游戏“数一数”,由每个小组的6号学生组织,大家数一数自己拼搭的物体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每一种积木各用了几个,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小组之间互动交流。
……
课后,有学生问:“明天还这样上数学游戏课吗?”学生脱口而出的话令人深思。这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真心喜欢这样的课堂,希望经常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摸一摸”“滚一滚”“堆一堆”“搭一搭”“数一数”,所有的游戏活动,在小组学习中,都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充分表达。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零起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个性差异、学习生活经验等要素出发,精心设计、建设合适的课程。
情境三:美术课
朱老师承接着数学课的话题:“上节数学课,你们做了很多游戏,摸一摸,滚一滚,堆一堆,搭一搭等,玩得开心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游戏,用超轻黏土或橡皮泥来做一做……”
“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谁做得最快。”学生们立即开始了比赛,争着拿起橡皮泥,揉、搓、压、切,学生们用橡皮泥制作成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教师分别请各图形做得最快的学生上台介绍经验。
……
“接下来,我们开始变魔术,你能将做成的球、圆柱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些图形拼接起来,变成其他物品吗?”学生们将做成的图形进行组合,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图形的特点。
“你们看,这是一个游乐场,你们的作品可以摆在游乐场的什么地方呢?”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生动的小场景诞生了。
……
朱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注意层次感,从做一个图形,到拼成一个物品,再到打造一个场景,层层递进,学生的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在此过程中,朱老师密切联系上一节数学课学到的知识,在学生将图形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点评图形的特点,这既是学生在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事项,也是其对上节数学课“有趣的拼搭”中图形特点的巩固。同时,继续以游戏的方式推进,以学科目标为指引,让学生动手动脑,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切合学生的特点。最主要的是,本节美术课与上节数学课内容相通,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相近内容放在一起来教学,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思想,这种创造性恰恰符合国家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精神。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的方式,国家课程主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同时,多年来幼儿园一直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所以,游戏化应成为幼小科学衔接中的重要举措。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游戏化实施国家课程中要注意:一是游戏的形式能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游戏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我们都知道,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二是游戏的内容能否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有别于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是一年级分科教学,每一门学科都有本学科的特质,每一节课教学内容都有教学目标,游戏活动的目的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只有将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三是在游戏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首先,教师是良好游戏生活环境的创造者,有序游戏的组织者;其次,教师要在游戏中成为观察者,对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指导;最后,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生成的教学价值。
总之,国家课程游戏化实施,是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衔接,是让儿童实现自然生长,是在捍卫儿童的童年,呵护其天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