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 顾凤志
小学数学中有丰富数学符号内容,教师要有符号培养意识,利用更多教学契机设计符号训练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内化的机会。整合数学符号信息资源、解读数学符号含义价值、推出数学符号学习活动、延伸数学符号实践训练,都能够促使学生建立符号意识,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作出设计和组织,让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学科特点,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数学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要做好搜集整合工作,对学科中的各种数学符号集中处理,给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数学符号带有直观特点,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整合这些数学符号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分类性学习,自然内化这些数学符号内容,使其成为学科学习的基础工具。数字符号、字母符号、线段符号、形体符号、字符符号、图标符号等,都属于数学符号范畴,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整合处理。
小学数学符号资源整合时,教师需要对符号特征进行梳理,让学生自然建立符号意识。数学符号未必只是数字、字母,还有一些符号带有文字,在梳理归结时,要分类处理,让学生明确数学符号的呈现方式。如: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公式没有数字和字母,也组成了数学符号。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搜集,可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符号信息。在学生搜集符号展示阶段,公式性数学符号集中展示出来。如: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单价×数量=总价……还有学生找到的一些带有字母的符号,如:正方形面积S=a×a,长方形面积S=a×b,平行四边形面积S=底×高,梯形面积S=(上底+下底)×高÷2。教师对这些数学符号进行归类处理,要求学生做重点识记。
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数学符号,给学生提供集中学习数学符号的机会。从学生列举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梳理的机会。学生对数学符号有一定认知,只是对相关概念缺少深入了解,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教师借助集中展示机会作出重点推介,给学生提供学习契机。
数学符号都有特定的意义,教师在解读这些数学符号时,需要进行深度发掘,对其内涵和外延展开深入解读,对接学生学习旧知实施渗透,让学生顺利掌握这些符号信息,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强化记忆。教师对数学符号解读时,要自然做好分类,让学生在学习时有系统构建意识,在细化分类归结中建立符号认知系统。教师还要有关联意识,对相近的数学符号做出对接性解读,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这节内容中涉及“四舍五入法”等数学概念,教师对约等于符号“≈”进行解读:近似数是指接近准确数的一个数。这个符号与“=”对比可以看出,二者存在一些差别,虽然都是两道线,等号是线段,约等于符号是两条曲线,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多种,“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方法,还有“收尾法”“退一法”等。学生对这个数学符号有了一定认知后,教师推出一些训练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四舍五入”方法展开操作,并规定保留几位小数。如:下面的小数有很多位数,要求用“四舍五入”方法进行取舍,先保留一位小数,然后保留两位小数,分别操作:2.329,5.987,1.02987。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相关操作,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这说明学生对数学符号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教师对数学符号“≈”进行深入解读,给学生提供更多认知机会,并利用配套训练强化训练,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一般不存在更多问题,教师不妨运用更多方式展开对应解读,如这里利用比较法进行解读,让学生建立清晰印象。数学教学中,当新的数学符号出现时,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展开强化训练非常有必要。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知没有系统性意识,教师不妨从这个角度做出更多提醒。
数学学习活动呈现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做出设计和组织,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数学符号学习环节,并在深度学习中建立数学符号认知基础。符号对比活动、符号认读比赛、符号案例展示、符号应用游戏、符号替换活动等,都能够给学生提供符号学习机会,教师深入教学内容之中,对数学符号资源做出科学评估,推出更多学习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在多重互动训练之中建立学科认知。
如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复习活动:我们学习过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内容,根据你的记忆列出相关字母等式。学生开始思考,整理得到a×b=b×a,a×(b×c)=(a×b)×c,a×(b+c)=a×b+a×c。教师对学生列举情况做出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并继续推出学习活动:如果将乘法运算定律运用到小数乘法之中,你能够用数字来表示吗?写出相关算式,参与小组展示活动。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展开相关操作,课堂学习研究的氛围渐浓。展示环节,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对学生列举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如:0.37×1.89=1.89×0.37,1.5×(2.4×3.3)=(1.5×2.4)×3.3,4.5×(1.2+2.5)=4.5×1.2+4.5×2.5。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字母式展开相关积累,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推出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直接认识的机会。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有针对性,虽然乘法运算律内容属于旧知范畴,但展开集中复习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从数学符号角度展开认识,让学生学科积累丰实起来,为后面的学习提供良好条件。数学符号需要经常性复习巩固,教师有意识强化学生训练,能够促使学生建立符号认知体系。
设计数学训练时,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对接学生生活实践展开设计,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生活思维,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内化。在数学训练中渗透数学符号内容,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展开相关训练,生成崭新学科认知。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将数学符号内容融合到训练环节,让学生在自然学习实践中建立数学基础认知。如果教师能够对接生活中的数学符号展开训练设计,可以给学生提供更直接的学习体验,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丰富。
数学符号训练形式众多,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基础展开相关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训练环节,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如教学“解决问题”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训练题目:班级要装饰教室,准备了长为5m的红纸,长为8m的黄纸,已知0.12m的红纸能够做一朵红花,0.37m的黄纸能够做一朵黄花。问:能够做多少朵红花和黄花?学生拿到题目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对题目内容进行梳理。有学生提出问题:题目中的“m”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做出解释,并利用展示方法让学生明确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学生开始思考和构建,很快就得出正确结果。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做出训练设计,成功对接学生生活认知,给学生提供更直接的学习体验。虽然数学符号比较简单,但引导学生做好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唯有深度对接生活,才能形成最有效的学习。学生生活中有不少数学符号的运用,通过训练操作,也能够培养学生关注数学符号运用的习惯。数学符号无处不在,教师展开对应设计,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和认知。
数学符号资源极为丰富,教师要注意展开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出具体指导,深入解读数学符号内涵和价值,利用更多数学活动实施教学策略,让学生顺利构建数学符号认知基础。数学符号是学科特点的集中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成长有重要制约作用,教师从更高层面展开思考,集中培养学生数学符号认知能力,符合学生数学综合成长的迫切需求。数学符号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唯有掌握这些数学符号的真正含义,才能确保数学学习顺利推进,让学科素养自然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