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盲目追从定能开辟蹊径,重一课一时总会聚沙成塔

时间:2024-05-09

刘锦景

【摘 要】“美”是一种素养,“术”是一种技能和技法,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短暂的40分钟内进行高效教学,“认知与审美”又怎样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一进一出”的教学手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一进一出”教学方法进行解读,分析它在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其次,具体地对“进”——引导学生的“感受”和“获得”,提出自己的做法;最后,对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出”——引导学生的“表述”和“表现”,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一进一出” “感受”和“获得 “表述”和“表现”

美术——“美”是一种素养,“术”是一种技能和技法,美术课,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一直以来美术课的时间太短,一周只安排两节课。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每节课的这40分钟呢?“一进一出”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的“进”——引导学生的“感受”和“获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如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非专业知识,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美术专业中的基本知识……都要教给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了以下方法:

1.课前预习指导

在每次上课的前一天,笔者会和学生沟通,让他们预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要想上好美术课,在课前师生都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法、有效果地预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精心设计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特色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这里有著名的四方宝塔、一字街、固城湖、银林山庄、大马灯、小马灯、舞龙灯等,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论在美术的形式上还是文化底蕴上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值得大家学习。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多次修改教案,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具有本地特色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审美教育的体验。

在教学六年级“看戏”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回想“三月三”“十月半”“出菩萨”等,一些村庄会开展的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多数学生参加过很多类似活动,自然印象深刻,在给他们看当时的视频、图片时,他们都很快画出了当时的场景,这样富含乡土气息的教育往往能使一堂简简单单的美术课变得丰富起来。

3.精练课堂导入(时间不能太长)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笔者一般运用简单的导入方法:(1)谜语、儿歌、故事等导入;(2)开门见山导入;(3)实物导入;(4)视频导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时又不会太长。

4.新授内容賞析(课堂关键所在)

在每节课前,笔者会精心设计教学中欣赏的内容。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窄,欣赏的内容较少。每一节课中,笔者会展示对应知识点的教学图片,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归纳,让学生消化、巩固这些知识点,并在每一节课上精选两到三张范画,让学生欣赏:(1)作品的内容;(2)作品的特点;(3)作品的情感。教会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去欣赏、感知每一幅作品,从中学到相关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黑白灰”这一课时,赏析环节以《虾》为主,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去感知这幅画:(1)这是现代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虾》;(2)它是一幅中国画,画面上主要画了三只虾,不同浓淡的墨色体现出画面中黑白灰的层次感,不同的点线面相结合,体现了画面的节奏感,图文印章很和谐;(3)整幅画的内容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等等。用这样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正确赏析每一幅作品。当然,在感知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有时候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要他说得在理,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5.善用美术教材

其实,美术教材的编写既注重专业性,又兼顾通俗性,它是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以经典画作为血肉,教材上也突出介绍了一些代表艺术家及其经典画作,也兼顾了中外美术史知识,收集了大量精美的图片资料,也有很多简约重要的文字。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教师应进行深入讲解,并要求学生画下来,带领学生多巩固。

二、引导学生的“出”——引导学生的“表述”和“表现”

在教师梳理出本课的审美点,并且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后,学生一定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时候,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发泄”出来的话,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首先是“表述”——说出来。很多同学其实在课堂上听得不错,明白老师的意思,但是他不敢举手,不敢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怕讲不好老师和同学会笑话自己。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模仿画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用自己的嘴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能力。美术课堂,不能只是教师画、教师讲,而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堂上有这样的几个地方要求学生“说出来”:

在展示教材上、课件上的一些优秀作品的环节,教师就要教会并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说,从作品的画种、作者、形式、内容等,到作品的主要特点(构图、造型、美术表现元素,艺术手法等),以及自己的感受、观点、疑问等,而且可以添加很多自己的东西,这样就不怕学生不会说。

在展示学生作品环节,要教会学生感受作品,交流讨论, 梳理、归纳、组织语言,结合作业要求,还有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板书,用自己的话来评价作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定要鼓励学生站起来讲,能站起来就是一种胜利,有勇气举手就是一种胜利。一定要鼓励学生慢慢说,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学生说完,这样他们才敢说,才会说,最后才能喜欢说。在展评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总结,解析作品,引导审美,并通过拓展环节来巩固学习。

“说”不是一种形式——你喜欢什么?而是要追根究底:你为什么喜欢?你喜欢它什么方面?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当然,美术课和语文课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审美过程中融入知识情感,让学生说得有血有肉,画得充满情感,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只有学生会表述了,才能知道自己心里想什么,才能知道自己想表现什么,这样的作品才更有意义。

其次是“表现”——画出来。在勇敢地表述出来之后,学生对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心里已经有数了。这时教师在示范时,教会学生本节课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学生就能用心创作,一气呵成。

1.在画的整个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让他们想画

(1)在展示作品时,尽量以同龄学生的作品为主,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

(2)画之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先跟自己小组内的成员交流讨论,从而弄清楚自己想画的内容,在心里打一个草稿。

2.适时点拨,让学生敢画

教学中,可以在新授环节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还要加强造型和色彩上的审美引导。只有熟练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和手段之后,才能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抓住各个环节,多提问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和想法,引导他们将之表现在创作的作品中。在展评作业时,要找到学生作品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画的时候,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对一些无从下手的学生,及时给他们一点小启示,让他们能画一些会画的内容。

“一进一出”的教学方法在美术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如果平时课堂上没有这方面的引导,就一定要加强;如果有了,就一定要使它更优化,让它在教学中有一个新高度。平时的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会说话,会画画。

【参考文献】

[1]杨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胡松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绘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

[3]刘磊.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绘画方式的创新[J].艺术科技.201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