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深度学习

时间:2024-05-09

刘徽

富兰在《极富空间》一书中提出“深度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身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和倾向”。因此,深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迁移,即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世界中得以运用。如何才能连接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实现深度学习,教学中“大概念”的建立是关键之所在。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把大概念比作“车辖”。有了车辖,车轮等零部件才能组装起来,否则只能散落一地、毫无用处。事实上,在学校,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习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学到的只是零碎的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往往就缺乏生长力,未来也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忘得一干二净;即便就应付考试来说,因为没有统整就难以达到深层理解,同样也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考试题。其实,布鲁纳早就说过:“没能在一个更大的基础性框架背景下认清这些主题或技能所处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是不经济的。”

“大概念”具有吸附知識的能力。在围绕“大概念”开展的学习中,一方面,随着知识的学习我们在不断地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因为有大概念这个连接点,我们的知识学习会因为有附着点而被赋予意义,所以掌握得更加牢固。在这样的学习中发展起来的大概念会成为我们知识的生长点,学生靠大概念自主学习的内容远比教师教得要多,并且在他们的未来持续发生作用。

那么,什么是大概念呢?首先,理解“大”。大概念“大”的内涵不是“庞大”和“基础”,而是“核心”。其次,理解“概念”。“概念”的英文是“idea”,而非“concept”,因此,大概念可以是概念,但不局限于概念,也可以是观点。总体而言,大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来自具体生活现象的概括;(2)不是一个事实,而表现为一种观点,可以不断被论证和讨论;(3)反映了专家的思维方式,答案是多元的、变化的。

与大概念配套的是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有四个特征:(1)经得起反复研讨;(2)指向学科的核心;(3)能够吸引学习者;(4)体现专家思维。比如,与前面大概念配套的基本问题有“(语文)什么是构思?如何构思?好的游记构思有什么特征?”“(数学)如何根据不同的问题来收集和整理数据?”“(科学)摩擦力与其他的力有什么不同?根据不同的特征对力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

如果说传统的问题倾向于“闭合性”,也就是对固定答案的寻求,那么基本问题恰恰相反,倾向于“开放性”,也就是要求这个问题是经得起不断追问的,可以引发持续的思考,因为只有这个过程才包含着专家思维,或者是我们今天说到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对学生未来的生活“有用”。

(摘自《上海教育》2018年第18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