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爱心营造阳光,用关心唤醒责任

时间:2024-05-09

江苏仪征市实验小学 任学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要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情感、铸造人格。之前,曾经阅读过东北师范大学的一项心理测试研究:很多在孩童时代被认为是顽童,甚至是劣童的孩子,往往都是聪明的,但长大之后却难有作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精力过于旺盛,内在的注意力也相对涣散,尤其是在学习上不肯花功夫,在成长的过程中错失了很多受教育的契机。美国一个心理研究机构曾经对超常儿童进行研究,发现了衡量儿童超常的三项标准,其中对智商只要求中等即可,其他两项则是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创新意识。鉴于此,语文教学不能始终局限在自身学科的有效范畴之中,而需要着力对学生的责任心进行培育,借助语文课程独特而丰富的人文元素,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相机点拨,激发责任意识

语文课程有着自身的本质属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培育学生责任心之间的内在关系,要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融合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他们内在潜能,教育才能形成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意识和责任感的不断夯实。

比如,在一次以“收集、整理、交流名人名言”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就专门要求学生收集了一部分与“责任心”相关的名人名言,并紧扣这一契机,对这一主题的内容进行了集中展示与交流。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曾经针对“责任”指出:负责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如果人类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责任,就等于放弃了整个世界。教师引领学生在感知与积累的过程中,洞察高尔基这句话中所蕴藏的价值意蕴,并鼓励学生交流分享历史上名人关于“责任”的故事,如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鲁迅先生在年轻时的“三改志愿”,也正是他内心那份拯救中国民族于水火之中的责任感使然;顾宪成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都给予了学生巨大的心灵冲击。

学生们收集的一句句名言、分享的一个个故事,在课堂中激起了千层巨浪,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热情。在针对“责任”进行理解之后,再组织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内在的情感教育,为学生内在的责任意识铸造了巨大的阅读资源。

二、在角色表演过程中积极体验,感知责任意识

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不管是理解性的阅读,还是表达性的写作,都不能与学生内在的个体感受脱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搭建操作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进行理解与体悟,形成自己的认知,引领学生开辟专门的表达通道,在形成情感共鸣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内在活动,真正为学生认知能力的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次笔者在组织学生围绕着自己阅读过的课文或者课外故事进行角色表演时,有一组学生选择了阅读过的《半截蜡烛》进行表演,这篇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枪林弹雨的刺激,但围绕着“蜡烛”的氛围却是扣人心弦的。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准确理解了人物在情境中的感情,活化了原文作者在环境渲染过程中的表达作用,将人物的表现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表演结束之后,笔者意识到这一角色表演是引领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极好素材,于是趁热打铁,对表演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的三个小演员进行了采访:为什么面对这么危险的事情,这三个人物都能表现得如此镇定?为什么这一家三口的配合如此默契?请你通过自己的表演说说看法。三个小演员几乎都认识到正是由于对祖国安危的责任意识,让文中的三个人都能够不畏强敌。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责任意识的体悟不是教师强行灌输的,也不是学生生搬硬套的,而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自由表达出来的。教师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认知感受,从而真正意识到责任感的可贵,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在广泛运用资源中综合利用,唤醒责任认知

《三字经》中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内在意识中的责任心会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而需要调整。因此,语文教学一直都强调与学生的生活接轨,要借助生活的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视域,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感知。这也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思维浸润到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达成激活情感、活跃思维的意识,从而在提升能力的基础上唤醒内在的责任心。

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班开展了优秀电视栏目进课堂的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优秀电视节目引入课堂,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栏目。其中有学生选择了中央法治频道的 《道德观察》节目,引起了不少学生的认知共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其中关于责任意识的素材开展辩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让学生能够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进行审视。学生在自主性争鸣时,不仅从自己的角度来深化理解资源,还可以聆听其他同学的评价,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合力。

在这样的过程中,电视栏目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内在的写作素材,同时也唤醒了学生内在的责任意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在团队集体参与中团结互助,发展责任意识

在培育学生责任意识时,我们务必要遵循两个最为基本的原则:第一,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作为责任心的培养,很多时候是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才被激活的,每个生命个体都需要在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得到强化。为此,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多参与、多联系,借助彼此的监督和影响,提升学生的认知体验。第二,享受成功的愉悦体验。只有在不断成功的作用下,让生字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整合起来,学生才能逐步形成丰富的价值体验,让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目标真正释放出来,融入相关学科的教育流程之中,提升学习的责任意识。

比如,我们曾经组织了一次以“春联”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渠道,收集各种春联,并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辅导。整个活动划分为收集春联、交流春联、积累春联、赏析春联和创作春联几个板块。教师在组织推进的过程中,首先,依照能力、兴趣和个性等不同的方面,凸显异质互补的原则来构建合作小组,借助于团队合作的力量提升学生对春联的实践认知;其次,在每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都对团队中表现出来的亮点进行评价,激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自信。

在这样的过程中,因为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由于团队的协作,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对于整个团队的重要价值。这样双管齐下,不仅有效地夯实了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的自我审视意识,同时对于学生内在责任意识的提升和激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强化团队集体参与、明晰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语文教学不能忽略对学生责任心的培育,只有让学生形成了强烈责任心,他们才能明晰自己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成长为高素质、高品位的新时代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