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校外生活场来激发学生生成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9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 叶 勇

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都涉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发展”一项,更突出了通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内因决定外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素养的落实,关键是学生生成力的激发。

什么是生成力?生成力就是引领学生从客观关注到主观体验并顺应同化,由外在学习到自我转化并内化生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素养蕴含的重要进程及其基础条件。

我校主课题——苏州市“十三五”重点立项课题“‘生活场’课程激发学生生成力的实践研究”更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智慧的生成。

本课题选择通过“生活场”课程的建构,激发学生生成力的提升——在高仿真的“生活场”中激活学生的生成学力、生成技能、生成自我等生成力,从而实现他们个性、心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所说的校外生活场课程具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基于学校与家庭、社会等合作的“生活场”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学生生成力激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家庭,利用家庭成员的学习资源,创设具有学习意义的活动,或与社区等建立联系创建行动研究课程。当学生面对家庭、社区的体验课程,并进行挑战时,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以及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生成力。

《论语·述而》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校外生活场课程就是要在知情意行的融合中让学生“愤”而启之、“悱”而“发”之,从而激活生成力。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通过延伸策略、提升策略、拓展策略等可以有效构建校外生活场。

一、延伸策略

延伸策略是指对课堂生活场课程和校内生活场课程(校园以内课堂以外所形成的立体化的课程通道)的延伸,主要包括学科教学、社团活动、专题活动等内容,以任务布置或项目引领延伸到家庭、社会,构建校外生活场,使学生在体验中激发生成力。

就学科教学而言,这样的延伸有别于普通的家庭作业,以非书面形式居多,致力于将学生置身于生态教育场中熏陶、感染、体验。如在教学品德课程“媒体连着我和你”时,可以通过课前、课后任务的布置,构建生活场。

课前:学生和父母一起运用互联网制订旅游攻略,解决怎么去、怎么穿、怎么吃、怎么住等问题,在任务引领下体验互联网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悟互联网的神通广大。

课后:学生把设计好的合理利用网络的宣传语,如“网络无极限 安全是关键”“上网不上瘾 健康又文明”通过自己或者父母的网络平台发散出去。

课前课后,校内校外,学生置身“网”中,手脑并用,实践探索,生成提升。

社团活动的延伸也以任务引领为主——让学生把在社团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家庭或者社区展示、服务,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生成。

专题活动的延伸则以项目引领为主,比如,“六一”义卖活动,通过项目引领构建校外生活场,让学生与父母一起选择义卖品及义卖款的用途等,学生们在行动中体验,在行动中成长。

课堂生活场课程和校内生活场课程的延伸,有效构建了校外生活场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多维空间,使学科能力体系和生活、社会相结合。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中,主动探索、亲手实践,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活用知识、创新思维等生成力,涵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提升策略

不可否认,家庭是校外生活场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因此家长的知识水平、教育理念等是决定校外生活场课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了课题实施的深入,我们运用提升策略多方面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家长会

我校定期召开各年级家长会,形式一般采用先集中再分散的方式。这样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年级突出问题,邀请合适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来校做讲座,开阔家长视野,提升家长素养。分散到班级以后,我们也要求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做好充分准备,和家长面对面讨论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与困惑,尽可能让家长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有效的。

2.微信推介

微信推送凭借其快捷方便与广泛性,在信息传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学校充分发挥这一新媒体的作用,除了经常推送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还推送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信息,如“集邮巡展”“经典诵读”“防灾减灾”……家长看到这些图文并茂的活动介绍,倍感亲切。学校的教育理念、合适的教育方法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长。

3.家长悦读

我校购买了电子阅读期刊,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时政新闻、健康生活、文学文摘、科技科普、文化艺术等六大板块,还有《少年文艺》《科学24小时》《读者》《环球人物》《家教世界》等几十种杂志,并按月更新。家长只要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自由选择免费阅读。

家长悦读,一方面提升了家长的知识水平和育人能力,同时也构建了阅读生态教育场,是校外生活场课程的一种补充。

4.家校共建

很多家长热心于教育事业,并且家长中也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了很多家校共建活动,如上学放学时校门口维持秩序的家长义工,阅读节上家长声情并茂的朗读,社团活动中艺术大家的循循善诱……值得一提的是,三年级学生的成长仪式,我们邀请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参加。当父母与孩子手拉手走过“成长之门”的时候,当父母与孩子面对面互诉感恩之情的时候,真情在每个人心间流淌……这样的生态教育场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思想观念的更新,家长育人素养的提升,为我们校外生活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三、拓展策略

校外生活场课程的构建除了家庭,理应发散到社区、社会,拓展策略是构建的良策。

1.对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春游、秋游)进行拓展,优化校外生活场课程

我们与旅游公司协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活动场所,增设活动项目,使校外生活场更具“磁场效应”。如游览古镇园林时,我们设计了团扇拓印环节。学生在亭台楼阁间穿梭,学生在动手拓印中思索,他们的爱国情怀、审美能力在兴趣盎然中提升。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构建校外生活场课程

以社团活动的形式走出去,方便灵活。“红领巾寻访校史”“银杏树假死现象探究”“空军基地参观”等校外生活场课程范围广、专业性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请进来”以年级段为主,也有全校性的。如消防演练逃生,我们请消防战士指导演示,这样的“生活场”更为逼真,由此激发的生成变得优效、长效,学生素养得到快速提升。

拓展策略使校外生活场课程向纵深发展,学生置身其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之中。这样充满磁性的“场”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生成力的有效激发。

“生活场课程激发学生生成力的实践研究”已经实施两年多,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延伸策略、提升策略、拓展策略构建的校外生活场课程,与课堂生活场课程、课外生活场课程相辅相成,使得学校、家庭、社会得以统筹协同,形成育人核心力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生成力,让每一个学生“慧”起来,实现主动发展,终身发展。这样,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培养慧质 养成慧行”的通“慧”教育理念才得以扎实推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