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材隐性资源的开发策略

时间:2024-05-09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 刘艳梅

隐形教学资源是指隐藏在数学教材和数学教学活动背后的各类教育因素,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严谨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单单依靠教材,学生很难准确、全面地把握这些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显性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发掘和开发教材背后的隐性资源,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和保护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多元化、多形式的课堂模式启发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创造性”自主探究中突破数学理解的思维难点,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

一、精选重点,以小见大

小学数学教学中,钻研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应该是“深入浅出”的关系,教师只有充分钻研教材内容,才能关注到更多教材中的细节,以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角度看待教学知识,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用更简单直白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大量活泼生动的对话和图片,符合学生兴趣取向和认知特点,教师要精选课堂切入点,利用这些教材细节,发掘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教材13页设置了一道判断钉子板上围出的是什么图形的题目。教师以此为切入点,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了一张钉子板,将练习题演变成图形设计题。学生对这类设计性活动的参与热情很高,设计出各种多边形。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完成练习题的训练任务。最后,从学生设计的四边形中,找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借此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愈发注重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课例中,教师将训练题目加以创新,演变成图形设计活动,使学生从被动解题走向发散思考,既体现了题目本身的训练价值,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还丰富了课堂教学素材,利用学生的设计的平行四边形成功引入教学内容,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动态演绎,多元引导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虽然有很多贴近学习内容的主题图,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但受限于载体特征,只能静止地呈现给学生,大都只有结论,无法揭示整个数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将这些教材内容融入多媒体、教具等载体中,使原本静态的图片内容动态化,也可以组织数学游戏、体验活动等多样化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数学探究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实现静态文本的动态演绎,在多种教学形式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教学“元、角、分”这一章节时,教材中设计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题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中的商品价格和自己手中的钱数,计算购买多样商品时自己手中的钱数是否够用。教师不妨将主题图中的购买过程现实化,按照教材图片所示在课堂中布置一个“小小商店”,借助钱币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商店中购买商品的过程,并在实践中计算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结束之后,教师再按照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教师在尝试将静态的教材主题图转化到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点,逐本舍末,追根寻源,将最能引起学生困惑的点体现在动态过程中。这个课例中,“小小商店”在本章节的最后,是学生学习“元、角、分”后的知识巩固活动。教师将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在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向学生正确演示了本活动开展的注意事项,为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进行了正面示范。

三、适时留白,思维启发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由于版面限制、设计弹性等因素,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方面,并没有面面俱到地进行阐述,而是常常采用留白的方式,为学生展开思维和教师课堂设计留下空间。教师要充分分析教材中留白部分的教学意义,思考这些留白内容是发展性留白、操作性留白还是启发性留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形式和尺度开展教学,发挥自身创造教材的能力,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元化、多维度地对教材留白展开思考。

例如,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车上原来有34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8人上车,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在提出问题之后,教材中只给出“先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一种解法,对其他解题方法采取留白处理。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人,对题目条件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合作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交流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开发教材的留白空间时,既要体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还要充分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填补留白。在这个课例中,教师遵循教材编排顺序,先为学生讲解和阐述教材中的知识,再结合教材留白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题目中三个条件代表的数学含义,探究该问题的其他解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对教材留白部分进行填补,落实课堂训练任务,实现对教材隐性资源的深入发掘。

四、紧抓本质,主动建构

数学是一门充满文化气息的学科,每个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摈弃了文化内涵的数学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解读教材时,主要是为了将浓缩的知识发散开来,用更多简单易懂的方式将数学概念抽丝剥茧,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各章节知识中蕴含的核心概念,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所在,把教材中隐含的核心思想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简单的被动接受中走出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核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百分数”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学校计划举办校园运动会,在100米跑的项目中,三年级学生共有300人,其中210人达标,四年级学生共400人,其中240人达标,你觉得哪个年级达标的情况会更好一些呢?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判断的?学生思考后有回答三年级达标情况更好的,也有回答四年级更好的,教师从其中选出学生代表,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比较的依据,组织学生一同讨论分析哪种方法更正确。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将数学概念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校运动会为素材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活跃学生课堂思维。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将思维从停留在数量的“绝对值”上升到“两者的比例”,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的数学本质就是分数的一种,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和优点,促使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的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

教材是教师合理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小学数学教材隐性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无视和放弃教材的显性资源,相反,学生只有充分解读教材的文字、图片、符号等显性资源,才能更好地感悟到其中蕴含的隐性资源,从而最大化发挥数学教材的教学价值,使数学课堂更具深刻性和创造性,打造高质量数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