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可能性”在逻辑思维中的“游弋”

时间:2024-05-09

江苏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 吴小飞

数学是充满逻辑性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这一特点,并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是所要实现的最终教育改革目标,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就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解决问题所具有的条理性思维能力,要将问题在头脑中拆分成若干解决步骤,并找寻相关依据。而小学数学学习就是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启蒙阶段,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殿堂,让学生能够游弋在逻辑思维的海洋中。

一、“可能性”教学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的基本认知,通过理解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完成知识讲解之后,教师需要设置难度适宜的题目以供学生练习,熟练知识应用,并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探索出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六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是隶属于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由于其需要对某一事件进行多种猜测,而每种结果均对应一数值。教师在这一过程之中仅仅起到了引导作用,而更多的是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逻辑思维本身是一种思维上的主动探索,并对同一事物的规律或者不同事物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因此独立思考是锻炼逻辑思维的基础保障。

2.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时,需要重视逻辑思维向着习惯性思维的方向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引导学生对各类题目进行细致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如果能够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并按照合理步骤完成问题解答,那么必然能够提升答题的准确性。在按步骤解答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表述出每一个步骤的数学依据,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展开逻辑思维的过程。在“可能性”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分析数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细致性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对其多种结果进行列举,教师再进行完善和指导,以此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盲区,并进行有效补充。

3.通过学生合作提升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的课程,其所学知识也是由简到繁,因此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有着一定的逻辑性。通过旧知识也能够解决新知识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其他的实际环境之中。在“可能性”的教学中,该知识引入所采用的教学范例均是上一课程中的内容,知识则为三年级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在补充新知识后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此外,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讨交流,在相互补充中拓展自身思维,使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化,实现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

二、基于逻辑思维下的“可能性”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可能性”是在新课标教学大纲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它归属于统计学与概率学领域。通过可能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事件发生的情况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单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可能,并能够利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或者游戏让学生明白事件的可能性,并对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所了解,能够在逻辑思维中游弋,实现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

2.教学设计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先要有初步认识,因此学习“可能性”学生要先对确定性事件以及不确定事件所对应的事件范畴有所了解,初步构建起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抽卡牌、盲摸小球等游戏来将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将分数思维与可能性表示相关联。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并发现本节内容与旧有知识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应用联想教学,加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活动的节奏以及方式,借助学生对可能性产生的直观认知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散,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对分数表达可能性的正确理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3.教学实践

在“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带领学生进行合理推理,这就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所表示的可能性,就需要带领学生对该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推导。教师取出一个乒乓球,放在一只手中,两只手放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乒乓球在哪只手中。因为教师只有两只手,因此乒乓球在哪只手中只有两种可能,学生猜测所得到的结果只可能是“对”或者“错”,并且对与错具有相等的概率,所以学生猜测结果的正确与否所具有的可能性都只能是。在逻辑严谨的推理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新知识有更准确的认知,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完成教学引导之后,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展开探索式学习,通过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让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常来说,新知识与旧知识所具有的关联性是多样性的,因此学生得到的问题解决途径也不应当是单一的,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得到充分调动与强化。教材中所呈现的“小鸟”卡通与“兔子”卡通分别应用了上一题目中的数学知识以及三年级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它们分别展示出数学思考的逻辑性以及情境性。同一问题所应用的不同解决方法大多相通,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够实现思想上的互补,让自身的思维变得更加完善,学会找寻问题的最优解法。

4.知识迁移

在完成“可能性”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需要重视知识的延伸应用,教师要对素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将摸牌、智力大转盘等充满趣味性的练习作为知识迁移练习,具有层次性的设计能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发展,促使学生在逻辑思维中游弋。在游戏设计上教师需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开展,通过递进式练习能够让学生明白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是辩证存在的。在知识迁移环节,教师需要向学生呈现出变式训练,在题目中增加思维障碍的设置。例如,将摸牌游戏中的纸牌数量增加,继续向学生提问:抽出某张卡牌的可能性。学生在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之后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可能性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研究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应用更多数学思维,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其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要想实现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就需要让学生建立起对逻辑思维的基本认知,并在教学中重视引导,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来说,还要重视教学中的拓展应用,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