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时间:2024-05-09

江苏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叶媛媛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信息交流的一个热点,这也冲击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讲授”和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手段充当特殊的教学手段,将其合理地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突显其直观、形象、趣味、快捷、方便等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优越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怎样更恰当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信息化教学直观形象,有利于激情引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不仅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通过直观形象的彩色图像结合真实逼真的音视频素材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知识,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更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具体情境,促进他们在学习知识时入情入境。

例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时,运用图片进行导入。在播放大海波澜壮阔的图片时,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未能接触过的大海,其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犹如身临其境,课堂上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不绝于耳。当教师出示“华山”高耸入云的图片时,学生十分惊讶,甚至背出了曾经学过的诗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接着教师创设情境:“小青蛙看见了这么高的山,会有什么动作呀?”“吸了口凉气。”“你平时在看到什么时,也会有这个动作?你心里什么感觉?”“我看恐怖片的时候害怕、慌张。”学生借助图片情境,将课文与生活经历和情绪变化建立起联系,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以上教学情境片段中,教师适时展示高山和青蛙的形象图片,一大一小,一高一矮,形成鲜明对比,给予学生鲜明的视觉冲击。搜集图片视频等资源,加以筛选、整合,能直观形象地再现文本,将抽象性思维转化成形象性思维。适度地运用图片,创设面对大海和仰望高山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增强情感体验,促进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运用视频,突出重点难点

独特的视听体验的确为教学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便捷,使得学生的学习感受更逼真,课堂更加高效。尤其对于学生不理解或者无法通过自身想象攻克的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手段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笔者在执教《小动物过冬》一课时,认为青蛙的过冬方式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不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因此,笔者结合PPT的绘图再现形象功能与学生互动,再结合视频资料解决教学难点:“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书中哪句话是在说过冬方式?”学生交流后,教师用电子笔在白板上投影出这句话,并让选择错误语句的学生进行更正。教师凭借PPT的绘图功能,投影出相关的句子,反馈直观清晰,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和选择判断。

城镇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机会注意观察青蛙钻入泥土里过冬的情景,普遍缺乏关于青蛙生活习性的感知经验。为了让学生真切了解青蛙的过冬方式,教师出示青蛙钻入泥土过冬的视频,补白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增强了生活体验,内化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体验。可见,现代媒体能够将彼时彼地的情景更直观、更便捷、更容易地再现在当下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关语言知识,弥补所缺乏的生活经验。这样运用动画视频再现并突出了教学难点,也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攻克了教学的难点。

笔者在执教三年级上册“习作3”时,根据习作要求让学生写出美景和小动物的动作,从而向学生渗透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在课前,笔者思考:如果让学生仅凭想象,老虎是如何追逐捕食的,麋鹿又是怎样奔跑跳跃的,恐怕学生只会天马行空,胡乱想象,可能会出现不符合实际的描述。因此,笔者利用网络,搜集了翠鸟捕食鱼儿的视频,以翠鸟的活动为例,教学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课堂上,学生盯着屏幕,目不转睛地看着视频中翠鸟捕食的过程,反复看了两次,学生们相互交流、补充后基本能够说出鸟儿的一系列动作,如俯冲、叼、吞、咽等,笔者再引导学生将这几个动词连起来,说成一两句话,将此过程说明白。

网络时代的到来,运用视频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生活,也优化了教学。教学手段日益创新,使用动态视频,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生活见闻和课外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促进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平台,促进师生互动

据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教学工具产生好奇心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寻找相关的课外书作为参考资料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这是因为现实中的图书资源总是极其有限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只要通过搜索引擎即可找到很多资源。有了网络,学生现在课前预习更加充分了。在教学中,笔者发挥网络的优势,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书上勾画出不懂之处。有了QQ,学生将预习的朗读语音上传,师生能及时互动,教师针对学生朗读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这就为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搭建了平台。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借助电教媒体,可以请小老师上台展示,如用触摸笔在屏幕上圈画出相关字词句,在段落旁写下批注等。通过师生、生生交流评议,及时进行反馈,这使课堂的讲解过程更加清晰、直接。

运用电教媒体,组成师生、生生异地交流的平台,极大方便了教学活动。单元教学完成后,我们都会在班级QQ群里发布周周练、单词竞赛练习题等复习资料。这样,学生在家也可以及时巩固和复习。因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习的地点和方式都在悄然发生改变。为了促进学生广泛阅读,笔者在暑假带领学生制作了关于《永不变老的日记》一书的微导读视频。师生通过一起创作剧本,一起拍摄视频,不仅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了解,也锻炼了师生表演、剪辑图文、编选加工信息等方面综合能力。活动结束后,笔者及时发布在校公共平台和班级群里,很多学生看后兴趣盎然,表示也要去读读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家都有很多阅读感受和困惑需要彼此交流,他们纷纷在笔者的微博或者班级的微信公众号下留言,小伙伴们相互解决疑惑,彼此分享交流阅读感受。

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交互式的教学更方便了师生间的沟通。网络的发达,让资源传播更为快捷,也让学生们在网络上与阅读来了一场更美的邂逅。

四、回归课堂,选用信息资源

我们应当明确,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了电脑,就是信息化教学了,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达成了什么教学目标。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要选择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条件,等等,需要开发和调适多种因素之间的教学关系,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媒介。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不是都要用课件,语文教学并不排斥甚至离不开一些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电教手段的使用需要有所选择,只有在某些学生理解出现偏差的难点或者需要着重强调的重点之处才要运用电教手段。教师依旧要带领学生扎根书本,落实识字、写字、朗读的训练。如果满堂课都用课件,投影仪强烈的光源会刺激学生的双眼,影响视力,这表明一味滥用电教手段也是有弊端的。此外,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眼手不协调,如果教师一会儿使用课件一会儿看书,会显得杂乱无章,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跟不上课堂不断切换的教学节奏。

同时,现在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很多,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师更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效信息,教育他们网络信息的搜集和使用都要服务于学习。对于网页上不时弹跳出的不良图片、游戏等,我们不应熟视无睹,要时时教育学生有一双慧眼,识别好与坏,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与侵害。同时,我们还要联络家长,实行家校共育,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避免其沉溺于游戏无法自拔。教师也要加强技术学习,使自身适应教学媒体电教化形势的发展需要。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适度使用多媒体,搭建高效语文课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