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4-05-09

江苏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杨 帆

教育所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根植于人与人的相互倾听,在互相倾听中合作解决问题并追求意义。在课堂这样的文化传承的微观环境当中,需要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上有效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保证学习高效率的基础,倾听不仅仅是表象的“听”,更是在倾听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文化与文化的交流,是倾听者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体现。

新课改后课堂主体地位发生改变,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课堂表达机会增加。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大班教学很难实现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更多是以学生的倾听为主。小学科学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科学教学的环节中,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实现有效科学课堂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期待能培养出具备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核心素养”的概念构建显得很重要。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科学学科素养(科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科学思想与方法、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语言素养、科学信息素养、科学能力素养、科学思维素养等。在倾听中,学生需要对接收的倾听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处理。在小组交流中,倾听更是语言沟通的关键。因此,有效的倾听习惯是实现科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对科学学习中倾听习惯的观察

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在科学课中学生需要倾听个人想法、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要领等,并且需要学生将倾听的内容与经验相联系,进行思考。但在实际课堂中,少部分学生可以做到有效沟通,大部分学生倾听习惯的表现不理想,这也是教师们普遍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倾听效果分为有效倾听、低效倾听和无效倾听。

(一)科学课有效倾听习惯的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倾听的表现明显,如边听边问,边听边记,先听后问等。学生在倾听中进行内化时,会与自己的经验产生冲突或共鸣,表现为会提出一些疑问或是点头表示赞同等。在教师的要求下,科学笔记本的记录也能反映出学生倾听的程度,尤其是对于性格内敛的学生。

(二)科学课低效倾听习惯的表现

(1)倾听缺失。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进行实验指导时,学生沉浸在准备操作的兴奋中,忽视倾听注意事项、操作要求等,有时会直接打断他人的发言,喊着“我会,他说的不对”。似乎该学生倾听了他人的回答,但其实没有倾听完整。(2)被动倾听。学生能认真听教师讲解,但缺乏主动思考,只是机械性地倾听。

(三)科学课无效倾听习惯的表现

(1)根本不听。部分学生倾听教师讲解科学知识和其他学生发言时,表现出不爱倾听,做其他的事情。(2)假装倾听。学生表面看认真倾听,实则没有接收任何信息。小组讨论中,组内几个学生同时说或是轮流说一遍,使倾听流于形式。

二、科学课低效、无效倾听习惯的原因分析

根据科学课堂中小学生缺乏良好倾听习惯的现象,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教师的访谈,笔者思考后,进行了相关原因的归纳与总结。

(一)学生倾听者的自身因素

(1)心智发育不成熟。小学生自主意识弱,低学段表现明显。听觉能力存在差异。(2)学习习惯差。学生课堂自控力不强,注意力分散,整体学习习惯差,不愿倾听。(3)学科意识淡薄。科学课被普遍认为是与升学无关的“副课”,这种认识同样影响着学生在科学课上的认真程度,倾听习惯养成显得“多此一举”。(4)倾听意识淡薄。学生没有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只关注个人表现,从而影响倾听的效果。

(二)外在因素

(1)课程教学实施存在问题。课堂教学缺乏策略或内容难度不当,学生存在内容过难放弃倾听或内容过易不倾听的现象。(2)教师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表现为发言者声音小,说话不流畅,学生听得吃力而不愿意听。(3)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家庭总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不需要倾听,并且父母忽视培养倾听习惯,使孩子不会倾听。学校教育也未及时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教给学生正确的倾听方法。(4)课堂环境氛围不好。班级窗外嘈杂的声音,教室装饰五彩缤纷等情况,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倾听效果。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倾听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笔者认为,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笔者结合自身和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给予学生一定支持,指向倾听的关键点

1.充分结合多种形式

科学课中需充分使用辅助工具,如流程图、板书、图片、视频、教具等。辅助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力,而清晰的结构框架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明确倾听内容。基于问题的教学及科学学习单的设计使用,也能够使学生倾听指向更明确。科学教学中应多运用多媒体、iPad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及慕课、反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同时,教师语言表现力对于学生的倾听也十分重要,如在讲解实验操作时,语言应简洁明了;而具有情景感的讲解,则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2.给予学生充足的倾听时间

课堂主体的转变促使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师生对话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但过于体现形式,会使交流不充分,学生不能够有效倾听,其思维也没有真正发生。

(二)细化倾听要求,引导示范并帮助学生掌握倾听方法

1.结合日常教学渗透倾听习惯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倾听训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在多张图片辨别中,让学生们各自选择不同的图片发言,这就需要学生倾听并做出判断。教师还要将科学活动要求具体细化,如要求学生眼睛看向发言的同学,用点头等肢体动作进行回应。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思考: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说的对不对?我的观点和他的有什么异同?通过思考,逐渐引导学生进一步有效倾听。在进行视频等实验操作时,教师可通过提醒来指导学生倾听内容。如教师提问:“这项实验有好几个步骤,你们能听出几个?”在集体训练中,也应注意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机动调整,或课后单独进行辅导。

2.养成科学记笔记的习惯

科学记笔记是学生有效倾听的体现,能够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倾听意识。科学记笔记不仅包含相关科学知识的记录,还应有学生实验的记录,以及通过图画或文字形式表现出的个人在倾听中的思考。

(三)制订多元化评价机制,强化倾听意识

实行奖励制度,通过外在奖励刺激学生倾听,促使学生倾听意识的提高。同时,对倾听外显化表现进行评价,如科学笔记的记录,上课发言情况等,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倾听习惯,强化学生主动倾听的意识。

改善教室环境,建立宽松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也是基本要求之一。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是学生敢于实现主动倾听,表达质疑和思考的前提。

小学科学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学生只关注于实验活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因此,小学生是“积极的发言者”,而不是良好的倾听者。有效的倾听习惯才能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娜思夫人曾说过:从小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小学科学教师应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增强其倾听意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