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探索

时间:2024-05-09

江苏连云港市夹山中心小学 苏春梅

很多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讲了那么多作文技巧,学习过那么多相似题材的课文,可学生写出的作文要么满篇错字病句,要么前言不搭后语,很少有学生能写出文从字顺、语言优美的文章。这些现象说明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太差,不知道如何用写作表达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训练”打牢作文基本功。

笔者一直在探索利用“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写作基本功的方法,几年来收获颇丰,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训练修饰性词语的运用

“修饰性词语”就是我们在课文中常见的形容词(修饰名词、代词等)和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等),恰当使用修饰性词语可以让一篇平淡无奇的文章变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例如,在《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中,使用了“银装素裹、清奇俊秀、浓妆淡抹、光洁绚丽、盎然、巍峨”等修饰词语,不仅渲染了我国的壮丽山河、丰饶物产和灿烂文化,而且全诗句式工整、层层递进、气势磅礴,很容易激发起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拳拳爱国心。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他们用这些修饰词练习说话、写话。通过说写练习,学生不仅对课文蕴含的爱国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懂得了这些修饰词要在哪些语境中运用以及怎样运用。经常进行此类读写结合训练,就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如何使用修饰词;这样坚持下来,学生说出的话、写出的作文就会变得“五彩缤纷”“有声有色”了。

二、训练如何进行动作描写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运用了连续的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饱满、生动。

例如,《三打白骨精》中“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这个片段里连续用了几个动词,“藏、走、迎、笑”,动作描写一气呵成,把身手敏捷、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经常让学生模仿这样的片段进行动作描写,可以让学生熟悉动词的使用方法,知道动词不能乱用,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具体的环境特点来选择和使用动词。

三、训练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年级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基本功之一。新课标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要求是:“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是,很多高年级小学生根本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写作时要么是一篇作文全是逗号,只在作文结尾处用一个句号;要么把标点符号乱用一气,该用句号时用逗号,该用问号时用句号,整篇作文弄得乱七八糟。因此,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刻不容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文质量和思想表达,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文本,教给学生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恰当使用省略号、破折号。

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有两处使用了破折号:

(1)“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峰”。这里的破折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2)“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在教学时,笔者抓住这两处使用破折号的句式引导学生仿写句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破折号的这两种用法。当然,破折号在文章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含义,这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范例指导学生学会使用。

简而言之,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标点符号运用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领,才能让学生巧用标点符号,为他们的作文增添亮色。

四、训练修辞手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传说中大都使用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诗歌体裁的课文大都使用比喻、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散文体裁的课文很多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有的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有的让人物形象更鲜明,说理更透彻;有的可以深化思想内容,增强语言气势……

例如,在《姥姥的剪纸》一课中,作者就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一句中就用了夸张的手法,一方面赞扬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剪纸技术高超,一方面又使文章的语言充满了灵动、童真的气息;“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就用了排比、对仗的手法,既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又突出了“姥姥”娴熟的剪纸技艺是来自长年累月的练习和实践。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几处典型句式练习如何使用修辞手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懂得使用修辞手法的方法和作用。

学会使用修辞手法,可以让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再“干巴巴”的,而是注入了灵动和美感。

五、仿写文本中的诗歌或片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诗歌读来朗朗上口,极富语言美、韵律美,非常易于模仿。教师一定不能错过这种读写结合训练的好机会,要引导学生通过仿说、仿写,熟悉诗歌的体裁特征和写作方法。

例如,《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现代诗,诗歌的第一节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节至第六节都是以“我们爱你——”起句,从不同的侧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讴歌赞颂。诗中使用了排比、押韵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句式工整、层层递进,显得气势磅礴、激情澎湃。

在教学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练习要求:

(1)除了诗中描写的内容,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对祖国的赞颂与热爱?(让学生仿照诗中的句式先仿说、再仿写)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深化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又让学生熟悉了现代诗的体裁特征和写作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许多课文的片段描写也非常精彩,有的侧重于动作描写,有的侧重于外貌描写,有的侧重于景物描写……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片段描写作为读写训练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技能。

六、鼓励学生写“阅读批注”

“阅读批注”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一种形式。因为我们每读一篇文章,内心都会被文章激发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很多高年级小学生写作能力差,就是因为他们不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因此,要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自己“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以便于学生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郑成功》一课时,笔者看到有的学生在课文里写的批注是:“盼祖国尽快统一,早日收复台湾!”笔者觉得学生的这个批注很好,说明他的情感已经与课文的中心思想产生了共鸣,读懂了《郑成功》一课宣扬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他还能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联想到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实属难能可贵。

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文中写阅读批注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要勤写批注,把自己阅读时的感受随手写在读物上。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写批注时不一定非得长篇大论,写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都可以,只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行,目的是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动笔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就要打牢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把读写紧密结合,让学生打牢作文基础,丰富语文积累,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出精彩的好作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