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诗新唱 传承经典——东湖小学古诗新唱校本课程实践探索

时间:2024-05-09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 张建英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她那渊博精深的古诗词,浓缩了音节的组合,和谐的韵律、平仄的搭配、抑扬的声调,是一首首美妙的诗意之歌,读起来妙趣横生,唱起来和谐悦耳。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历时10多年为学生们创作了《新学堂歌》,涌现了《春晓》《悯农》《游子吟》《读唐诗》《敕勒歌》等50首古诗歌曲。它们短小精悍、委婉典雅,多为民族五声调式,很适合小学歌唱教学。

10年前笔者被这组古诗词歌曲所吸引,选取了一部分经典之作作为音乐课堂与课外活动的补充教材,引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特有的神韵,也体现学校吴文化特色教育的熏陶。这些极富特色的音韵唤起了学生对诗词文化精髓的仰慕,引发了他们对民族音乐如诗如画般意境的陶醉。在欣赏、学习和演绎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受了古诗古乐悠扬的韵律、平仄的搭配、精妙的词曲、细腻的情怀!

一、传播诗词,营造古色古香古韵

古诗词吟诵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这个有利因素,笔者为学生选取了《江南》《枫桥夜泊》《春夜喜雨》《悯农》等难度不大的作品进行学习与体验。低年级学生爱诵读,可不习惯高位用声,而合唱训练中非常重要的却是引导学生高位诵读轻声歌唱。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美美的景与浓浓的情,笔者搜集了大量的视频与音画,借助媒体让学生感受自然中的美与舞台上所演绎的美。笔者自身更是扮演美的使者,以音乐教师特有的韵律激情夸张地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亲其师信其道,向善向美的学生很快接纳了笔者的诵读方式,他们更投入、更真切地适应了歌唱教学所期待的高位吟诵。

诗里有画也有歌,诗里有苦也有乐,伴随着浓郁民族音乐特有的神韵,笔者和学生一起歌唱、识谱、展开音乐旋律的分析,感受诗里词间美美的景与浓浓的情;音乐如画,有形有色,栩栩如生;古诗歌曲词曲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古诗新唱为校园增添一抹古色、古香、古韵!

二、演绎诗词,唤醒童心童趣童真

“放飞童心感受童真”是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幸福写真。童言无忌童心美丽,在和学生相处中笔者感受着可爱的童真童趣。随着一曲曲优美典雅、轻松活泼的古诗歌曲在校园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歌唱欲望更强。这些诗情画意的优秀歌曲,给了学生更多艺术创造的灵感,他们用各自独特的方式自发地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于是校园舞台留下了古诗词联唱“春、夏、秋、冬”的风采。

《春晓》

《采莲》

《悯农》

《枫桥夜泊》

每年的六一庆典是我校传统的吴地文化展示节,合唱团师生总会精选风格各异的古诗歌曲进行组合、创编,上图为2018年的四季联唱。笔者以《春晓》开场,用稚嫩、甜美的童声演绎着春的气息,歌唱中的动作表演是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创编统一的,这些看似简单的表演让这群普通的新苏州孩子在舞台上瞬间充满了灵气、天真与可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夏日姑苏浓郁的民风民情,我们吴郡少儿合唱团中一群活泼靓丽的小姑娘载歌载舞,她们典雅、秀丽的表演演绎了“鱼戏莲叶间”的童心、童趣、童真,给六一的舞台添上了欢声笑语,为吴地文化展示节再添浓墨重彩。

江南乃鱼米之乡,吴文化也是稻米的文化。如何让当今的小学生真正感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意,笔者选取了《悯农》这首经典之作,并编排了舞蹈融入合唱表演,改变了吴郡少儿合唱团以往的演出形式。舞蹈表演中运用“斗笠”作为道具,并将道具活用:既是遮阳的帽子,又是撒种时的器皿,还是收割脱粒时的用具;既是丰收的果实,又是谷堆粮仓的外形轮廓造型,这巧妙的道具和学生活泼的舞蹈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生动地演绎了从“春种→秋收”的耕作之苦。全校学生在观看歌舞表演的活动中,深切地感受、体验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上了一节生动的爱惜粮食思想教育课。

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让苏州寒山寺名扬中外,枫桥夜泊的诗词也被各种戏曲所传唱。为更好根植吴文化,笔者将苏州方言融入诗词演唱,后来还发展为新苏州学生说苏州童谣、演苏州评话。我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校吴文化特色课程旨在让他们融入苏州、了解苏州,热爱第二故乡苏州。于是《枫桥夜泊》的演绎出现了“手持折扇的诗人”闪亮登场,伴随着吴方言演唱,吴文化展示节有了新亮点。这位男主角后来成了学校古诗词诵读中的明星人物,身着改穿长衫的他舞台上更多了几分沉稳、老练。几年历练后他进录音棚录音,富于穿透力的声音及诗词特有的韵律深得录音师的赞赏!

三、赏析诗词,体验此情此景此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家喻户晓,谷建芬老师创作的古诗歌曲《游子吟》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深受学生喜爱。

歌曲为两段体,四二拍中速,有前奏、间奏,为民族调式。前奏部分是抒情的慢板,旋律优美安静,第一乐段:音乐深情委婉、亲切柔和,形象地表现了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因此细针密线把衣衫缝得结实,极富画面感。歌曲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人们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歌曲情感真挚自然。间奏音乐为歌曲情绪发展做好铺垫。第二乐段:节奏紧密,高音区旋律不断变化重复,力度渐强,把歌曲情绪逐渐推向高潮,直抒胸臆表达游子对母亲深深感激之情,尽情讴歌了世上最伟大的母爱。

今年笔者再次执教三年级教材《游子吟》,针对教材与三年级学情,笔者保留了主旋律的教学体验与引导,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编配了二声部教学。

以旋律骨干音的长音哼鸣和不同衬词,更好表现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激起学生用更柔和安静的伴唱营造夜灯下的一针一线里倾注浓浓母爱,此情此景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学生,他们情真意切地尽情歌颂世间的母子情深。二声部教学一方面是体现学校声乐项目特色,另一方面也是将曾经的省级课题“中小学课堂合唱教学梯度渐进式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

四、课程整合,诗乐相融且行且思

古诗新唱不是追求时尚,而是在教育者心中根植文化理念;古诗新唱不是追求一种形式,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种策略;古诗新唱不是一种功利行为,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投资。开展古诗新唱,在我校传承经典与吴文化特色的建设中,“活”了学生,“活”了教师,更“活”了学校。

音乐与古诗的“联姻”如情与景的交融,古诗丰富了音乐的内涵,音乐有利于古诗的传诵。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古诗新唱教学,就是借音乐传播古诗,从音乐的角度,利用音乐的特性,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更享受诗词音乐结合的神韵之美。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经典诗词,教师可以融入诗乐让学生陶醉在这诗情画意中。在弘扬传统文化、传诵经典的全民阅读大背景下,我们整合课程,逐步完善“古诗新唱校本教材”,用吟唱方式熟记更多诗词。校园合唱节的舞台上涌现了《新学堂歌》中励志成才篇里的《明日歌》《出塞》《长歌行》等歌曲,铿锵有力的旋律焕发了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自信地念着、坚定地唱着,他们的斗志更强了。而《读唐诗》《村居》《登鹳雀楼》《游子吟》《静夜思》等曲目则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提高了他们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能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吟唱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可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古诗词是祖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它像粒粒种子播撒在我们心田,滋润我们心扉,愿我们在歌声中再去读它、唱它、思索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