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校合作是促进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脚手架”

时间:2024-05-09

中国教育科学院 冯新瑞

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 孙旭亮

劳动教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发挥学校和家庭共育作用,引导小学生探究劳动知识,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形成劳动观念,促使小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劳动当成自我成长的常态,从小培养热爱劳动,拥有良好的劳动品质,自觉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塑造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笔者经过实践研究,认为家校合作是提升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有效策略。

一、统一思想,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支持与配合

学校是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在家里家务劳动机会少,在学校应该得到有效的补充和强化,学校应该将学生劳动教育的养成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要素和关键能力。比如,学校劳动内容要设置不同的学段,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一二年级开展我会洗手、擦自己的桌子、收拾自己的书包、洗红领巾等家务劳动教育;三四年级开展我会扫地、拖地、正确使用清洁工具等劳动教育;五六年级开展我是值日生、我们的责任田、我们养殖的动植物等劳动教育。学校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统一培养思路,将学生劳动教育的养成作为学生成长的必备要素和关键能力。教师要担任学生劳动的指导专家和实践导师,家长必须和学校保持一致,支持学生在学校积极劳动、主动劳动、诚实劳动。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会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开发、形成、实践、强化。

二、形成合力,共同落实劳动教育

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地发挥学校和家庭各自的功能,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劳动教育。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劳动知识,形成劳动技能,塑造劳动观念。学校是育人的沃土,刚进校的学生对劳动比较陌生,加之家中的娇生惯养,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作为教师要通过学校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劳动实践活动中强化自己的劳动观念,形成劳动技能。回到家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感受父母做家务的辛苦付出。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

三、依托家校委员会,实践劳动教育

让学生从小爱上劳动,必须依托家校委员会,转变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通过家长委员会传递学校教育发展的未来规划。如可以开展家长委员会劳动沙龙活动,将班级家长集中起来研讨“小学生到底需不需要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学生劳动观念如何建立最有效”“家长观念需要如何转变才能使学生们成为‘未来公民’”等。只有依托好家长委员会的力量,才能真正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1.利用家校委员会,转变家长劳动价值观念

教师要利用好家长委员会,转变班级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和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班级、家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1)商量劳动教育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将要收到的成效是什么;(2)帮助学校、班级转变家长的劳动观念,改变错误的劳动观念和意识,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再认识。破除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纠正家长的“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做”等错误观念。强调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体,家庭是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和实践基地,学校和家庭分工合作,共同筑牢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让劳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必须经历,让劳动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2.协助学校开展好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

开学初,家校委员会要带领班级家长委员会,研讨设计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整体方案,学校劳动教育方案的培养目标要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比如,每学期开学可以组织家长开好劳动教育家长会、劳动教育教师会等,只有教师、家长、学校共同认识到劳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才能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实现“五育”并举的综合发展和提升。

四、协商制定并落实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清单

家校携手制定适合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清单,清单必须细化到每个学期完成哪些劳动,什么内容,利用什么时间、什么形式,达到什么目的,在什么地方开展劳动教育等。班级劳动清单应该由学校、教师、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劳动教育整体框架下制定,这样有利于统一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形成劳动素养和劳动观念。清单要按照年段培养目标逐步完成。制定好的劳动清单,需要家校双方逐步实施。同时,建立劳动清单过关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备的劳动技能,为未来生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校合作劳动教育清单(以低年段一二级为例)

五、建立劳动教育和家校评价长效机制

为了让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能成为常态,建立恰当的劳动教育家校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评价机制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幸福的,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光荣的。制定家校评价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1)能促进小学生自我劳动观念形成。(2)具有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并突出劳动最美丽、最崇高的价值体认。(3)一劳动一评价,施行劳动积分机制。(4)建立劳动进阶制度,制定进阶规则,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进阶的机会。(5)开展班级小劳模评选活动,让学生感受榜样就在身边。(6)评选家校合作示范家庭,搭建示范家长介绍经验的舞台。(7)将劳动评价机制和道德与法制相结合。(8)将劳动教育积分与初中入学相结合。(9)把劳动教育积分与高考入学相结合,建立劳动信用体系。只有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使进行劳动教育的教师乐意从教,家长乐意让孩子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只有家校共同支持,学生劳动的意识和观念,才能得以落地生根,才能使劳动成为常态。

总之,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常态化,鼓励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传播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让家长与教师“同频道”,积极开展劳动实践主题活动,实现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共同体。只有这样,学生的劳动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必备品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