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析

时间:2024-05-09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李倩云

2018年12月,我有幸去南京参加了语文深度学习研讨活动,在王崧舟、武凤霞等诸位特级教师的讲解下,我对语文的深度学习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深度学习下,学生能够学到这一学科的核心知识,参与全部的学习过程并能够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成为一个有创新性、批判性、独立性以及具有合作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和学生选择合适的单元主题,共同发现探究并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

深度学习下的语文教育思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语文的教育活动重心由教师的“如何教”转变为学生的“如何学”;语文教育活动的评价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语文教育空间由以前的“封闭性”转向为“开放性”;语文教育组织转型为教育者、学习者多元主体的“发展共同体”。

基于这些变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语文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适当调整。如今的社会,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日用品,各种学习软件如百度知道、知乎、说文解字等也让学习更方便快捷,图书库的建立、网络课程的普及……让知识的传播与接收触手可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高效的学习方式不正与语文的“深度学习”相契合么?

一、前置学习,激活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把学生当成第一次接触文本,所教内容皆是浅显简单,他们早就了解的。其实在信息化的时代,学生早就接触了海量的信息,通过预习,也早就了解了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学生的预习,就要进行一些前置性的布置。个性化的预习导航、前置学习单便应运而生。将本课的知识点有条理地设置为一个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现以苏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文《金蝉脱壳》为例:

自学导航:

(一)我朗读。

(1)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顺。

(方式选择:①看着课文读;②跟着录音读;③看着视频读;④)

小提示:课文录音和视频可以到网上查找。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再通过语音功能把你最满意的一次朗读分享在班级QQ群中。

(3)听一听别人的朗读,并在班级QQ群中进行投票,选出你觉得读得最好的人(可以自我推荐)。

(二)我理解。

圈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并想办法解决。重点理解词语意思:

金蝉脱壳协调抽搐 依依不舍。

(方式选择:①查阅字典类工具书;②查询汉典网站;③使用百度词典软件;④ )

(三)我梳理(选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课文脉络。

(方式选择:①思维导图;②找关键语句;③ )

(四)我观察(选做)。

观察教师提供的熊猫吃竹子的片段并记录下来。

(小提示:可以截你喜欢的图片配上文字来记录,也可以制作一篇美篇或者直接写下来,等等)

自学导航分为四步,第一、第二步较简单,利用推荐的学习软件,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学习软件的运用,让学生学习更方便快捷,通过QQ群的方式发送朗读录音,激发了他们朗读的兴趣,也让每一个学生大声朗读成为可能,每一个人都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学习的评价者,这也让以前单一的教师评价变得更“多元化”。后两步是选做题,提供方法建议,同时也支持创新,真正实现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变,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静下心来自主解读文本,推进深度学习。

二、突出重点,推进深度学习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是否能够深入地学习和思考,与教师的问题设计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机械性的思维含量不高的问题,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中来。所以,教师的问题要有整体性、阶梯性,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但是问题也仅仅是学生进行思维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找到方向,我们不能用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

如《天火之谜》(苏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文)一文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富兰克林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在这一问题下,结合趣味学习软件,还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探究、发现、感悟。

第一个活动:看一看。观看雷电和静电视频,结合文本说说富兰克林大胆推测的理由。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实验环境的恶劣,进而了解富兰克林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第二个活动:玩一玩。模拟操作,结合文本说说富兰克林实验的过程。通过模拟实验的软件,让学生通过解读文本、具体实验,充分了解实验的过程,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

第三个活动:扫一扫。扫描并阅读文本,说说你的发现。用现今最流行的扫码工具,吸引学生去阅读关于避雷针的有关信息,体会富兰克林对于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三个活动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当然,这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活动方式,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创新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富兰克林的形象深入他们的内心。

儿童的思维十分活跃,教师就要把课上得活泼些、生动些,利用多种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然地参与。

三、抓住关键,引发深度思考

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课堂上生成的知识进行加工内化,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成为智慧型教师,让全班学生都成为学习的素材,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产生新的理解,助力学生的成长。

在《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文)一文中,课堂一开始,教师就抛出问题:法布尔的雕像为什么要凸显出他的衣袋?文章又为什么要以衣袋为题呢?以这样的问题为引领,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进而在整堂课中学生都会围绕这一问题品读课文,抓住文中语句细细体会。

在《金蝉脱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文)一文中,抓住关键问题“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抓住比喻句和拟人句,以及蝉虫的各种变化,体会出蝉脱壳的奇特动人。教师适当提炼、引导,让学生发现作者写作时描写有序、用词精妙、描述形象这些写作的奥秘。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一旁帮助、指导。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当学生不满足现状,主动向课外拓展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好方向;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了新的发现,教师要及时点拨。学生始终站在学习的中心,教师与学生这样的和谐互动,就是深度引领。

四、课外延伸,触及更多新知

如果要把语文比作什么,笔者想,一定是大海。语文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离不开语文知识的学习。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为现实生活服务。语文这片大海,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连接着无数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也如大江大河般不断丰富着更新着语文知识。

因而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不能把它单纯地当作一篇课文,而要延伸拓展出去,由一篇课文触及一本书,如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后,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由一篇课文引起学生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兴趣,如学习《秦兵马俑》(苏教版语文五年级课文)一文后,要引起学生对兵马俑以及这段历史的兴趣,有可能还会引起学生对军事、谋略的探究……信息技术迅速改变了语文学习生活。海量的阅读资源触手可及,读者与作者是平行的,阅读与表达高度交融,成为人与人交流的时尚。利用信息手段,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过程,更有广度、有深度的语文学习才是当今语文所要追求的。信息化,让学习真正发生。

就像成尚荣先生所提出的: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是“让学”。深度学习的奥秘是:贵在参与,重在思考,妙在引领,巧在拓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让我们用数字化的手段,让学习走向深度,让学生真正站在学习的中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