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 丁亚英
艺术课程实施的初期,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华丽和流畅,很多基本技能被人淡忘或冷落,尤其是节奏教学。我们应该知道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在音乐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是一切音乐运动感觉的基础,良好的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技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忽略了节奏教学这一环节。如何使节奏教学生动而多样化,学生又容易接受呢?我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些特殊节奏的把握、接受比较慢,而且单纯的节奏练习会枯燥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节奏也是如此,人们走路、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发出的声响、小动物的叫声等都有其各自的节奏特点。根据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这一身心特点,我在进行节奏教学时就安排了一些模拟练习,也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开始。如:
1.布谷鸟叫声:
2.惊吓的鸭子叫声:
3.母鸡下蛋的叫声:
4.知了的叫声:
5.汽车喇叭声:
还有很多大自然中的声响节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的有特点的声音对学生来说耳熟能详,学生练习起来驾轻就熟,因此很感兴趣,积极性较高。实践证明,学生对自然界的声音十分敏感,借助于自然界的声音进行节奏练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崇尚的人物和向上的心态,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升旗手、鼓号队员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很向往,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升起国旗,敲响队鼓。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我在《队鼓响咚咚》一课中进行了如下尝试:课前我准备了小鼓,学生准备好一双筷子。在进行教学时,我先提问:小朋友们,我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每当队鼓响起你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呢?你觉得鼓号队的哥哥姐姐神气吗?你也想做一名光荣的鼓号队员吗?那我们今天就为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做好准备。然后教师示范小鼓演奏,学生看得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出示节奏,讲解演奏小鼓的要领,学生用一双筷子当鼓槌、书本做小鼓,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一种竞争向上的状态下很快掌握了和,这种向上的心理成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节奏教学不再是老师要学生练,而是学生主动想练。
节奏的艺术——踢踏舞是一种用脚击打地面的节奏性舞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我在节奏训练中一改常规,改变以往用手和借助物品练习节奏的模式,让学生也用脚和身体来打节奏,用新奇感打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踢踏舞视频,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让他们知道用脚击打,节奏也如此美好。学生观看时已经在模仿起演员们双脚拍打的节奏,兴致高昂,抓住这一时机出示节奏,让学生尝试用双脚拍打地面。为了让学生在节奏练习时不出现 “群魔乱舞”的现象,在学生已有的节奏知识中选择简单的节奏开始,逐步加深练习难度,做到由易到难,这样学生也不会对节奏练习望而生畏。学生被这种新鲜的练习方法所吸引,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如在教学《五月端阳》时,我首先播放赛龙舟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被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所吸引,然后提问:“为什么这个场面如此热闹、激动人心呢?”学生会发现,比赛的激烈以及啦啦队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是这个场面中引起热烈欢腾的种种因素,由此马上激发学生也想为赛龙舟的队员们加油呐喊的心情。第一次学生自由模仿,那情形比较凌乱,因此我让学生再次欣赏赛龙舟的场面,想一想:为什么有的龙舟越划越快呢?在再次欣赏中,学生会发现:加油呐喊声、锣鼓声、划船号子声……这些节奏都是非常有特点和规律的,参赛队员在有规律的节奏中,齐心协力地划动桨儿,奋力向前取得胜利。在此,我出示节奏,让学生用节奏的形式来模拟这个场面。
学生采用跺脚和甩手模仿加油声,用手掌拍打大腿的方式模仿锣鼓声,用双手划桨动作模拟赛手的号子声,并口读节奏词。学生积极主动的模拟,真的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教学效果相当好。
通过这些实践,我意识到只要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就能使原本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生动。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那种源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让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总之,节奏训练是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节奏教学永远不应当是机械训练,它应当凭借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节奏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多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