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开心灵,让诗意闪烁——浅谈童诗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4-05-09

江苏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 曹丽芳

童诗和所有的儿童文学一样,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对学生的精神成长、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怎样通过儿童诗写作教学,唤醒学生们沉睡的诗心,让诗意闪烁?笔者将结合案例谈几点体会:

一、品读名作,唤醒诗心

名家写作,总有其高妙之处。他们能使平凡的语言写出动人的诗意。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欣赏一些名家名作,冲击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的诗情,从而让学生走进童诗创作的自由王国。

高洪波先生的《我喜欢你,狐狸》一诗,视角独特,经作者奇想过滤的狐狸,是聪明机智的化身,充满魅力。

欣赏此诗前,教师先让学生谈谈对狐狸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出示了《我喜欢你,狐狸》一诗。品读之后,对话如下:

师:假如你是狐狸,读了这首诗,想对诗人说什么?

生:我要谢谢高洪波先生,为我们狐狸说了公道话。

生:高爷爷是我们的朋友。

……

师:同学们,还有许多动物,一直被人类唾弃和误解,需要你们的帮助。你想帮助谁?

学生纷纷举手,交流。

师:请拿起笔,为它们代言、申冤吧!

学生们怀着神圣的使命提笔,诗便在笔尖汩汩流淌。

如“我喜欢你,黄鼠狼”:我喜欢你,黄鼠狼/用臭屁熏走敌人/多么巧妙的主意/谁说放屁没面子/这明明是你的法器/谁让他们都傻里傻气/总在你生气的时候/一点点靠近你。

儿童是纯洁的,小胸襟是对“善”开放的。教师想种善和美的种子,小心灵是肥美的沃土。创作之前,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童诗作品,与优秀的诗人面对面,当学生受到心灵震颤,读着读着会心一笑时,那是他们感受到童诗的独特的韵味,领悟了写法,诗心已被唤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的起点自然就高。

二、捕捉诗意,顺势推动

学生写诗的过程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即寻找和发现藏在生活中的诗意,那些真、善、美。教师要具有诗的敏感性,能及时捕捉生活中的诗意,进而推动学生创作诗。“捕捉”是指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到心灵中、到情感世界中去捕捉美好的可以入诗的素材,是指教师捕捉学生创作中闪光的诗句。

上完泥塑课,学生们捧着作品兴奋地回到教室,其中几个脸上还沾着泥巴。教师意识到这是创作的好素材。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师:同学们,泥塑好玩吗?

生:好玩!

师: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呀?让老师也来欣赏欣赏吧。

生:我捏了一只小乌龟。

师:它爬行速度很慢。

生:我捏的是青蛙。

师:看出来了,嘴巴特别大。

生:我捏的是可爱的小花猫,它特别爱美,头上还戴了朵花呢。

师:好漂亮的一只小猫!

生:我捏的是小刺猬,背上圆圆的是个西瓜,它可喜欢吃水果了。

……

师:瞧,刘垚和华羿磊(两个胖乎乎的小子)脸上、手上还沾着泥巴呢,他们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笑):泥—娃—娃。

师:其实把刚才大家交流的内容整理一下,就是一首诗哦。

学生拿出笔唰唰地写起来。

于是小诗“捏泥巴”诞生了:我的同桌马小花/课余最爱捏泥巴/捏只青蛙宽嘴巴/捏只乌龟慢慢爬/捏只小猫戴朵花/捏只刺猬背西瓜/哈哈泥巴沾上手和脸/教室里/多了一个泥娃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每时每刻都上演着精彩,突降的大雪,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校园里的第一朵花,都是极好的诗歌创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去捕捉生活中动人的诗意。

“推动”,是一个系列工程。小到对一首诗创作过程中思维的推动,大到对一个人、一个班、一所学校童诗教学的推动。对一首诗来说,捕捉和推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采风课上,师生们亲近着自然,轻松、惬意地接受自然所传递过来的美的“信息波”,在玉兰花下停下脚步。

师:白玉的花苞像什么?

生:像话筒。

师:谁来唱?

生:风来唱。

师:唱着,唱着,有什么变化?

生:玉兰花开了,春天就来了。

于是,在师生的对话推动下,小诗“花苞”酿成了:玉兰树上/插着一个个洁白的话筒/风姑娘路过/对着话筒唱起来/唱着唱着/春醒来了。

当学生有了一个好的想法,好的比喻,教师要及时推动,即用诗人的思维和想象的思维进行提问。问答之间,小诗逐渐成形。教师这样一次次地提问、推动,其实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取舍、构思的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渐渐学会了应该如何一句一句地创作自己的诗。

三、精选题材,打开思路

诗人圣野先生曾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作为一个儿童诗社的指导老师,首先要懂得诗,要学会用诗的打火石,去敲击孩子心中希望的火星。”

课例《树》片段:

师:说到“树”,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思考)

师:树可是个大家族,有许多种类。我首先会想到柳树,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位长辫子姑娘,喜欢对着湖水照镜子,让风帮她梳头发。你想到了什么树?

生:我想到了松树。它像一座绿色的宝塔,是小松鼠的乐园。

生:我想到了香樟树。它是一个大大的棒棒糖,风最喜欢舔。

师:季节不同,树的颜色也不同哦。

生:我想到银杏树,秋天扇着金黄的小扇子,一点点将秋扇凉了。

师:我们校园里有好多玉兰树,你注意了吗?

生:初春,玉兰树喜欢穿白色的礼服去参加宴会,宴会结束,就换上绿色的外套。

师:季节变换,树会换上不同的服装,原来她也爱美哦!天气不同,树的姿态也不同。风中的树,你想到了什么?

生:那是树在跳舞。

生:树在做操。

师:雨中的树呢?

生:那是树在洗澡。

师:春天,树连续洗几个澡,会怎样?

生:会长出一身绿叶,就像鸟儿长出一身绿羽毛。

师:树还有许多朋友呢。

生:小鸟是它的好朋友,为她唱歌,蝉为她高声朗诵。

……

教师精选“树”为题材。第一,这一题材丰富多样,是变幻、美丽、诗意的化身,比较能引发想象;第二,这一题材比较常见,儿童对此并不陌生,平时的生活中甚至对它们投注过情感,赋予其个性,比较能引发共鸣,产生诗意的想象。教师用自己的想象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树的种类,不同季节、天气的树,树的朋友等。学生创作时,便有“路”可走。

四、以情激情,打开心门

文学作品以情动人,而诗更是以炽热的感情为生命。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的真情,让诗歌之瀑从学生的心间飞泻。

课例《清明》片段:

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交流今年是否去扫墓了?给谁扫墓?都带了些什么?一下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接着,出示方素珍的《拜访》一诗,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之后,教师问:“这次不一样的拜访,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很朴素,没有任何修辞手法,是什么打动了你?”这两问,像两股感情冲击波直抵学生内心最深最柔软处。交流后教师在忧伤的背景音乐下,深情诵读。当诗与音乐相遇,灵魂便将歌唱。在流淌的音乐声里,学生开始寻找自己的清明记忆,书写自己的清明怀想。

交流自己写的诗歌时,学生们哽咽的声音,教师红红的眼圈,一次次和学生无声地拥抱,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浓浓的真情打动。这堂课之所以如此动人,全在一个“情“字,教师以情激情,一次次将学生带到情感的巅峰,当情感的大门打开,诗之瀑便一泻千里。

童诗是儿童心灵的歌唱。在教学中,教师要眼中有儿童,心中有诗歌,手中有方法,蹲下身来,一如儿童般纯真,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思维想象,唤醒学生的诗心,领着他们不断获取“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让童诗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所乐于学习和表达的一种方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