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情感教育:构建温馨的育人氛围

时间:2024-05-09

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谭红良

作为学生道德情操的引路人,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小学生的心理还很不成熟,不能清楚地看透事物的本质,我们要教导他们不要仅凭主观判断事物的好坏,要依赖情感与观察理解和接受周围事物。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将高尚、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在争相模仿和自觉践行中实现道德观的形成。

课堂上,来了一位修理师傅

早读课上,修风扇的师傅从后门进了教室,尽管师傅动作很轻,没想打扰课堂,可学生还是没能忍住,不时有人偷偷看,完全没有背诗的念头。这时候教师呵斥,谁都尴尬,效果更是甚微。迅速思考之后,笔者的头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不妨停下来,让学生跟师傅打声招呼,然后再跟师傅聊天。

果然,学生们个个眉飞色舞,兴趣盎然。他们放下手中的书本,一边看着师傅的操作,一边畅所欲言:师傅,我们昨天热疯了,没电风扇吹,幸好你今天来了。能修好吗?我们好期待,修好了,你就是我们的大恩人。接着,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五分钟。既然学生想看,就让他们看个细致。那5分钟,只听到师傅敲打的声音,只看到学生个个好奇的眼神和专注的样子。5分钟后,师傅果然修好了,风扇转起来了。学生说,谢谢师傅,你是修风扇的能手,才几分钟,好厉害;你给我们带来了凉风,非常感谢你;你是我们的大救星,赶紧吹会风扇吧。

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个个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也许,他们在以后每天享受着凉风的学习中,都能记起那位电工能手辛苦的模样。这样的契机,让学生的思维迅速超越了晨读所限定的时空界限,既锻炼了口才,又触及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永怀一颗童心,永远立足于学生的立场,时刻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寻找生活实践中的一切契机,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成长。

情感,是学习时从认知到内心的一种升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种探索尝试,是从外在到内化的一种质的改变。学生有了情感,学习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才会有自主意识和主动意识,才能实现“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真正转变。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情,给学生润物无声的教育。

教室里,传来伤心的哭泣声

情感教育,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受真实的生活,叙述内心世界,让每个人所展示的情感,与他人在思想情感上有交集、有碰撞,并且引发自觉主动的思考,在某个具体的情感点上产生共鸣。这样,打通学生的情感通道,让他们在生活与表达之间建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抒发生活中的点滴,倾注自己的情感,然后用语言、行动去打动别人,使交流成为一个情感传递的纽带,让每一处都成为培育情感的阵地。

但情感,有时候是裹掖着,需要教师轻轻去点开,让学生放手去表达。一次课间,有个学生哭得很伤心,理由是有个同学骂他爸爸猪八戒。他很难过,说不能这样不尊重他爸爸。儿童的世界里,真挚的情感,是在一次次拌嘴中一次次放大的,又在一次次理解之后,一次次提升、一次次升华的。教师要把这些素材引向学生的道德反思,让他们自己去感悟这些情感。笔者没有直接去评判孰是孰非,而是让大家来做一个游戏,名叫“斗蛋”。规则是两个人拿着蛋,左右躲闪,然后再砸向对方的蛋,谁的蛋被砸破了,谁输;如果蛋一直没有被砸破,那就是班上的“斗蛋王”。游戏前,学生心里都无比激动,又有点小紧张。有的还偷偷地向很多人讨教了一番,争取智斗。游戏开始了,大家的欢笑声响彻云霄。最后,两个吵架的学生在比赛中,彼此配合,出色地完成了游戏。教师还让学生完成一个“同学情”的故事讲述,学生个个情感饱满,说得有情趣,有细节,有生活。情感,不是教师硬硬地塞给学生的,也不是通过说教传授过去的,情感是在无形中渗透过去的。

情感教育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人的发展过程、能量储备过程,也是学生追求快乐的学习生活的灵魂愿景。作文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充满希望、学生充满真情的人生片段。总之,教师要让写作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场。

别有意义的生日Party

国庆节前夕,笔者翻看班主任手记,偶然发现放假前一天恰好是小田同学的生日。这个班上比较活跃的学生,一直没有让笔者省过心,班上的许多学生或被他有意无意地碰一下、撞一下,或者文具书本等东西被他恶作剧似的藏起来。每次找他谈话,他都一脸无辜的样子,而且是非常诚恳的样子,好像对你是言听计从,顺服得很。可是,用不了多久,他的毛病又会犯,不堪其扰,前来报告的学生接二连三。笔者曾细细观察过他的行为,并从教育心理学中明白这其实是小田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刷一刷存在感。这次,何不借助这个机会,给他一个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的舞台呢?或许,满足了他的存在感,刷新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会带来他本质的改变。

于是,在全班同学展示才艺、用各种说唱秀舞的方式庆祝国庆之后,笔者抛出一个话题:“大家知道吗?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的生日就在今天,走在祖国妈妈生日前面呢!”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起了,一边“谁啊”一边互相瞅着寻找答案。“小田!”同学们立刻一起将羡慕的目光投向小田。虽说小田平日里爱抢镜,但这么大的荣耀还是一下子震晕了他,好久才回过神来。“刚才我们提前祝贺了祖国妈妈的生日,这会儿该向今天生日的小田同学祝贺了!”“我祝小田天天开心!”“我祝小田天天进步!”“小田昨天还借我橡皮了,我要谢谢他。小田,祝你生日快乐!”“小田体育好,我祝他成为体育健将!”……学生是无瑕的,不会刻意记住谁的不好,此刻的真情祝福,刷新了小田的认知,他涨红了脸,不停地说谢谢。

苏武牧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感教育中,对于故事的分析当然需要渗透情感。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动的故事是作者情感在笔端的一种展现,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品出其中的情感。这种情感需要教师把握好“度”,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这就有可能变成说教的性质。情感渗透教育只有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产生。

一次,在谈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时,有同学讲起《苏武牧羊》的故事,“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苏武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有学生写下这样的感悟,用的是曾经学过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情感在学生的内心萌发。笔者以欣赏的眼光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对苏武形象的深刻感知。在不断的激励、肯定、归纳中,学生个个有观点有依据有想法,对爱国的具体表现和当下自己能做的爱国行为有了清晰的认知,纷纷表示要像苏武那样,根据情况不同,做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而不是让爱国停留于口头。

在这次晨会课中,笔者顺势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反复讨论苏武的言行,再拓展体会,把故事中所包含着的情感和精华迁移到学生所处的情境中来。这样做常常都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会从人性的角度上去领悟苏武无穷的精神魅力,从而潜移默化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如学生通过对环境、细节的描写,歌颂了苏武坚贞的品格。

故事中的情感在通过学生的归纳得以体现,体验是感悟情感的最好方式。文中展示的是苏武“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的精神,学生不同方式的解读,已经让苏武的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当学生设身成苏武,在漫天白雪、一心想着祖国,学生脸上流露出的刚强与坚毅,更好地诠释了情感教育在经历中深入了学生的骨髓。好的故事解读,不仅要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文化背景、人文底蕴等,还要剖析其中的情感因子,让学生感同身受,甚至化身为文本人物,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把人物的全部激情还原出来。爱国主题在故事共享中具体化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