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弱化单边行为 发展问题意识

时间:2024-05-09

江苏连云港市海头中心小学 曹兴鸿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灵魂,是前行的动力。然而,面对应试的教育需求,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我们的学生能解问题,甚至很会解问题,但是却提不出属于自己的问题。我们都深知,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它能促进注意力的集中指向,能激活思维,诱发创新。为此,教师要切实改变教学行为,让出讲台,摒弃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的灌输轻方法的指导、重标准答案轻另辟蹊径的行为,营造和谐的氛围,打造平等的研学环境,让学生敢想,让学生敢思,能够提出异议,提出质疑,从而改善课堂质态,改进师生关系,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机遇与挑战,弥漫创新的气息。

一、淡化教材,引领学生发现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此,我们教师要学会宏观掌控教学的趋势,把握教学的质态。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材观,如果我们无法走出唯教材的阴影,那我们的教学必定是亦步亦趋,无法确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落实,也不能达成“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样的目的。这会使我们的课堂始终处于解决问题的状态,而不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诱发学生的创新求异。

如《圆的认识》教学中进行这样的预设:

师:猜猜今天我们将要研究什么新知识?

(生根据预习的要求,说出“认识圆”)

师:看到课题,你会想到哪些有趣的问题?

生:什么叫作圆?

生:圆有哪些重要的知识?

生:怎样得到一个圆?

生: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圆?

……

师: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得一个一个地解决。那就先找出身边的圆吧!

生:1元硬币的表面。

生:胶带纸的表面。

生:茶叶罐的顶部。

生:茶杯盖的表面。

……

生:我可以用胶带纸在本子上描出一个圆。

师:是吗?其他的物品可以吗?试试看。

(生各自操作,得到一个个不同的圆)

生:我看过一部动画。灰太狼骑一辆方轮单车,红太狼骑一辆圆轮单车。灰太狼在车中不断地翻跟头,而红太狼却很自在。我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真是有趣的动画。是啊,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呢?

……

该片段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经验,促使学生自主研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学会挑战,挑战自我,同样也尽可能地设计新奇的问题挑战他人。教师提出可能将要研究的话题,拓展了学生的视角,丰富了学生感知,让学生从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过渡到现实情境,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而且感受到观察和思考的乐趣,提升了自信,发展了问题意识。

二、弱化指导,促进学生探索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为此,我们应着眼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努力营造“问”的氛围,让学生走出被动的格局,主动地思考,勇敢地提问,从而使想问题、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我的需求,成为有效学习的助推剂,成为不断进取的活力源泉。

首先,淡化教师的主导、主宰意识,让出黑板,走下讲台,给学生更多的时空,更充分的自由,让其有想问题的意识,让其有敢提问题的氛围。首先,鼓励质疑问难。小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踊跃发言的比率在直线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理因素的困扰,爱面子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是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困生的基础差、自卑感强等因素,使其没有勇气面对挑战,沉默就成为必要的挡箭牌。因此,教师要营造氛围,给予必要承诺,让学生享受平等的对话,感受师生之间的真诚。

如《圆的认识》教学中,引领合作学习,探索圆心的由来。

师:红太狼很自在,是有原因的哦!你能找出来吗?你会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对应的规律性的内容吗?

生1:圆形单车的轴在圆的中间。

生2:我可以粗略地找到茶杯盖的这个位置。请看:这样那个相交的点就是。

生3:你说的不方便,我们可以先描出一个圆,再采用折纸的方式,只要这样对折两次,就会得到这样的点,比你的要方便。如果你的线画歪一点儿,恐怕就不是这样的了。

师:是吗?你的分析真细腻。那就用折纸的方法试试。

……

上述片段中,教师将活动话语权交给学生,没有指令性的安排,通过学生的大胆分析,自主尝试,我们看到了精彩的画面,尽管有不成熟或者欠缺的方面,但我们应该肯定学生的智慧,给学生机会。教师良好的掌控质态和良好的情绪介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安全意识,使其感受学习不再是恐惧和苦恼的活动,而是有自我展示的舞台,有我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勇敢尝试的欲望。一旦具备这种心理时,学生必然会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就能够走到学习的最前沿。敢试、敢说、敢问、敢议等活动方式,就会成为一种有效学习的潜质,动手、动口、动脑、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也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次,激发问的潜能。保护学生“问”的积极性,激活其内在的需求,是高效教学的根本所在。创设适宜的情境,迫使学生追问,让“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还有什么新途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时刻伴随着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1)以趣激问。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如《圆的认识》教学中组织学生领略和欣赏一组绚丽的有关圆的画面,大量的建筑物、自然物、神秘的天体等给学生无尽遐想的同时,也令学生心生疑惑,并以此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生成好奇,促使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去探寻蕴藏其中的奥秘。(2)以境激问。创设一定的探索情境,让学生有疑问,也有动力,从而实现思维飞跃,学习质态提升。如《圆的认识》学习中,投影出示:一张五彩的原型纸片,小明手中只有一把直尺,他能画出纸片的直径吗?教师的精心预设,无疑会掀起一番学习的热潮,学生会不断地追问:“折纸是不行的,怎么使用这把直尺呢?”“它与我们的折纸是不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问题刺激着每一个学生的神经,学习的投入是空前的。当学生在不断琢磨,不断反思中,有部分学生给出了精彩的思考,“在圆中画出任意的一条线段,画出中点,过中点画出一条垂直线段(两端都在圆上)”富有创意的引学情境,给学生的是刺激,引起的是更多的相关问题的连接,唤醒了认知,激活了思维,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改善学习,诱发学生创新

学习活动应是学生自主的体验,也是获得快乐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精细化的预设和灵活的掌控机制,让学生有机会体验“问”的快乐,在问中增趣,在问中增智。如在《圆柱的侧面积》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侧面的构成。学生在展示活动成果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问题,“从什么地方剪开?”“怎么我的是长方形,他的却是正方形?”等,面对学生不同疑问,教师要予以肯定,给予及时的言语表扬,或者用微笑、点头、肯定手势等体态语言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使其感受问的快乐。再通过在问题的逐一解决中使本课的关键点得到必要梳理,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建构。

要精心设计开放题,使学生在“异”中“问”。设置开放题,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机会,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如《比的意义》学习后,指导学生统计班级中的男女生的人数,自主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其思维活跃起来,使知识点显现出来。也要精心设计实践题,使学生在“用”中“问”。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此组织必要的贴近教学实际、符合知识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中、谈论中,生成疑问,再照应实践操作,来深化理解,把握活动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促进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认知的积淀。如《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中,安排不同类别的实验,使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而我们的却不是这样的呢?”“是不是与什么因素有着紧密的关联呢?”等,促使学生深入比较,深层次思考活动背后的数学成因。也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会使我们能够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也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改进教学行为,培养问题意识是教育的一种责任。面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锐意进取,优化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尝试和合作,从而运用所学能够科学地释疑、解疑,使问题意识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和谐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