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绘本课程教学的融合与创新——记第二届全国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

时间:2024-05-0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姚 颖

由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6日到10月28日在金秋十月的北京胜利召开。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校长、教师、教研员、学者、出版人和绘本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本届大会以“绘本课程教学的多元融合与创新”为主题,探讨绘本课程的跨学科、跨领域整合,以及绘本教学方式的多元创新。继第一届大会“阅读与表达”的主题研讨之后,本次大会规模更加盛大,内容更加丰富。研讨会上,参会代表们尽情领略绘本的魅力,思考绘本的教育价值,探讨绘本课程的建构,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收获满满,启迪颇丰。

一、主题多元的专家演讲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绘本创作、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教育、儿童美育、特殊教育等领域对绘本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为与会代表奉上了不同主题的学术演讲。立体的视角,各方的声音,启发代表们更全面地理解绘本的价值和教学方式,开拓了研究视野。

作为第二届绘本大会的第一部分,大会特约美国绘本大师大卫·威斯纳先生亲临北京,在大会分会场之一的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大师班活动。大卫·威斯纳是六次美国绘本最高奖——“凯迪克”奖的得主,有极富想象力的绘本代表作《疯狂星期二》《海底的秘密》《7号梦工厂》《三只小猪》等。他的作品以精巧的故事情节、精湛的绘画功底、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受到无数儿童和成人读者的喜爱。在本次大会中,大卫主要以《无字绘本的想象空间》为题,讲述了他多年的创作历程、基本创作思路、创作技巧,还分享了他创作故事的灵感来源以及在构图设计方面的见解。大卫的绘本作品除了丰富的想象力之外,更为人称道的是其作品巧妙地将文学、艺术与科学融于一体,非常契合本届大会的主题。这一难得而又精彩的演讲,给与会代表们更加专业的引领,为第二届绘本大会后续活动开启了序幕。

在北京师范大学主会场的学术活动中,最具有分量的是专家们的主题演讲。这些演讲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关于探索绘本与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关系的讲话;我国特殊教育理论研究界泰斗朴永馨教授对绘本作为连接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桥梁作用的思考;来自台湾台北市立大学的绘本研究专家刘淑雯教授,从绘本在肢体疗育、STEAM课程、乐龄阅读等跨领域的教学应用为我们开拓了绘本教学的思路;大会主创北京师范大学姚颖副教授关于绘本课程多元融合与教学创新的主旨演讲;资深的绘本研究专家、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朱自强教授所带来关于绘本阅读教学法的精彩讲授,以及作为绘本文学创作者的向华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绘本作品的分享,探讨了现代绘本创作怎样汲取和消化传统文化养分的有益话题。

这些专家学者既从理论层面对绘本的多元融合进行了阐述,也为一线教师和运用者指出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探索道路。

二、实践探索者的经验分享

如果说专家主题演讲是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带领我们拓展绘本研究与应用的新视野,那么,来自一线实践者多年来在学校中推进绘本教学应用的经验反思和分享,则让我们看到了推动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式。

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多年来利用和中央美术学院比邻的地理优势,不断探索原创绘本,在本届大会主会场上,学校的学生与家长就共同讲述了他们的原创绘本《听得到的彩色世界》。通过创作绘本、演绎绘本、讲述绘本,传达出学生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深刻的寓意,即使不用眼睛去看,依然可以用心去感受世界的色彩。淋漓尽致地将该校绘本关爱心灵、启迪思维、激发创意的作用凸显出来,达到了一定的育人目标。

在本届大会上,除了专家们理论与学术引领之外,来自教学一线的声音更给与会代表以启发,也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作为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王乐芬老师,是本次大会的特约嘉宾。她不但为大会带来一节跨学科融合的主旨课《巴夭人的孩子》,同时也从自身绘本教学的经验出发,针对绘本阅读策略,为代表们呈上了一场演讲,特别是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多种阅读策略的运用,引发在座教师的积极互动和思考。同时,本届大会还聚焦特殊教育领域的绘本运用问题,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王爱玲老师,以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动案例,为我们分享了该校在绘本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探索中的心路历程。

三、形式多样的现场展示课

除了专家和一线实践者的主题演讲外,为了能让参会教师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绘本的价值,学习到绘本的教学应用策略方法,大会还组织了多节现场展示课。

首先,展示课中选用的绘本类型多样,形色各异。在主会场的7节展示课中,既有外国经典绘本,包括日本的 “11只猫”系列、法国的互动绘本《点点点》、英国的立体绘本《兔子的12个大麻烦》等,也有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中国原创绘本,包括摄影绘本《巴夭人的孩子》、台湾怀旧体裁绘本《喀哒喀哒喀哒》和根据古文改编的绘本 《桃花源的故事》等;绘本本身的丰富性、多样性、新颖性,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开放性,体现出绘本的多元融合的本体特征。

其次,展示课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丰富,交融共生。除了常见的语文阅读课上的应用外,还有以绘本为依托进行的美术拓印法的教学;在探究绘本的过程中学习数的排列规律的数学绘本课;以及关于运用绘本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的绘本STEAM课的设计与思考。

除了跨学科外,绘本展示课所针对的对象范围也有所突破。从年龄层次跨度上来说,本次绘本大会现场展示课,涵盖了从二年级到五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打破了以往认为绘本只适用于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阅读的局限。从教学对象上来说,更关注特殊儿童的绘本阅读价值与教学实践。来自北京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的数学老师,带领一班中重度智障儿童,展示了一节感人又有效的绘本活动课,在阅读中、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感官和行为的训练。

形式各异、对象不同、内容丰富的现场展示课,都让我们看到了绘本在教学中多主题、多角度、多功能的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其跨领域、跨学科、跨年龄的无限可能。

四、对话研讨中的交流与碰撞

本届大会最受与会代表欢迎的是现场交流研讨板块设计。大会在诸多环节之后,都有意留出了互动交流的时间,使代表们可以和专家、学者、教研员和执教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对话。

大会第一天下午设计传统文化绘本教学单元,特邀黑龙江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杨修宝老师执教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绘本《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是一本富有韵律的绘本作品,充满了怀旧和追忆的情结。杨修宝老师通过唱、读、玩的方式,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着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浓浓的祖孙之情。随后,来自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的李之彤老师执教了著名绘本画家蔡皋根据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改编创作的绘本《桃花源的故事》。李老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补充材料,让学生感受到东晋时期连年战乱的社会背景和桃花源中的幸福平和与美好,引发学生日后不断寻找自己心灵中的“桃花源”,呈现出浓浓的历史与文化的味道。在两节展示课后,海南省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玉琴老师,以自己多年带领海南省“小语人”开展绘本阅读与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执教老师、现场代表们展开了充分交流互动,特别肯定传统文化绘本在传承经典、启迪心智、浸润心灵等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同样精彩的互动交流环节也出现在第二天下午的大会现场。台湾刘淑雯教授和大陆绘本阅读推广人刘殿波老师,与当天执教的特教教师、府学胡同小学的数学教师也展开了多元互动。在这一环节中,先由授课教师介绍本课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构思,以及上课后的总结与反思,之后,专家学者针对展示课中的精彩亮点和可以改进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也有现场与会代表,谈到观课感言,以及自己在绘本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实践者和研究者直接对话和思想碰撞,更有助于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审视绘本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起到总结、反思、升华的作用。参会老师在聆听参与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吸纳借鉴,批判创新,相信他们能在日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新的道路。

五、异彩纷呈的分会场延伸

本次大会在第一届大会的基础之上,吸引了更多北京优质小学的积极参与,特设4个分会场,包括北京西城区进步小学、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北京海淀区翠微小学和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每所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绘本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成果,为与会代表更近距离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了解运用绘本,提供了契机。

府学小学分会场安排了不同科目的数学绘本课、科学绘本课、国学绘本课,以及同样针对语文阅读有着不同教学目标的绘本阅读课、阅读拓展课和墙书阅读课。翠微小学分会场则展示了绘本阅读课、跟绘本学写童话以及传统文化绘本的教学。进步小学分会场的绘本课展现了语文与音乐的大胆结合,利用绘本创编故事,以及通过绘本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策略掌握和思维发展整合的方式。花家地实验小学分会场则在三节课中呈现了绘本的读写结合教学、原创绘本的阅读赏析以及主题绘本的关联阅读教学。

可以说,各个分会场的内容丰富而精彩,四所参与学校,五大分会场,15节展示课,吸引更多一线教师参与教学实践与探索,各执教教师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绘本教学的多种可能。分散在各分会场的专家、学者、教研员们,也都针对课程内容和自己对绘本教学运用的思考和理解,进行了深入而中肯的评析。参会的教师们也在听课之余,积极参与到交流互动之中,他们畅所欲言,谈感想,话思考,说收获,甚至展开激烈的讨论和辩驳,在此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倍感获益匪浅。

本次大会聚焦热点又拓展视野,以融合与创新为主题,既涉及广泛多元的领域,同时也关注特殊群体教育;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多方参与交流,合作共进。参会代表们在领略到绘本价值和魅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教师们关注绘本、阅读绘本和运用绘本的热情,各种形式的主题演讲、现场观摩、互动交流,也为他们今后的绘本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启发和借鉴。相信随着绘本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拓展,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参与其中,共同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创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