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小先生制”:撬动课堂公共生活的重构

时间:2024-05-09

江苏无锡市育红小学 李 燕 王一娴

在目前教学中,教学的公共生活属性被弱化。如何把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的权力唤醒激活?我们提出了“现代小先生制”,即以陶行知“小先生制”学习制度为思想精髓,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品质特征,让学生参与“学与教”的一种学习制度。“现代小先生制”确立“人人都是小先生”的核心思想,构建多主体互助合作的学习样态。这种学习样态直接把学生提升到“既学且教的小先生”的高度,要求师生关系、课堂交往、学生参与等方面直接发生变化,教师和学生都应形成公共性的交往关系,以更加平等的主体身份参与课堂教学的开发、组织、设计和实施等活动当中,共同建构课堂教学的公共性。本文从“小先生制”核心思想——“人人都是小先生”对改变教师教学,促进课堂公共生活的重构这一意义层面进行阐述。

一、“倒逼”教师全面“解放”学生学习能力,构建“充分赋权”的课堂公共生活

儿童具有学会学习、帮助别人学习的潜能与可能性。人的学习、记忆、认识、创造力、意志力、文化素质等心脑潜能都具有无限可能性。而在童年期,儿童天然有着实现自我价值、与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这些心脑潜能的发展尤为活跃。“小先生”课堂要求教师对学生存在的潜能全面解放,只有在解放中,学生才能在课堂公共生活中自我实现。学生有既学且教的能力吗?我们的研究实践是从“小先生制”的“全课式”开始:“小先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设计、制作,整节课都由“小先生”讲解、组织、管理。

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一课,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制作课件。上课第一个环节是“小先生组内上课”,第二个环节组内选出“最佳先生”上台讲述并组织交流。在这样的课堂里,能强烈感受学生的能力:制作课件、有序组织、生动讲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成为“小先生”过程中成长,学生成为“教师”,成为课堂中“教与学”的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教师将时间、空间、自由还给学生,将学与教的过程“放心”地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管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公共生活中的主人。

传统的课堂学习是一种“记忆型学习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行动。“小先生”的出现促使课堂公共生活中的活动性、合作性得以实现,学生不再是简单接收信息,他们主动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课堂学习成为一种“多向成长型学习”,课堂公共生活也成为一种民主的开放的生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有待开发的潜能,都可以做其他人某一方面的“小先生”。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教授给其他学生,是“小先生制”课堂学习理念的基本功能。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去发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语文课堂中“故事小先生”“古诗小先生”“写字小先生”,科学课堂中“植物小先生”“养蚕小先生”“气象小先生”,体育课堂中“跳跃小先生”“足球小先生”……让他们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在合作与交往中带动其他学生。“差异”不再是破坏性的力量,而是转变为“建设性”的力量。每个学生在课堂公共生活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地位。

二、“倒逼”教师深度思考学生学习起点,构建“丰富情景”的课堂公共生活

“人人都是小先生”,当然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作用,而是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教,哪些内容通过自己学习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教,会的放手,不会的扶手,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深度思考。这种深度思考就是对公共生活中的“人”的关注。

这种学习起点的思考直接反映到课堂教学的设计,哪个环节由“小先生”来教,根据学生的学情,可以是课始复习已知环节,可以是课中学法迁移环节,可以是课末拓展思考环节。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同一内容的不同课型中也是发展变化的,如新授课中的“小先生”与复习课中的“小先生”学习起点肯定不一样,那教学设计必然也不一样。新授中更多的是“片段式”的“小先生教学”: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让“小先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经验、思路与方法。而在复习课中就是“课题式”的“小先生教学”:给予具体的任务,完成对该知识的教学设计、知识讲解与学习指导。如一节复习一般现在时的英语复习课,教师给各小组安排了三个主题:“Parents”“My friend”“Taste”,要求进行绘本故事设计。因为这些话题自然都是在一般现在时的状态下展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体验互为小先生的成就感和快乐。

这种学习起点的思考直接反映到课堂情景的创设。杜威认为“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小先生”的课堂要求学生做敢为的“小先生”:设置“善教”的小先生情景,要求小先生利用教材,活学活用,设计教学方案,热情主动开展教学;设置“巧学”的小先生情景,要求小先生遵循“即知即传”的原则,积极主动学习知识,遵循规律内化知识,为“教”做足准备;设置“会疑”的小先生情景,鼓励小先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让批判进入课堂;设置“乐议”的小先生情景,让课堂里的“小先生”拥有议论权,成为课堂教学的评议方。这些情景都是基于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设置,为小先生参与课堂公共生活提供机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

三、“倒逼”教师主动还原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深度参与”的课堂公共生活

约翰·哈蒂在《可见的学习》一书中强调学习“可见”的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让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学,教师始终知道自己的作用”,也就是上面所讲的思考学生学的起点之后的教学设计;第二层含义是“让学生看得见教师的教,学生逐渐成为自己的教师”,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小先生,必然是让学生自己会学习,从而担当起教师的角色去监控自己的学习,包括学习的过程、所取得的进步、所遇到的障碍和不足。所以,“小先生”的课堂对教师“教”提出更高的要求:教会学生学习是关键要义。于是主动还原学习过程就成为教师“教”的原则,从“教会学生”走向“让学生会学会教”。在这种教学思维引领下要求教师思考学习本身的意义、学习本身的过程,思考怎样才是会学。

例如,语文教学中教识字以往更多的是带学生认知读音、字形、字义,而要求学生“会学”就要教师在“教”的时候就应该遵循学习汉字的方法:呈现学习汉字的方法,探究字的意义发展,构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学生掌握了学习汉字的方法,就会自主学识字,然后把识字收获与大家分享。再如,数学概念教学,以往一般都是“呈现概念—记忆概念—辨析概念—运用概念”的教学路径教学,这是从“教会”的角度去思考教学的,容易陷入机械记忆、单纯模仿、反复操练中。而小先生的课堂要求教师还原数学学习的过程,概念教学就要还原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数学化”。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首先将学生置身于实际计量的数学活动中,在计量的背景下帮助学生丰富了对单位“1”内涵的把握;然后创设多种情境,沟通单位“1”、整数、分数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建构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分数的意义。将学生置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生动过程,进而获得一种充满张力的数学思考。学会思考才可能去教自己、教别人,这是成为“小先生”的关键,也是让学生自信参与课堂公共生活的能力。教育最根本的基础是儿童活动的能力,如果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学生的公共活动能力自然是薄弱的。所以,教师必须还原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在这种过程中不断形成明确、生动和生长的经验。

现代小先生制“人人都是小先生”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师竭尽全力地去优化课堂公共生活,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公共生活中指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渐培养具有权利与责任意识、个性与创新品质、合作与参与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