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每个课题找到真正的“主人”——现代学校课题管理的必然之路

时间:2024-05-09

江苏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 许春良

如果要问:什么最能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为?什么最能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什么最能引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答案无疑是学校的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和教育科研的共生和依赖。共生性表现为任何鲜活的教学行为实际上都是一种带有探索性、研究性的育人活动;依赖性则意味着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必须从教育科研中获得智力支持。课题研究则是教育科研最常见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

课题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在规定的时期内完成预定的课题研究,它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它的管理对象是与实现研究目标有关的各种有限资源,包括人(主要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时间、项目资金、科研信息等。这其中,人是最能动的资源,也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任何漠视人,远离人,甚至抑制人的管理行为注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为此笔者认为,努力构建课题与人之间的良性关系应该是每一所学校科研课题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课题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原则

人本思想正在成为中国主流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政治形态中的“民本思想”、社会管理中的“和谐幸福”、课堂教学中的“以生为本”、教师管理中的“以师为本”,等等,无一不体现每个领域对“人”的极大重视。推而广之,“以人为本”的课题管理就是紧紧围绕研究者作为“人”的属性而不是从课题本身的“物”的属性来进行管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大体来讲,以“人”为核心的课题管理应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研究内容与研究者的适配

科研要走近教师,课题本身就应当从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中寻找生长点。以人为本的课题管理应该坚持课题研究与课程研究相结合,以教改实践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切实研究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按照理性逻辑和规范去设计、操作和考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课题与研究者的互相适配。

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心灵的融合

哈罗德·孔茨认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内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可能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有机体系。在课题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始终为课题研究者创造机会、排除障碍、提供技术指导等,以发挥其潜力,激励其成功,进而实现共同发展。

3.课题目标与研究者个人目标的共赢

以人为本的课题管理活动的成功标志,不但要看预定的课题研究目标是否实现,还要看课题组中的教师个人目标是否实现。只有将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教师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课题组的凝聚力,充分发挥每一个研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题获得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者个人目标的共赢。

二、努力为每个课题找到真正的“主人”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课题管理原则意味着课题管理者要充分强调人的主体作用,不管是从课题内容的确立,还是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抑或是培育研究者的心态角色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着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进行管理活动。

1.倡导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者相适配

学校科研课题体系一般由若干个不同的课题组成,在构建这一体系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原则便是“量力性”,即要让每一项课题的领题人对自己所负责的课题有足够的研究能力。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超出教师实际的研究能力,这就注定了这项研究不可能取得可信的成果,相应付出的人力、物力也白白耗费。所以,学校在进行科研课题申报时要倡导教师量力而为,选择自己有能力研究的课题,以此为基础构建学校科研课题体系。

(1)大题小做

所谓“大题小做”,就是对一些范围较大的综合性课题,根据课题的特性,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课题,集中力量攻关子课题,分步骤分阶段开展研究以图各个击破,最终实现大课题的解决。

例如,大多数学校都有若干项综合性课题,诸如省市级规划课题就属于其中范畴。一个较好的做法就是学校事先进行阶段性目标分解,把大课题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课题,让教师们围绕各自所认领的小课题扎实展开研究。但作为综合性课题的负责人要通盘考虑,整体把握各子课题之间的逻辑性和主次性,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小题大做

所谓“小题大做”,就是指对某一具体的教育现象或经验,组建教师团队从理论上进行多学科或综合性的探讨,从实践上进行多层次的考察、总结和应用,使之形成一个独特的框架体系。

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同伴互助”这一校本教研形式,它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互相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一旦这个团体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那么就可以鼓励他们以此为核心展开课题研究。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有“四心”的基础:一是每个研究者都是真心搞课题,主题是大家自主形成而非行政命令;二是每个研究者都很虚心,大家彼此是同伴关系;三是每个研究者都很倾心,大家互相认可对方的工作;四是每个研究者都很诚心,大家都能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与他人共享。

(3)有问即做

所谓“有问即做”,是指教师在短时期内以课堂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自我经验的提升作为切入点,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探寻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形式。

一线教师的科研课题不能求大而全,必须小而精。这也是当前“草根化研究”和“教研专项课题”特别受到推崇的原因之一。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以教育教学诊断、教育教学叙事、案例剖析为主,以个案方式进行叙述,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如教育教学叙事主要是记述教师课堂中那些让自己为之惊喜、为之后悔、为之感动、为之震撼的教育教学故事,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践行“管理即服务”的基本理念

学校教育科研不应是教科室或者少数几个科研骨干的事情,而应成为学校全体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倡导科研先行的管理理念,保障科研的实效性,学校必须转变原来的管理理念,将“管理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进一步明确科研管理归根到底应该是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从完善科研制度、搭建科研平台、传递科研信息、落实督促指导等方面为学校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服务。学校为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的服务越到位,研究成果就越有保证。

(1)完善科研制度

为保障全校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制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科研课题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它规范了课题管理行为,同时也确保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学校之间的科研管理水平差异,归根到底是科研制度的制订和执行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项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必须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和调整,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适应学校的现实。

(2)搭建科研平台

教师从来就不是天生的科研课题研究者,就好比没有哪个人是天生的演员一样。要想真正成为一名课题研究人员,就需要有恰当的平台支持,这是学校对科研课题管理的当然义务和责任。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把教师引领到教育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来。

如可以借助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科研课题主题。学校组织教师不定期地走进课堂,一起研讨,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闪光因素,整合提炼成研究主题;还可以结合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等校本培训活动,将科研课题研究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加以渗透。

(3)传递科研信息

现代科研早已脱离个人英雄主义时代。科研课题研究展开之前进行查新搜索,就是为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现状和成果,避免出现闭门造车、掩耳盗铃式的科研行为。

学校课题管理应该做好传递科研信息的工作。一方面要为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科研情报,帮助他们占领相关研究领域的制高点。如有些学校的教科室根据自己学校课题方向定期编印“科研信息汇编”,有的学校则拔出专门资金购买“知网”“科研信息资料库”等网络搜索工具。另一方面要重视学术交流活动,将教师们的阶段研究成果及时进行推广。学术交流能够让同行之间了解对方的工作,并相互借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整合信息资源,进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很多学校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特别是不希望别人了解到自己原创的、创新的东西。即使是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等活动,也并没有以交流为主要目的,而是出于获得学术荣誉或成果。

(4)落实督促检查

强调过程管理是科研课题管理的重要原则。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三段式”现象已基本消失,因为这种只进行“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工作活动的现象可以通过日常检查等有力的管理措施来加以避免。现在最大的问题倒在于如何高效创新地进行科研课题管理。

这需要从管理哲学的理念获得智力支持,尤其是需要学校课题管理在“放”与“不放”之间把握好一个度。所谓“放”,是指对于研究方式、方法、途径等细节,宜放不抓。因为完成课题任务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所谓“不放”,指的是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流程,宜抓不放。如研究计划、阶段小结、案例分析、资料汇总等要列入督促检查之中,这样能保证整个课题研究不会发生失控和偏离。

3.充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

广大一线教师对于科研课题总有种恐惧心理,但这不足为奇。这种经历和体验即便是教科室主任们也会感同身受。因为人对于自己毫不熟悉、从未涉足的领域总是敬而远之,小心翼翼。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教师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让他们逐渐地对科研课题变得熟悉和喜爱起来。只有当教师乐意并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学校的科研氛围才算真正形成。

(1)快乐地科研

让教师享受科研的快乐,是学校科研课题管理进入新境界的一个表征。快乐从何而来?其中之一便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中而来。学校要倡导教师研究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探讨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不仅是当代教师的责任,更是得到快乐的源泉所在。事实上,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仅需要严谨求实、埋头苦干的科研作风,更是需要宽松的科研环境与研究者快乐的精神状态。当下最需要的是恢复课题研究自由自觉的本性,摒弃唯课题、唯论文的单一化、简单化的评价体系,而应让教师在探索教育教学的科学之路上体会到搞科研的快乐。

(2)尊严地科研

课题研究应该是提升教师品质和品格的一项特殊活动,学校要警诫教师远离虚假科研,做一个有尊严的研究者。一是大力宣传价值观、科研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二是制定处罚学术造假行为的办法。三是营造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对于那些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现实所造成的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课题,要有课题退出或注销机制,而不能为了研究去搞假的研究。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去挑战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的底线。

(3)创新地科研

有的科研课题管理者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筹,他们喜欢自己规划和设计方案,然后让教师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这种做法实不可取。要使教师产生并享受课题研究带来的幸福感觉,就需要在管理中树立“尊重”的思想,尊重每个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尊重每个教师在课题组中的发言权,尊重每个教师的不同理解。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人的能动性。再者,也只有多样化的存在,才能产生激情和创意,才能使这个世界丰富多彩。

(4)独立地科研

从内心深处来讲,每个教师都希望能够独立地进行科研。设想一下这样一种场景:每个教师都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订自己的研究主题,设立合理的研究目标,并开展积极主动的研究活动,那将是多么鼓舞人心啊。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让教师以课题主持人的角色参与到课题研究活动中来,既对其个人的专业成长和职称晋升有很大的帮助,又能够最直接地提升其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一旦教师能够独立地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那就意味着“管理”已经可以退出了,这可能就是学校科研管理的最高水平。

对于普通中小学来讲,接触科研课题的历史并不长,对于科研课题管理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在课题管理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核心,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必将成为现代学校课题管理的一种合理选择和必然追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