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迸发思维的火花,提高语文的素养

时间:2024-05-09

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朱 蕾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于2016年9月正式发布,“核心素养”一时间成了网络热搜词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注重对于文本的解读,对于作者思想感情和文本中心意思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虽也会有所体现,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让学生自己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程度。这样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如何呢?笔者认为还是有所欠缺的。我们应该从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起来,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听完《陌上桑(节选)》和《北大荒的秋天》两节课后,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思考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焕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由此可见,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接受知识,开阔思维。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上课的班级却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是下半学期,但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挑战性。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设计了一个情境——去北大荒旅游。教师的身份变成了导游,学生的身份变成了小游客,一下子就让学生兴奋了起来。而且“导游”和“游客”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们这时的心理已经不再是害怕上课,害怕回答,而是带着一种好奇、有趣的心情去北大荒看美景,为他们接下去的学习、思考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事实也证明如此,学生们在整个“旅行”中连坐姿都轻松了几分,发言也非常积极。

二、设计可靠有效的问题,触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可靠有效的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讲到了“原野热闹非凡”,通过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拟人化来写原野的热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描写出原野上丰收的景象和农民伯伯内心的兴奋喜悦之情。上课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原野上为什么热闹非凡?”很多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会找到“大豆发出哗啦啦的笑声”“高粱在乐呵呵地演唱”“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等答案。字面上的理解学生经过长期训练都没有问题了,但是文字背后的深意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维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于是教师又提出了“假如你是大豆,你会笑些什么?”“假如你是高粱,你会唱些什么呢?”等问题。看似简单普通的问题,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他们通过进一步的思考,会恍然大悟:“大豆笑自己终于长大了,高粱唱自己终于成熟了。”二年级学生如果光靠自己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他们仅能理解表面的意思,因为思维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三年级的程度。但是通过巧妙的问题,就将学生拉近到了那片原野,一下子就让学生感觉到了丰收的喜悦。

三、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也是他们素养得到显性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思维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例如,小古文《陌上桑(节选)》的教学就将这种学习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苏教版的教材没有小古文,学生对小古文肯定手足无措。因此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根据注释,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读通课文,并由小组长把关其组员的过关情况;接下来,还是利用注释,小组合作,一起弄明白这一段小古文的意思,组员也是说给组长听。在这里教师不参与其中,一切由小组长把关似乎是不靠谱的,学习质量无法把控。那么接下来的设计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让小组讨论,由组长分配组员读句子,并当场展示。有的学生根据句子的内容来分;有的学生根据结构来分;有的学生根据朗读节奏来分……总之读得是精彩纷呈,各有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地很好地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和对内容的理解情况。这样的学习形式打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效果很好。

四、精心设计教学主线,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主线是否清晰,教学目标是否适度等是评价一节课好差的主要标准,但是往往在教学中,教师会一味地将重点知识“喂”给学生,可结果却是学生在作业和测试中往往会“明知故犯”,明明讲过的内容还会做错。这就不得不让教师思考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在执教《陌上桑(节选)》时,教师的教学主线、教学目标很清楚,就是学习侧面描写。小古文的朗读、理解都是在为最后理解侧面描写这种方法做铺垫。教师给学生出示了许多古代美女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心目中的罗敷,几乎每个学生选择的都不一样。教师靠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写了一段正面描写罗敷的外貌。教师让学生和原文比较,说说哪一段古文好,并说明理由。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生渐渐加深了对侧面描写的认识,思考侧面描写的作用——给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给读者带来一种朦胧美感等。主线只有一条,但是方法却多样,在层层推进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并学会了举一反三。如果教学中,语文教师能做到这样,那么类似于答非所问、回答不清楚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可以从课堂氛围的创设、课堂提问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教学主线的设计等方面出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脑思考。思维的碰撞、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语文课堂也会显得更加灵动,这样的教学,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