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和风细雨润心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时间:2024-05-09

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王永燕

和风细雨润心田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王永燕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教师的评价语言、形式、方法等都比较单一。本文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就评价的语言、评价的时机、评价的方式这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让精妙的评价如和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评价 语言 时机 方式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其语言、形式、方法等都比较单一,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就会麻木不仁,课堂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以说,好的评价犹如一缕春风、一丝细雨,渗入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呢?这里结合平时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千锤百炼——评价的语言要丰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用“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好!”这些没有丝毫针对性、指导性、文学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应该能够经得起推敲,能够和课文内容密切联系起来,或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起到总结、提升的作用。

1.结合课文式评价

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既不会脱离文本的情境,而且还会使学生充满新鲜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如:在教学《大海睡了》一课时,学生一开始读“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大海睡觉了”时,直着嗓子大声地读。我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嘘!小声一点,别把大海吵醒了!”学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在笑声中,他们知道了这里要读得轻一点儿。再如:《蘑菇该奖给谁》一课讲了敢于和高手比赛,才能进步快的道理,于是我抓住“高手”一词,在学生朗读、书写时,以“朗读高手、写字高手”来评价学生,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加深了对“高手”的理解,而且学习的热情高涨,纷纷努力向这两个“高手”学习。

2.点拨式评价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有些知识掌握得不够到位或者发生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机智引导,适时点化,帮助学生拨开云雾见青天,使课堂走向纵深。如:教学《鲜花和星星》前,我们钻研教材,觉得这首诗有几层含义:一是说鲜花多、星星多,这是浅层次的东西,在教学时抓住关键词“满地、比……还”就可以体会出来;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就是大自然的美好及人因为与自然的和谐而产生的快乐之情。这一层是最难体会的,但是也不能将它强加于学生。于是,我们在评价语上下功夫:“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数也数不清,真多呀!”“你看,地上到处都是鲜花,数不胜数,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在“真”“还”下面画点),再读一读这一行。“瞧呀!地上到处开满了鲜花,一朵挨着一朵,五颜六色,色色俱全!一阵风吹过,花儿微笑着向我们点头,看到这么美的鲜花,谁能不喜欢呀!再读!”细看这三句评价语,前两句着重指导学生读出鲜花的“多”,后一句则引领学生体会更深层次的含义。原本非常复杂的含义,通过评价语一点拨,学生便轻松地感悟到了,这比直白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3.提升式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敏锐地捕捉课堂中不断生成的资源,并因势利导,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如:教学口语交际《小苹果树请医生》时,我请学生表演小苹果树与喜鹊阿姨的对话场景,表演小苹果树的孩子说了一句:“喜鹊阿姨,婆婆生病了,请您帮她治病,好吗?”表演结束后,我评价了一句:“你们有没有注意听?小苹果树在请喜鹊阿姨帮老苹果树看病时说了‘请、好吗’,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在接下来的表演中,所有的孩子都自然地用上了礼貌用语,这得益于这句评价语。虽然使用礼貌用语并不是这次口语交际的重点,但是一句小小的评价就可以使学生的表演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何乐而不为呢?

4.总结性评价

俗话说:编筐挝篓,全在收口。由此可见,每件事结尾工作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总结性评价不但可以对系统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印象,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感到回味无穷。如:《夕阳真美》一课,每学完一段后,我都设计了一段总结性的评价语:“太阳西斜时,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让人忍不住要说——”“当太阳渐渐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是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的位置、颜色在变化,四周的景色也在不断变化。夕阳——”这些评价将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零散的印象全部组合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富有层次的、美丽的画面。每次总结评价时,都让学生朗读课题,学生读得越来越投入、越来越有激情。

当然,要使自己的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教师必须多阅读、多实践、多反思,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二、一针见血——评价的时机要准确

课堂教学评价如同新闻一样,讲究时效性,所以仅仅有精妙的评价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导向作用,使自己的评价一针见血、恰到好处。有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中出现了一对关联词“有的……有的……个个……”,老师让学生用它说话。然而,一年级的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不足,加上说话能力有限,所以说得很不到位,出现得最多的毛病就是缺少了主语(如:下课了,有的跑,有的上厕所,个个自由自在)。老师听了之后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仅仅是挥手示意学生坐下,结果一连请了好几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说正确,无奈之下,教师只好不了了之。其实在第一个孩子出现这个毛病时,教师只需简单地点拨评价一下:“谁在跑?谁在上厕所呀?”这样学生很快就能会意,并纠正错误。可惜这位老师没能把握时机,结果不但没有收到训练效果,反而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错误印象,学生不知对错,甚至会视错为对。

三、五花八门——评价的方式要多元

1.评价形式的多元性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除了用语言进行评价,还可以用其他的形式进行评价。比如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点头、微笑、竖大拇指、鼓掌等。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在评价时,我们往往习惯于教师一个人评价,评价主体非常单一,被评价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强烈需求的。教学本来就是一种多边的活动,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既然如此,就应该让多边活动的成员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如果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自评与他评,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专心倾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夕阳真美》的第四自然段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学生朗读,并请其余的学生评价:“他读得美吗?哪里读得美?你能跟他学一学吗?还有哪里可以读得更美?”学生的评价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朗读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兴味盎然,而且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他评前,教师应当指导、渗透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别人。

总而言之,评价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把握评价时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精妙的评价语言如春风细雨,使课堂内生机勃勃,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