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知识本位”走向“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改革的应然之路

时间:2024-05-09

洪亮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然而,当下数学素养培养中存在着窘境:局限数学知识,忘却育人德行;双基畸形发展,缺乏实践精神;知识情境单一,忽略个性发展。这需要教师树立以数学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一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二是基于数学课程意识的教学,从教材走向课程;三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

【关键词】知识本位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改革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个热词。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不同的学科素养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数学素养,即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可见,它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反映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从强调数学基本知识技能到关注数学素养的培养,预示了数学教育观的又一次变革,反映了课改以来我国对数学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当前,我国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过分关注知识技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窘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当下数学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窘境

1.局限数学知识,忘却育人德行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意识等的培养,忽视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这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所以,要将知识回归到人身上,回到人的德性与精神世界的建构上,知识才能获得自己的深层结构和意义(即精神意义),人也才能同时凭借知识的精神意义而深化生命的意义。

2.过于依赖教材,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当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存在过分依赖教材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纯地按照数学教材的编排方式、章节安排等来教授知识点,忽视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艺术处理,照本宣科;二是能够深挖教材内容,恰当地运用和使用教材,拓展学生思路,但是对教材以外的资源(如教师自身的资源、学生资源等)运用得不够,不能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有效的课程资源。出现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材即课程”“教教材”等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课程意识比较淡薄,忽视了自身在课程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

3.忽视学生主体性或主体性发挥不当

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教学,一味地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偶尔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作为点缀,但学生并没有“教学情境”可进入,只能消极地跟着教师“被学习”。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采取“放羊式”教学。有的教师认为,教师讲得越少,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好。于是,教师就完全让学生自我表演,完全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最终使得课堂变得一团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知识的落实和学生素养的培养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二、以数学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的构建

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不仅是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因为数学素养是最能体现数学学科独特价值、对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学科精华。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树立以数学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关注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自信。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构建以数学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

1.从教书走向育人: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

中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形成理性精神以及数学素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与其他学科教学共同承担育人的职能。同时,数学教学也具有客观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维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具体可以关注以下三方面:一是发掘数学育人素材,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二是关注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三是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从教材走向课程:基于数学课程意识的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仅关注教材走向对整个学科课程的关注,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数学课程意识。所谓数学课程意识,就是教师在数学课程上的自主权、创新能力及批判意识等。二是努力创新“教材”资源。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文本和领会编者意图外,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化建构”,或盘活重组,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或删减补充,修正完善,以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相对优化的资源。三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除了数学教材外,数学模型应用实例、大众媒体、日常生活中的数量意识和数学语言、数学课外读物等都可以作为数学课程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数学空间。

3.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具有数学素养的主要表现是,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数学所蕴含的精神、思想、观念等,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扬数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能够认识和欣赏数学的美。而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基于学生的学习来开展教学,因为学生的学习是永远不可能被他人替代的,哪怕是最好的教师。因此,笔者建议以下做法:一是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文化。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文化是新课改背景下师生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它要求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常规学习习惯,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三是以学习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情感及认知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关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如创设问题情境、善用鼓励言语等。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6-39.

[2]上海市中小学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中小学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概述[J].现代教学,2013(7-8):43-44.

[3]張亚静.数学素养:学生的一种重要素质——基于数学文化价值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3):65-67.

[4]李如密.聚焦学生学习的教学变革[J].江苏教育研究,2011(01B):11-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