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建构*

时间:2024-05-09

□李运玲

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地各校都十分重视。五育并举是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要落实五育并举,必须重视劳动教育的地位,高效实施劳动课程。然而,在此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问题:(1)大多学校仅围绕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存在割裂现象,缺乏整体性;(2)各类课程独立实施,缺乏融通、整合;(3)许多学校停留于开展活动,缺乏对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育人深度不够;(4)盲目增加课时使学校、教师、学生负担加重,削弱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各种实践表明,要使五育相互渗透、相互贯穿,达成全面育人的效果,必须实行五育融合。那么,如何开展五育融合?

学校可依托劳动基地,整合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将国家劳动课程校本化,并和其他基础课程进行跨学科融合,创设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以此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

一、课程建设体现五育融合

(一)课程重构,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实施五育融合

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以学科整合为依托,以项目化学习为支点,将多种形式的教育充分融合,构建开放性、整合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学校应将抽象的德育、枯燥的智育、简单的体育和表象的美育进行升华和有机融合,让学生以劳动实践的方式在具体的项目中开展深度学习。这种融合既不是狭隘的思想改造,也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而是从单一到多元的整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白鹭”为象征,开设了“小白鹭成长系列课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二)梯度架构,以形象德育为目标内化校本课程

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到以劳动教育为基础的校本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低、中、高三个学段的项目化学习内容和阶段性学习目标,使学生充分理解生命成长的意义,具体如下。

低段课程“寻觅白鹭洲”——生活+社会适应,包括内务整理、收纳保洁、游学、社会适应活动与商务实践等。场地为家庭、校园、市场、鉴湖湿地公园等。

中段教程“学耕白鹭洲”——农耕+项目群,包括农耕劳作、工业生产、商务实践、游学、果蔬种植、中草药盆栽、中医药制作等。场地为白鹭洲基地、通用技术教室、资源教室、家庭、市场、鉴湖湿地公园等。

高段教程“放飞白鹭洲”——人文+STEAM,包括乡土人文、自然探索、游学、生态保护、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场地为白鹭洲基地、鉴湖湿地公园、资源教室等。

学校将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程,给予制度和时间上的保障,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用每周1课时的课堂教学落实“小白鹭成长系列课程”。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艺特长等,以微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学生在六年的时间里实现全面发展,完成了“小白鹭腾飞”的蜕变。

二、课程实施践行五育融合

(一)以劳树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形成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者的正确观念。学校利用校内的常规劳动、家庭的生活劳动和基地的农耕劳动,开展指向五育融合的课程学习。在白鹭洲基地,学校以劳动主题教学为主,渗透劳动基本知识,并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以丰富的形式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低段学生的父母出于对学生的保护,总是设法避免让学生参与劳动,减弱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为了纠正学生和家长的错误劳动观念,教师将一年级上册《蔬菜我来洗》一课与校本课程结合,先带学生到劳动基地认识蔬菜,懂得蔬菜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需要清洗后才能吃。然后要求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择菜、洗菜。家长从学生身上看到了成长和变化,逐渐消除偏见,让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学生则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二)以劳增智,培养多学科素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学校组织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家务、服务、生产等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不断进行创新。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旨在引领学生通过自主体验、交流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完成项目化学习,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各个学科的素养。

五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白鹭洲基地开展柑橘研学活动。黄岩具有悠久的种植柑橘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活动开始前,语文老师让学生吟诵与柑橘有关的诗词,或以书法、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心中的柑橘。来到柑橘园后,数学老师给学生发放“柑橘数字记录卡”,让学生根据提示测量柑橘树的高度,计算一株柑橘树大约能产多少斤柑橘,按市场价能卖多少钱。美术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小橘灯,祝福来年平安喜乐。综合实践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调查报告,从基本信息、来源、发展历史以及相关民俗故事等方面来记述。学生感悟到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承人,除了珍惜劳动成果,还要继承和发扬柑橘文化。

(三)以劳强体,培养健康的体魄

劳动是消耗体力和精力的过程,也是锻炼身体的有效途径。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能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魄、锤炼意志,达成以劳育体的目标。

暑假期间,教室里的植物因长时间“没水喝”,出现了严重枯萎的情况。学生返校后立即决定开启拯救绿植的活动。他们或小心翼翼地处理枯叶,或擦拭叶子上的灰尘,或给绿植浇水,或搬起花盆,给植物换上新的营养土,干得热火朝天、大汗淋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得到了培养,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经历了这样的劳动,学生真正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在于运动。

(四)以劳育美,塑造健全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在自己的劳动中创造自己并理解劳动的美。”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欣赏美的情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包含艺术作品设计的内容,如三、四年级的中草药设计大赛,五、六年级的美食体验和“小白鹭”才艺比拼等。

三年级的水仙花种植活动中,有一颗种球底部有近三分之一已经霉烂。对此,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如何让受伤的水仙花绽放美丽”。学生成立了资料查找小组、每天换“药”的看护小组和每天记录的观察小组等。在进行了多次“治疗”和长时间的养护后,这颗残缺的种球上也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总结会上,有的学生说:有病不可怕,只要勇敢治疗,就可能收获美丽人生。有的学生说:要相信生命的力量,哪怕是残缺的生命,也有无限的风景。

三、课程评价内化五育融合

(一)确定评价内容,记录学生成长

劳动教育不宜简单地用定量的成绩对学生加以评定,而要注重发展性原则,保障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首先,学校应以核心素养、关键经验、多元智能为主线,设计具有对话要素的评价规则与评价活动,用积极的情感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其次,学校应确定涵盖五育的评价内容。

学校设置了《小白鹭成长册》,以劳动成果为核心,以“长期追踪、不断记录、成果评定”等方式构建“智慧成长评价体系”,对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的参与、表现情况以成长档案的形式加以记录。这样,每个学生都拥有了全方位的个人发展性评价记录。

(二)物化学习成果,体现增值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育人,而不在于“育分”。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构建了具有开放性、整合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课程评价的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前期和后期的对比。

学校开展了基于素养的增值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在劳动中的不同表现并给予认可,关注劳动为学生带来的独特体验。学校以校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奖励,校币可兑换学习物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记录学生成长的每个瞬间。

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课程将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以此达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实践证明,这一课程为学校的融合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提供了路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