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学习单”到“学评单”,让“学教评一致性”真正实现

时间:2024-05-09

徐宏燕

随着“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评价有意识地嵌入教学,但“所评非所学,亦非所教”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这种“学教评不一致”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教评一致性”呢?我们借鉴区域课改成果——“学习单”的设计思路,着手“学评单”的研制,在单元学习目标的统领下,以“学评单”为载体,设计体现“学教评一致性”的学习活动、评价任务、评价标准,将评价嵌入学教过程,力求目标可见、学习可见、评价可见,以此促使课堂“学教评一致性”真正发生。

一、“四要素”观照,建学评单设计模板

“学评单”,顾名思义,立足“学”,兼顾“评”,是教师基于学习目标,为学生真实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进行学习评估而设计的一种可见载体,一般以纸质“单”的形式呈现。其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四个要素。

(一)明晰的学习目标

体现“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思考、设计并展示“何以学会”的过程。因此,设计一份学评单,首先应该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单元主题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即制定单元(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此了然于心。这是构成学评单的第一要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可见的成功标准

基于“理解为先模式”的基本思想,“成效最高的教学在开始时就明确预期学习结果并且还要有学习真实发生的证据”。因此,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思考:鉴于学习目标,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表现?即需要制定可见的成功标准,让学生知晓评估本单元(课时)学习结果的依据。如果说明晰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那么可见的成功标准则能让学生清楚“怎样才算到达那里”。

(三)真实的评价任务

对应目标与成功标准,教师需要继续思考:设计怎样的评价任务,能检测学生所学是否达到成功的标准,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沿着这个思路,将评价任务的设计列为学评单的第三个要素。教师通过设计真实的情境任务,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机会,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四)匹配的学习活动

针对以上三个要素,学生要怎么学或者说经历怎样的学才能完成评价任务,达到成功的标准,进而实现目标呢?在设计学评单时,教师还要进一步考虑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基于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设计匹配的学习活动,有指向个体独学自评的,有指向同桌互学互评的,有指向小组合学合评的,并努力让学程展开,让思维可视,让评价落地,让学习真实发生。

综合以上四个要素,就可以确定学评单的设计模板了(如图1)。

图1

二、“四步骤”研制,探学评单设计思路

明确了学评单的“四要素”,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具体内容呢?可借鉴“理解为先模式”的基本思想,按如下流程进行逆向设计(如图2)。

图2

(一)自上而下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知晓“学会什么”

学评单是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载体,使用者主要是学生。教师设计时就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让学习目标清晰可见,只有当学生清楚知晓自己本节课要“去哪里”,学习行为才会有明确的方向。

教师要以课程视角定位学习目标,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教师要自上而下对《课程标准》、全套教材、单册教材、单元内容、单篇课文进行系统解读,全局观照,以保证课程目标、单册目标、单元目标、单课目标的一致性,将《课程标准》、育人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如图3)。

图3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为例,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师首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明确第三学段有关阅读的目标与内容,接着梳理教材,寻找该阅读要素在本单元中的分布,然后基于单元整组教材,思考单元首篇的教学定位,最后制定本课的核心学习目标(如图4)。

图4

值得注意的是,学评单的学习目标主要是给学生看的。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同时观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学习目标。如上述例子中的“借助……联系……”“展开想象”“想开去”“深化对……的理解”等词组,都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目标是什么,且知晓达成目标的路径和方法,使目标易理解、可操作。

(二)依据目标制定评价标准——让学习“可评可测”

基于目标的评价标准是师生在学习活动中实施评价的依据,也是学生对照判断自己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指标。因此,标准要简明扼要,可量化,可操作。其制定流程如图5。

图5

还是以《草原》为例,制定评价标准主要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见表1)。

表1

上述案例中的评价标准,明确说明做到什么程度能得多少颗星,让目标变得具体、可检测。当然,可见的标准,可测的方式,不仅限于标星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喜好选择恰当的表现方式。

当然,将评价嵌入“学”“教”之中,绝不只是为了给学生一个评定结果,而是借评价促学生反思,促问题暴露,促优势张扬。因此,评价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与方法。如上述案例中设置的加星项,不仅体现了标准的分层,还体现了目标内容的三个维度,对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让评价“真实落地”

要实现课堂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师需要发挥“质量监测员”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收集可以证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证据,以了解学与教的效度。在学评单中,可通过设计真实的评价任务,调动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和学生下一步的学提供调整与改进的依据(如图6)。

图6

那么,什么样的任务能真正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呢?一个比较好的评价任务应该具备“真实情境、知识点(目标)、任务指令”三要素: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要指向知识点(目标),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条件和机会;要有明确的任务指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程序性知识以利于任务的完成。以《草原》一课为例,基于目标设计了这样的评价任务(如图7)。

图7

如此设计,意在将“评”嵌入教学,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可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任务,用以收集有效证据,评估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成了目标。因此,评价任务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以保证所评即所学,这是课堂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关键所在。

(四)遵循学理设计学习活动——让学教评“交织融合”

任何学习活动都应以学理做支撑,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学评单中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应紧扣学习目标而设计(如图8)。

图8

教师要通过学习活动,将“学”“教”“评”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三者的一致性,促进学习过程充分展开,学习经历真实发生,学习目标有效达成。仍以《草原》为例,其完整的学评单如图9。

图9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必要的支架,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一步步达成学习目标。比如,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提供促进学习的补充资料,或者借助思维导图、表格等辅助学生打开思维,还包括设计基于个体、同伴、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成为可能。上述学评单中,“学习建议”部分其实就是学习支架的一种,它让学生清楚如何按步骤展开学习,如何与同伴交流分享,实现互助。

三、“三节点”实施,促学评单有效运用

学评单可以与课前预学结合,也可以在课中运用,还可以用于课后。

(一)课前“独学自评式”——摸学情,明目标

随着课改的推进,前置性学习单已经成了很多教师掌握学情的常用载体。为促进课堂“学教评一致性”,教师可以在预学单中嵌入评价内容,让学生在预学中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如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中,笔者设计的学评单第一个任务就指向预学,让学生课前自读课文,尝试概括主人公的事例(如图10)。

图10

这样的学评单,以“独学自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预学以及预学成果的修正情况进行自我监控,评价更多指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师通过整理预学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便更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并适时做好调整;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对照自己的预学,可以找到自身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并在不断修正中接近目标。

(二)课中“合学互评式”——展学程,达目标

评价和教学只有相互交织融合,才能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其改错纠偏,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评单的运用,旨在促进“学教评”活动交织推进,更好地实现课堂的“学教评一致性”。

在《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课时中,学评单主要设计了以下两个学习活动(如图11)。

图11

学习活动一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选一个人物,聚焦一处典型语句,通过互学互评感受人物特点;学习活动二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聚焦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互学互评中体会其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将互学互评引向深处,以促进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合学互评式的学评单可以让学习过程充分展开,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嵌入评价,则能让学生带着评价标准参与学习,促进思维碰撞,促使学习走向深处,从而更好地落实目标。

(三)课后“自测师评式”——验学效,检目标

为了有效检测目标达成情况,学评单还可以运用于课尾或者课后,通过评价任务的实施,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如《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以《两茎灯草》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特点并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课后则可以设计这样的自测任务(如图12)。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自测,从“意义建构”走向“迁移运用”。教师通过对学生自测成果的评价与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样的学评单也为后续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提供了依据。

综上,学评单的设计,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学习任务、评价任务为主体,辅之以学习建议、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将“学”“教”“评”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让学习和评价活动有了可实施、可操作的载体,推动教学从“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

从“学习单”到“学评单”,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体现的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迭代更新。它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堂“学教评一致性”的实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